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門外漢 卻靠著修鞋年入六十萬
家境貧困,山東省的徐飛初中畢業,孤身一人到威海打工,每月100塊錢的收入讓他頗有滿足感。給工地送飯,結識了在路邊擺攤的老鞋匠。老人修鞋,住的卻是旅館,年收入竟是自己的10多倍,不起眼的小買賣竟這么掙錢。此后徐飛一有空,就到攤上同老鞋匠嘮家常,學會了修鞋的一些基本套路。1991年,徐飛回家成親后,又來到威海,開始自己創業。
第一天就給他潑了盆冷水:在市里只掙到了4塊錢。第二天,他來到了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去的第一天掙了31元,第二天28元,第三天25元,第四天一上午竟然沒掙錢。山大的這經歷讓他重拾自信。
意識到自己的技術不過關。 徐飛把攤位又搬到了市區,自學和“偷師”。經常看別人如何修鞋,還經常把自己的鞋底弄掉,然后換底,再補皮。又去廣州考察當地修鞋店的經營范圍和市場前景,購買了修鞋設備,自己研究琢磨,嘗試著給皮鞋“美容”,單色、雙色、珠光色、……慢慢地,技術越來越好。到他的鞋攤要求給皮鞋美容的顧客越來越多,徐飛更加忙碌,有時要熬到半夜才能做完手上的活。
開設威海市第一家修鞋店是在2002年,用3萬元啟動資金在市區開了徐飛修鞋制鞋。雇了兩個人,業務主要包含三部分:修鞋、制鞋、批發鞋料。
專門到北京、杭州、成都、廣州等地考察,學習新技術、借鑒新理念。在北京,他交了3000塊錢去一家當地知名的修鞋店學習,同去的三個外地人也意識到徐飛的技術更過硬,有兩個最后成為徐飛的加盟伙伴。以前如果皮鞋開膠、斷底,我們往往會求助于街頭修鞋攤,但如果皮鞋買小了,穿皺了,掉色了,甚至鞋跟高矮不合適想要調整,這些問題徐飛都能手到病除。
徐飛帶領學徒在兩年里將修鞋店的服務范圍從開線開膠、粘掌換跟擴大到平皺美容、擴大拉長等十多個項目,依靠專業的技術和機器來完成,有些是徐飛研究出來的獨家技術。
品牌推廣頗有想法:用服務說話。從來不在媒體上做廣告宣傳,依靠顧客的口口相傳,。在開業之初向威海的華聯、海港、威海衛等商場的皮鞋專柜免費發放1500多張修鞋卡,方便了為維修發愁的商家,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方便。
現在,徐飛在威海市有3家直營店,在其他城市有5個加盟店,3家直營店的營業收入每年60多萬元,“徐飛修鞋”已成為威海修鞋的一張名片。“我現在主攻修鞋,因為它技術含量高,像擦鞋等這類服務在我們店都是免費的,我要讓消費者對我的服務有信心,我的服務也要讓消費者更加滿意。”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