1)您對中國服裝品牌的生存現狀有何看法? 我個人認為,中國服裝品牌的生存現狀還是比較好的。中國的服裝產業是一個傳統產業,中國擁有眾多的服裝企業。然而我相信,擁有服裝品牌的企業生存現狀會是處于整個行業的中等及以上位置。原因并不復雜:服裝企業擁有或建立起品牌,說明他們的市場意識非常敏銳,并且擁有更長遠的企業規劃,愿意提供優質產品——品牌其實就是對產品品質的一種保證或承諾。憑借品牌的建立,他們在市場競爭、渠道拓展中擁有更多的優勢與自主權。 2) 您對中國服裝品牌的運作,推廣和管理情況有何見解?(任何存在問題&優勢) 存在的一些問題: 其一、品牌關系的建立依然主要停留在電視廣告 中國服裝品牌早期依靠電視廣告,建立起全國性的品牌知名度,快速有力地拉升了他們的銷售,企業得以發展壯大,特別是福建的鞋服企業。如果以2002年為起點,那么7年之后,他們的操作手法依然主要停留在這一方式上,停靠這種“高高在上”的方式維系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好的。一來無法與消費者建立起更深層次的關系,二是同質化的廣告投入導致“投入—產出”效益不斷下降。與此同時,廣告的內容、創意也有待提升,創新的廣告和營銷方式,將產生更高的效益。之同時有一種趨勢,品牌由全國性媒介推廣到區域滲透過渡,企業需要加強區域的品牌管理能力,提升品牌區域影響力,加強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 其二、中國服裝品牌過分注重對品質的宣傳,輕視品牌精神的傳播。一個強勢、成功的品牌,往往是在精神層面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但中國服裝品牌表現出許多“中國特色”。中國男裝的領先品牌之一的勁霸,這幾年的品牌訴求是“專注茄克XX年”;在西褲市場擁有重大影響力的九牧王男裝,則以“男褲專家”為傳播口號和品牌定位;中國服裝產業的代表企業雅戈爾,近期也以抗皺產品為主要宣傳內容。消費者購買一件高檔的男裝產品,真的是為了“抗皺”?他們看中LOGO的醒目顯示,或許暗示著另外一方面的需求。 其三、中國服裝的品牌忠誠度非常低。許多調研資料證實,中國消費者之于服裝行業的品牌忠誠度非常低。“為什么我一定要買七匹狼呢?”想要提升品牌忠誠度,就必須在物質和精globrand.com神層面給消費者以的明確回答。
一些優勢: 定位清晰,這個定位是指價位與產品檔次的中端定位。 全國性品牌影響力,借助央視、衛視等電視媒體的廣告投放,不少服裝品牌在中國擁有廣泛的知名度。 渠道資源。憑借10多年的積累,他們在全國擁有了廣泛的渠道資源,外國服裝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短期內無法做到這一點。 3) “中國服裝企業家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服裝品牌的進展”,您是怎樣看待這種說法的? 我認同這種說法。中國企業和西方企業一個比較大的區別是,人法與法治——特別在服裝行業。中國服裝企業絕大多數是民營性質,企業的成長和發展,非常仰仗于領導者個人的智慧、管理、決策和魄力。以中國男裝為例,杉杉的鄭永剛、雅戈爾的李如成、七匹狼的周少雄、勁霸的洪忠信等,都說明了這個問題。個人帶動企業發展,而西方企業則更多依靠公司治理結構,依靠管理團隊來領導企業。所以說,中國服裝企業家的素質決定其所領導的服裝品牌的發展,從而決定了中國服裝品牌的進展。 4) 您認為中國服裝品牌的未來狀況會是怎樣的? 我非?春弥袊b品牌的未來,相信他們有一個明朗的前景。其中一個光明前景的表現就是:由中國走向世界。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服裝品牌已經做到一定規模(10-20億人民幣),并且不少男裝品牌已經通過上市方式尋求更大的進步。中國擁有低成本制造優勢,中國服裝行業的企業家也已經深刻意識到品牌甚至文化對于企業未來的重要作用。 個人預測中國服裝品牌再經過5-8年的發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之后,會考慮挺進國際市場。他們可能通過這三種方式來挺進海外市場,收購海外高端品牌,或把自主中端品牌往高端提升,或仍以中端品牌挺進國際市場。許多服裝品牌并不敢輕易提升品牌檔次,他們不敢、不愿意放棄中端的大眾市場。收購歐美服裝品牌挺進國際市場,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因為高端、中高端品牌,它們是講血統的。
