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過這樣一條報道,英國一手工蛋糕作坊主人瑞秋·布朗25年來一直靠接少量訂單維持生計,競爭的當下,她希望通過優惠套餐吸引更多顧客、打響作坊的知名度,于是與團購網站簽約,以25%的折后團購價6.5英鎊(約人民幣65元),售賣原價26英鎊(約人民幣260元)的裝飾紙杯蛋糕。布朗起初以為這只會為她帶來幾百張訂單,沒想到最終收到8500張訂單。然而,如雪片般飛來的訂單并沒有讓布朗賺得盆滿缽滿,反而讓她虧掉了一年的利潤!
看到這個,再想想諸如淘寶雙十一“神棍節”全場5折促銷之類,收獲大量訂單的線上線下品牌應該不至于如布朗般那樣凄慘,但到底能收獲多少利潤,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如果說以前線下的促銷,需要我們去“逛”才能找尋比較。但現在,這種信息已隨時隨地來到我們身旁。促銷短信、在線提醒、電子優惠券無所不在。相信你也會有這樣的經歷:曾在某些網站或網店消費,其后經常會收到促銷短信,而近期,這種短信來得更加密集,一條接一條,有占滿手機收件箱之勢。前后比較,價格降幅一目了然。這,不無讓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都感嘆,“這價格能賺到錢嗎?做生意真的不容易啊!”
做生意的確不容易,特別是在當下,否則,樂淘CEO畢勝也不會在接受采訪時大倒苦水。他說,當前市場環境下,很多賣鞋的電商正進行惡性比價,“手底下割肉,臉上微笑著歡迎大家。”樂淘2010年的毛利是30%,今年則僅剩下17%。“50塊錢做的鞋子就賣30,賠本賺吆喝。”眾多人士感嘆,鞋類競爭已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突然,我們又想到了一部電影——《勇敢者的游戲》,影片中那神秘而令人心醉又心悸的鼓聲,誘惑著人們加入其中,再難擺脫,直到游戲結束。一輪又一輪的價格之戰,恰似一場勇敢者的游戲,無數廠商或義無反顧,或身不由己地加入其中。
如今的促銷,再也回不到當年那個簡單卻火熱的黃金歲月,這一點毫無疑問,市場正處于“博弈依舊,破冰在即”的極度敏感狀態。但我們還是要滿懷信心,各品牌各經銷商們如今要思考更多的是,如何結束“勇敢者游戲”,全身而退,同時順應時代推出更多創意實效的促銷方式。(-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