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第7屆國際流行面輔料交易會于8月23日至25日在上海世貿商城隆重召開。本次交易會由上海世貿商城聯合美國達拉斯市場管理中心(DMC)、美國棉花公司(中國部)、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印花技術專業委員會、上海服裝行業協會、上海服裝行業協會輔料專業委員會、韓國紡織品中心(KTC)等共同參與協辦。共有350家優質面輔料商參展,面料產品包括棉、麻、絲、毛、化纖、針織、梭織等,輔料涵蓋花邊刺繡、紐扣、拉鏈、商標吊牌、線帶織帶、服飾配件、襯里襯布、衣架道具等,代表最新潮流的面輔料產品濟濟一堂。買家方面,世貿商城更是發揮了自身及合作伙伴美國DMC雄厚的國內外買家資源,力邀中外面輔料采購商參加。交易會期間,共有4000人的專業買家到場,其中不乏跨國采購公司及國際知名服裝廠商等實力采購商。
在本次面輔料交易會上,來自韓國大邱,以及國內的廣東新塘、江蘇吳江、海寧馬橋四大中韓面、輔料產業集群地的龍頭企業在當地行業協會的率領下,組成高規格、重量級的集群展團,攜手亮相第7屆國際流行面輔料交易會。韓國大邱展團網羅了代表韓國紡織行業最高水平的優秀企業,其產品具有極高的附加值,而國內的三個集群地則是中國紡織行業中分別引領牛仔、化纖、經編業的主力軍,其參展企業是經過嚴格篩選,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研發能力都具領先水平。記者在集群展區看到,各大企業通過靜態展示與模特走秀相結合的模式展示其拳頭產品,成為現場聚集人流最多的區域。同時,主辦方還特別安排了【時尚風潮·韓國大邱】、【天下牛仔·廣東新塘】、【化纖之都·江蘇吳江】、【世界經編·海寧馬橋】四大主題發布會,分別對集群地及當地優秀企業進行了介紹和推薦。
上海作為引領服裝時尚潮流的領軍城市,目前正在為打造國際“第六時尚之都”而努力,其服裝業的迅猛發展及國內外買家匯聚的資源優勢更是吸引了國內外面輔料生產商、經銷商的眼球。為“筑巢”上海、搶灘國際,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地近年來紛紛提出了“接軌上海、融入上海”的戰略性規劃。而上海世貿商城在其紡織服裝產業鏈發展日趨成熟的前提下,邀請產業集群地的優秀企業前來上海世貿商城集中進行展示,無意是為產業集群地提供了一次接軌上海、接軌國際的良機。
據悉,各集群地領導對此次活動非常重視,親自組團為本地企業“助陣”。據來自江蘇吳江的一位主管負責人介紹,吳江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經編加工生產基地,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評為“中國經編名鎮”。他曾在某紡織產業雜志上看到一篇介紹產業集群地的文章,卻沒有提到吳江的名字,這說明了吳江作為產業集群地,目前仍處于“養在深閨無人知”的階段。當接到上海世貿商城的邀請,當時就下定決心必須“走出去”,讓更多的人認識吳江、了解吳江。他認為世貿提供了一個平臺,讓產業集群地的企業“秀了一把”,而參加本次交易會的企業也的確收益頗豐。在世貿,他們接觸了來自國內外的買家群,接觸了上海服裝界,接觸了滬上媒體以及中日韓設計師,與產業鏈的各環節實現了一次親密接觸。
在為其三天的交易會中,其他活動內容也是精彩紛呈:已成功舉辦兩屆的第三屆“三國演衣”以中、日、韓設計名師同臺演繹最新時尚趨勢為活動主體、亞洲最新07春夏流行資訊也在活動中一一呈現;在本次交易會中,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舉辦了07/08秋冬“中國流行面料”產品推介會,對07/08年中國流行面料流行趨勢及最新產品進行了推介,這是自6月27日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與上海世貿商城合作的“中國流行面料Fabrics China 上海世貿商城推廣平臺”成立以來,雙方進行的一次緊密合作。同期,“中國印花技術應用交流會”等專題研討會也邀請業內專家為與會人士帶來面料產業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趨勢。(王成芳)
——背景鏈接——
四大產業集群
“中國牛仔服裝名鎮”新塘
位于廣州東部,是增城市工業、商貿重鎮,是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的首批對外開放的工業衛星鎮,四通八達的交通水陸交通網絡,30分鐘可到廣州國際新機場,是珠三角的“黃金走廊”,是增城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2002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目前新塘擁有注冊的品牌1000多個,擁有國際最先進的棉紗束狀染色設備,最先進的牛仔面料劍桿織機、最先進的制衣設備,最先進的水洗、漂染、防縮等后整理設備。新塘牛仔服裝日加工能力可達到250萬件,年產牛仔服裝超過2億件(套),年產值80多億元,實現利稅8億多元。全國近半數的牛仔服裝出自新塘,約30%的牛仔服裝出口來自新塘。
新塘將積極發揮牛仔紡織特色產業的優勢,形成“中國牛仔看新塘”的美譽,打造“中國牛仔名鎮”。
江蘇吳江化纖面料產業集群地
位于江蘇省的最南端,北依蘇州,南近杭州,東臨上海,西瀕太湖,是江、浙、滬兩省一市交匯的金三角地區, 2002年全市紡織行業完成現價產值228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5.33%,生產聚酯切片40.5萬噸,合纖絲17.6萬噸,各類絲織品36億米,其中化纖類就達10億米,煉染印絲織品19.54億米,服裝3238萬件。現已擁有無梭織機5萬臺,已成為全國無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織造無梭化率達到82%以上)和全國最大的薄型織物生產基地, 目前合纖面料比重約占20%.
