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促銷技巧】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確,處理很多情況都應有一定的準則約束,否則就會亂作一團。2012年末,商務部公布的《零售業合同能源管理實施指南》等50項國內貿易行業標準,終于在近日開始實施。其中,《指南》發布的《百貨店促銷活動規范》以及《百貨店購物環境設施要求》、《百貨店會員服務體系要求》、《百貨店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基本功能要求》,使得作為零售行業重要業態之一的百貨有了統一的國家標準。
“200元減100元、“300元換900元”、“15小時不打烊”、“夏季透心價:第2件5折”……不知從何時起,各百貨商場開始打著各種五花八門的旗號,推出各式各樣的促銷優惠活動,讓人目不暇接。如此高頻率、高力度又長周期的促銷,可謂是史無前例。百貨業仿佛陷入了一個怪圈,只有靠各式的促銷競賽才能撬動消費者的口袋。
其實,如此頻密、大力度的促銷,百貨商場也頗為無奈。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物價高企的延后效應已開始在零售市場大范圍傳遞,消費者在可支配收入沒有明顯上升的情況下,對消費需求和消費信心有了很大變化。受經濟大環境影響,目前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與商品標價存在一定落差,故在短時間內零售企業的低迷狀況難以根本扭轉。商家只能依靠打折促銷拉動消費,回籠資金。
是的,百貨促銷戰已演變成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促銷拉動了銷售額,積聚了人氣;但另一方面,一次次被拉低促銷力度,不斷壓縮百貨和代理經銷商的毛利潤。即便是花樣百出頻繁促銷后,百貨商場的業績狀況也并不盡如人意。有數據指出,百貨的贏利能力已經在下降。綜合毛利潤已從10年前的30%下降至如今的不到15%。
“賠本賺吆喝也得吆喝,不然最后可能連吆喝的資格都沒有了”。有消費者如是說,但這樣吆喝的后果,還有可能是以犧牲小商家或某品類商家的利益為代價,來帶動整個商場的人氣。
毫無疑問,靠打折促銷來競爭的方式是不健康的,這很容易讓消費者“審美疲勞”,甚至形成一種不促銷就不購買,需要越來越高幅度的優惠才購買等期待心理。長此以往,必然會壓縮商家的利潤空間,甚至是贏利能力。
國家統一規范地出臺標準會強化各地制定的地方標準,百貨業有望在“合規”的道路上健康成長。筆者認為,如果《百貨店促銷活動規范》能夠順利實施,會對行業發展有所幫助,挽回頹勢,減輕百貨業的后顧之憂。(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