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引進人才可學香港“優才計劃”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近日公布廣州人才發展方面的報告。其中,由廣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崔仁泉牽頭完成的《新時期廣州人才發展報告》提出,廣州在人才引進政策方面,可學習香港“優才計劃”的經驗,推出“綜合積分制”和“成就積分制”相結合、重能力重業績的綜合評價體系。
人才增速跑贏G DP 結構性矛盾仍存在
據悉,截至2009年,廣州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人才(從業人員)達214.5萬人,2004年至2008年廣州人才總量的平均增長率為16.7%,居全國中心城市第一位,超過同期G D P增速。高層次人才數量也有所提高,具有研究生學歷人才超過13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27%。
其間,廣州率先出臺了公務員培訓積分管理制度,具有廣州特色的市場配置與公共服務“雙輪驅動、協調發展”的人才服務模式逐漸成形;人才領域逐步向文化創意產業等方向延伸。
但報告同時指出,與國內其他四個國家中心城市及蘇州、深圳、香港等先進城市相比,廣州人才隊伍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諸如“人才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人才激勵保障還不足以吸引一流人才,人才生活成長的社會環境、創新環境、公共服務環境和生活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亟待解決。
六大重點領域提出十年發展目標
報告對10年內廣州所需的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六類型人才發展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人才發展計劃。
報告提出,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廣州通過“121人才梯隊工程”、建立直接聯系專家制度等措施,到2012年,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才為17萬、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才達10萬;海外高層次人才到2012年的總量要達3萬,2015年達5萬,2020年達10萬。而高技能人才到2012年的總量要達57萬,201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31%,2020年達33%。
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人才,擬重點引進和培養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節能環保等經濟重點領域和防災減災等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的緊缺人才。文化產業人才方面,2020年人才總量要達10.7萬,并力爭實現獲得國家資助的文化藝術名家達到20名。
■攬才建議
年投10億元設發展資金
在人才投入方面,報告建議設立“廣州人才發展資金”,整合現有的各類人才資金項目,由市財政每年安排10億的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體系,并隨財政收入增長遞增,使全市人才開發投資占本級財政支出比例進入全國大城市前列。同時,引導社會資金向人才開發領域匯集。
學香港推出積分制攬才
人才引進培養方面,報告認為廣州應建立更為常態的機制。比如,可借鑒香港經驗,推出“綜合積分制”和“成就積分制”相結合、重能力重業績的人才引進綜合評價體系;建立“廣州訪問學者”和學術休假制度,促進國內外學者短期來穗交流,也使得本地學者可利用學術休假到國內外一流機構訪學。
知識城可建“人才特區”
人才交流合作方面,報告更是建議把中新知識城作為人才工作先行先試的“人才特區”。人才工作領域屬于市一級的管理權限,原則上全部下放,特別是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制度、分配激勵機制、外事管理權限允許試行特殊政策等。同時,探索建立廣佛肇人才合作區等不同層次的區域人才合作網絡。 (來源:南方都市報)
- 上一篇:試用期薪酬 需達最低工資
- 下一篇: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新人公開招聘薪酬兼顧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