吳江化纖紡織工業迅速崛起,真絲、化纖、織造、染整、服裝全面發展、以滌綸長絲為主線的紡織產業鏈基本形成,企業不斷集聚,規模不斷壯大,紡織產業已成為吳江國民經濟中的首要組成部分。
“中國經編名鎮”海寧
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東距上海100公里,西距杭州50公里。1999年3月成立的海寧中國經編針織科技工業園,被浙江省計委批準為省級特色工業園,2001年列入省重點工程項目,同時被浙江省經貿委、科技廳等十個部門命名為“浙江省經編針織 工業專業區”, 2002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經編名鎮”。園區開辦至今,擁有入園企業180多家,經濟總量超過75億,并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長,一舉成為中國最大的經編加工生產基地。六年來,園區先后引進各類經編設備近800臺(套),被國外機械制造商贊譽為“目前世界上高檔次經編機最密集的地方”。
今天,園區正以 “經編世界,世界經編”的發展目標邁向更輝煌的明天!
韓國紡織產業的重要支柱性發展基地——大邱
位于韓國東南部,是嶺南內陸的中心城市。大邱是一個盆地城市, 四周環繞著八公山與琵瑟山,區內有琴湖江與新川2條河流 。具備優良城市基礎的大邱,不僅從事企業活動非常方便,而且為改組尖端高附加價值型紡織·時裝產業的結構,通過推行米蘭事業計劃,培養和發展紡織品產業的硬件和軟件,招攬尖端產業等,漸而變成既有競爭力又有發展性的產業結構。大邱制造企業有5,922家,其中中小企業占 99.6 %,紡織產業占36.2%,韓國紡織品中心作為全國四個地區產業發展事業之一,是為“開拓大邱紡織品產業國外市場”而建立的機構,該機構已設有的紡織產業開發院、時裝設計開發支援中心、大邱展覽會議中心、染色設計實用化中心、針織品工廠支援中心,建立時裝、設計產業的活性化基礎,建立區域性紡織產業的活性化基礎。
大邱期以成為亞洲的紡織重地,建立紡織品的高級化、高附加價值化。
上海世貿商城面輔料產業展貿板塊
六樓“國際紡織輔料常年展貿中心”
占地約2萬平方米,擁有330間常年展示間。中心充分發揮輔料企業的集群效應,立足國際市場,并注重聯合營銷及創新經營,逐步成長為國內輔料采購的供應中心,在業界積聚起了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東莞帶之尊、廈門依貝斯實業、新道良質(織帶)、開易拉鏈(蘇州)、東龍拉鏈、潯興拉鏈、偉星紐扣、香港集德商標、日本小林商標、福建東龍針紡等百余家優秀輔料供應商已入駐世貿,產品范圍涉及拉鏈、紐扣、線織帶、花邊、珠飾、商標、里襯料等,形成了完善且成熟的市場格局。
六樓的“時尚設計谷”,吸引了包括張肇達、楊柳春、陳聞、張伶俐、張子林、林姿含、劉霖、金惠等一流設計師入駐。“時尚設計谷”的搭建,完善了上海世貿商城定位于紡織服裝產業鏈的板塊建設,更進一步提升了商城內的產業層次,形成以設計師為產業中心、集成紡織品、輔料、服裝等上下游產業鏈的運營系統。
七樓“國際紡織面料常年展貿中心”
占地約2萬平方米,擁有330間常年展示間。該中心聚集了海內外優秀企業250多家,有江蘇振陽股份、泰安康平納毛紡、開平奔達紡織、海瀾集團、協豐(福建)印染、紹興德隆布業等,產品涉及棉、毛、絲、麻、化纖及混紡等各類梭織及針織面料,廣泛的適用于各類服裝企業。此外,代表韓國大邱慶北纖維織物產業的海外推廣機構韓國紡織品中心也在此入駐,展示韓國優質合成織物,針織類,刺繡等纖維織物面料,為入駐企業及時提供韓國面料流行趨勢信息,輔助進行開發新款面料。國際紡織面料常年展貿中心在完善產業鏈的同時已逐步成為國內外服裝企業和貿易公司的采購中心全力打造國際紡織面料主題運營場所。
在本次面輔料交易會上,來自韓國大邱,以及國內的廣東新塘、江蘇吳江、海寧馬橋四大中韓面、輔料產業集群地的龍頭企業在當地行業協會的率領下,組成高規格、重量級的集群展團,攜手亮相第7屆國際流行面輔料交易會。韓國大邱展團網羅了代表韓國紡織行業最高水平的優秀企業,其產品具有極高的附加值,而國內的三個集群地則是中國紡織行業中分別引領牛仔、化纖、經編業的主力軍,其參展企業是經過嚴格篩選,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研發能力都具領先水平。記者在集群展區看到,各大企業通過靜態展示與模特走秀相結合的模式展示其拳頭產品,成為現場聚集人流最多的區域。同時,主辦方還特別安排了【時尚風潮·韓國大邱】、【天下牛仔·廣東新塘】、【化纖之都·江蘇吳江】、【世界經編·海寧馬橋】四大主題發布會,分別對集群地及當地優秀企業進行了介紹和推薦。
