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促銷技巧】梁蜀強在11月10日晚上,坐在電腦前,登錄一個大型電商網站,將電子購物車塞滿,等11月11日凌晨一到,他立馬點擊付款。
“可是就在那一瞬間,系統出現問題,那些所謂的低價貨,我一件都沒有買到,之前的準備都白費了。所以說還是實體店有保障,有貨就是有貨,不會出現秒殺不到的問題。”梁蜀強的身份是上海太平洋百貨公司副總經理。作為一個實體零售業者,其在“雙11”凌晨的“刷屏”與其說是“搶購”,不如說是“測試電商”更為貼切。
而他的舉動也顯示出目前電商沖擊下實體零售業者極為關注電商卻又不得不堅持傳統模式的糾結心態。
盡管昨日各大商場人流并不多,但部分實體業者還是打出促銷訊息,希望借“雙11”吸引客人眼球。《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走到上海新世界、巴黎春天百貨等看到的是大促銷,比如巴黎春天從上周啟動滿300元即換購物積點的線下“雙11”促銷,上海新世界則采取滿一定金額就立減。
“但這能持續多久?不可能始終讓利,畢竟實體店人工和租金等成本是硬性的,假如電商一打折,我們實體店就跟著打折,最后肯定是實體店消耗不起。實體店最多就是賺個人氣。比如大悅城主動給客人當‘試衣間’,也是圖人氣不圖利潤。”上海新世界一位工作人員透露。
資深零售業專家丁利國對此分析稱,“雙11”不促銷則流失客源,促銷則損失利潤,這讓實體業者進退兩難。
或許正因上述兩種狀況都有缺陷,所以有部分實體業者選擇無視“雙11”。太平洋百貨表示,其20周年促銷即將到來,因此完全不必去拼“雙11”,電商與實體可以錯峰競爭。
“實體店與電商都在比價,很難說誰更便宜,要看具體貨品,若是小部分庫存的特價品,那在線秒殺肯定困難,還不如實體店實在。為吸引客源,實體店與電商多少可能存在假打折,比如先抬價再降價,其實實體店和電商沒有必要為同款貨品拼個‘你死我活’,海外很多實體業者與電商和平共處,因為大家錯位競爭,有些貨品只在網絡銷售,有些則只在實體店銷售,另外促銷時間也應錯峰,太平洋百貨今年就是嘗試避開‘雙11’,主打自家周年慶的錯峰方式。”丁利國認為。 (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