5) 您認為決定中國服裝品牌未來生存狀況的關鍵是什么?針對目前國內服裝品牌狀況, 您認為有任何相應的對策嗎? 外界的觀點可能是研發、文化,各界普遍認為中國服裝品牌在設計方面太弱或才處于起步階段,而短短幾年內建立起的品牌,更是缺乏文化的積累和支撐。這些是主要的因素嗎?之于企業,生存和發展才是主要的,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階段,對于歐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服裝品牌而言,它們確實是到了藝術、創造、文化的階段,中國服裝企業不是。再有,文化它是講時間沉淀的。 對于中國服裝品牌的未來生存,我認為關鍵的是產品設計、品質、品牌推廣。當消費者在商場的多個知名服裝品牌之前徘徊準備購物時,出色的、讓他們稱心的產品,才能留住他們的腳步。中國服裝品牌的模仿現象至今仍然嚴重,在設計方面如何建立、管理起一支有風格的設計師團隊,難度很大,優秀設計師的缺乏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如果你能在消費者進商場、逛專賣店之前,已經認定你的品牌——那當然是最理想的,成功的品牌推廣應該要達到這個目標,由于摯愛某個品牌而達成的高忠誠度。這個時候談品質,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它似乎是上個世紀企業所關注的,事實上不是。伴隨中國服裝品牌短期內快速做大,量大了、盤子大了,它們的產品品質反而出現下降現象——高層的注意力也更多在于并購、多品牌、上市、戰略規劃、品牌營銷等,他們已無過多的精力放在生產與品質。另外,產能的擴大是通過OEM完成,整體管理和品質控制體系沒有跟上,出現問題就不是小問題。 相應的對策就是在設計、品牌推廣、質量控制等領域加大力度,系統地做好這三個方面的工作。 6) 針對國外強勢的服裝品牌,中國服裝品牌應該怎樣提高自我,增強競爭力? 我分兩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一方面是如何提高自我、增加競爭力,另一個方面則是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中國服裝品牌的產品品質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品牌的水準了,為什么它們的價格會有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距離?在品牌影響力、文化沉淀、產品設計等領域,國際品牌操持著領先。密集的廣告投放,并不意味著中國服裝品牌的推廣與傳播,做到位了。如何更好把握消費者的準確物質、心理、精神需求,有的放矢;借助國際一流品牌管理機構,提煉出更動人心、膾炙人口的品牌精神,在精神層面讓消費者認同,品牌的忠誠度才高,影響力才廣泛。設計方面,或許中國服裝品牌不妨在海外設立研發(設計中心),借助當地豐富的設計人才、設計與創意氛圍,快速提升中國產品的設計能力。這其實回到原來的中國早期的“來料加工”時代,海外提供圖紙,中國負責制造。不同的是,中國服裝品牌如今要負責起,除設計之外的所有工作,比如物流配送、銷售網點管理、品牌塑造與宣傳、營銷管理等。中國體育用品領導者李寧近期在美國波特蘭建立了第一個全球研發中心,值得學習。內部整體管理能力的提升,供應鏈管理的進一步提升與優化,都將成為他們提高自我的重要方向。 另一個方面,差異化競爭策略。面對國外的強勢服裝品牌,中國本土品牌沒有必要與之發現正面競爭。產品、品牌、價格等各個方面與之明顯差異化開,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將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事實上,不少中國服裝品牌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柒牌。 7)除了以上的問題, 如果您還有什么附加的見解,將非常感謝! 多品牌策略(戰略) 隨著中國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劃分越來越細,不少具備一定實力的領先公司,希望通過多個品牌來更好滿足市場需求,這種考慮我是認可的。以中國男裝行業為例,近期不少中國著名男裝品牌都將推出其它品牌,我認為這還是要慎重的,對于實力一般的中型企業,則盡量不要有這種想法。推行多品牌,將大大分散企業各方面的資源,操作不當的情況下,新品牌無法立足且還將影響到主品牌——因為你的競爭對手可能把資源都集中在單一品牌身上,獲得快速增長。事實上,曾經的中國服裝行業領導者杉杉,除了主品牌“杉杉”至今保持較好的影響力之外,其它多年前創建的多個品牌均未能在市場上有出色表現。在合適的時候推出,這個時間點應該是指企業具備了雄厚的實力 網絡帶來的影響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互聯網用戶國家,越來越多的人沉浸在網絡中,特別是年輕消費群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移到網絡,那么服裝品牌也應當隨之轉移。PPG、凡客誠品的案例,給中國傳統服裝企業予很大的啟發,電子商務很可能是未來的一種趨勢。通過這個媒介,宣傳推廣服裝品牌,并把電子商務發展成銷售新渠道之一,都是接下來他們要考慮的。



最新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