上海作為引領服裝時尚潮流的領軍城市,目前正在為打造國際“第六時尚之都”而努力,其服裝業的迅猛發展及國內外買家匯聚的資源優勢更是吸引了國內外面輔料生產商、經銷商的眼球。為“筑巢”上海、搶灘國際,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地近年來紛紛提出了“接軌上海、融入上海”的戰略性規劃。而上海世貿商城在其紡織服裝產業鏈發展日趨成熟的前提下,邀請產業集群地的優秀企業前來上海世貿商城集中進行展示,無意是為產業集群地提供了一次接軌上海、接軌國際的良機。
據悉,各集群地領導對此次活動非常重視,親自組團為本地企業“助陣”。據來自江蘇吳江的一位主管負責人介紹,吳江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經編加工生產基地,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評為“中國經編名鎮”。他曾在某紡織產業雜志上看到一篇介紹產業集群地的文章,卻沒有提到吳江的名字,這說明了吳江作為產業集群地,目前仍處于“養在深閨無人知”的階段。當接到上海世貿商城的邀請,當時就下定決心必須“走出去”,讓更多的人認識吳江、了解吳江。他認為世貿提供了一個平臺,讓產業集群地的企業“秀了一把”,而參加本次交易會的企業也的確收益頗豐。在世貿,他們接觸了來自國內外的買家群,接觸了上海服裝界,接觸了滬上媒體以及中日韓設計師,與產業鏈的各環節實現了一次親密接觸。
在為其三天的交易會中,其他活動內容也是精彩紛呈:已成功舉辦兩屆的第三屆“三國演衣”以中、日、韓設計名師同臺演繹最新時尚趨勢為活動主體、亞洲最新07春夏流行資訊也在活動中一一呈現;在本次交易會中,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舉辦了07/08秋冬“中國流行面料”產品推介會,對07/08年中國流行面料流行趨勢及最新產品進行了推介,這是自6月27日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與上海世貿商城合作的“中國流行面料Fabrics China 上海世貿商城推廣平臺”成立以來,雙方進行的一次緊密合作。同期,“中國印花技術應用交流會”等專題研討會也邀請業內專家為與會人士帶來面料產業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趨勢。(王成芳)
——背景鏈接——
四大產業集群
“中國牛仔服裝名鎮”新塘
位于廣州東部,是增城市工業、商貿重鎮,是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的首批對外開放的工業衛星鎮,四通八達的交通水陸交通網絡,30分鐘可到廣州國際新機場,是珠三角的“黃金走廊”,是增城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2002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目前新塘擁有注冊的品牌1000多個,擁有國際最先進的棉紗束狀染色設備,最先進的牛仔面料劍桿織機、最先進的制衣設備,最先進的水洗、漂染、防縮等后整理設備。新塘牛仔服裝日加工能力可達到250萬件,年產牛仔服裝超過2億件(套),年產值80多億元,實現利稅8億多元。全國近半數的牛仔服裝出自新塘,約30%的牛仔服裝出口來自新塘。
新塘將積極發揮牛仔紡織特色產業的優勢,形成“中國牛仔看新塘”的美譽,打造“中國牛仔名鎮”。
江蘇吳江化纖面料產業集群地
位于江蘇省的最南端,北依蘇州,南近杭州,東臨上海,西瀕太湖,是江、浙、滬兩省一市交匯的金三角地區, 2002年全市紡織行業完成現價產值228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5.33%,生產聚酯切片40.5萬噸,合纖絲17.6萬噸,各類絲織品36億米,其中化纖類就達10億米,煉染印絲織品19.54億米,服裝3238萬件。現已擁有無梭織機5萬臺,已成為全國無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織造無梭化率達到82%以上)和全國最大的薄型織物生產基地, 目前合纖面料比重約占20%.
吳江化纖紡織工業迅速崛起,真絲、化纖、織造、染整、服裝全面發展、以滌綸長絲為主線的紡織產業鏈基本形成,企業不斷集聚,規模不斷壯大,紡織產業已成為吳江國民經濟中的首要組成部分。
“中國經編名鎮”海寧
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東距上海100公里,西距杭州50公里。1999年3月成立的海寧中國經編針織科技工業園,被浙江省計委批準為省級特色工業園,2001年列入省重點工程項目,同時被浙江省經貿委、科技廳等十個部門命名為“浙江省經編針織 工業專業區”, 2002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經編名鎮”。園區開辦至今,擁有入園企業180多家,經濟總量超過75億,并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長,一舉成為中國最大的經編加工生產基地。六年來,園區先后引進各類經編設備近800臺(套),被國外機械制造商贊譽為“目前世界上高檔次經編機最密集的地方”。
今天,園區正以 “經編世界,世界經編”的發展目標邁向更輝煌的明天!
韓國紡織產業的重要支柱性發展基地——大邱
位于韓國東南部,是嶺南內陸的中心城市。大邱是一個盆地城市, 四周環繞著八公山與琵瑟山,區內有琴湖江與新川2條河流 。具備優良城市基礎的大邱,不僅從事企業活動非常方便,而且為改組尖端高附加價值型紡織·時裝產業的結構,通過推行米蘭事業計劃,培養和發展紡織品產業的硬件和軟件,招攬尖端產業等,漸而變成既有競爭力又有發展性的產業結構。大邱制造企業有5,922家,其中中小企業占 99.6 %,紡織產業占36.2%,韓國紡織品中心作為全國四個地區產業發展事業之一,是為“開拓大邱紡織品產業國外市場”而建立的機構,該機構已設有的紡織產業開發院、時裝設計開發支援中心、大邱展覽會議中心、染色設計實用化中心、針織品工廠支援中心,建立時裝、設計產業的活性化基礎,建立區域性紡織產業的活性化基礎。
大邱期以成為亞洲的紡織重地,建立紡織品的高級化、高附加價值化。
上海世貿商城面輔料產業展貿板塊
六樓“國際紡織輔料常年展貿中心”
占地約2萬平方米,擁有330間常年展示間。中心充分發揮輔料企業的集群效應,立足國際市場,并注重聯合營銷及創新經營,逐步成長為國內輔料采購的供應中心,在業界積聚起了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東莞帶之尊、廈門依貝斯實業、新道良質(織帶)、開易拉鏈(蘇州)、東龍拉鏈、潯興拉鏈、偉星紐扣、香港集德商標、日本小林商標、福建東龍針紡等百余家優秀輔料供應商已入駐世貿,產品范圍涉及拉鏈、紐扣、線織帶、花邊、珠飾、商標、里襯料等,形成了完善且成熟的市場格局。
六樓的“時尚設計谷”,吸引了包括張肇達、楊柳春、陳聞、張伶俐、張子林、林姿含、劉霖、金惠等一流設計師入駐。“時尚設計谷”的搭建,完善了上海世貿商城定位于紡織服裝產業鏈的板塊建設,更進一步提升了商城內的產業層次,形成以設計師為產業中心、集成紡織品、輔料、服裝等上下游產業鏈的運營系統。
七樓“國際紡織面料常年展貿中心”
占地約2萬平方米,擁有330間常年展示間。該中心聚集了海內外優秀企業250多家,有江蘇振陽股份、泰安康平納毛紡、開平奔達紡織、海瀾集團、協豐(福建)印染、紹興德隆布業等,產品涉及棉、毛、絲、麻、化纖及混紡等各類梭織及針織面料,廣泛的適用于各類服裝企業。此外,代表韓國大邱慶北纖維織物產業的海外推廣機構韓國紡織品中心也在此入駐,展示韓國優質合成織物,針織類,刺繡等纖維織物面料,為入駐企業及時提供韓國面料流行趨勢信息,輔助進行開發新款面料。國際紡織面料常年展貿中心在完善產業鏈的同時已逐步成為國內外服裝企業和貿易公司的采購中心全力打造國際紡織面料主題運營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