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上漲幅度到底夠不夠喂豬?
豬肉價飆升還在掏空我們的荷包。
統計局公布數字顯示:6月下旬豬肉價格繼續上漲,與5月相比漲幅達15%;北京豬肉零售價漲至20元/斤,達歷史最高。正是這個15%,網絡上開始流傳一句話:工資上漲的幅度還不夠喂豬。這一立論的對比來源于人保部副部長此前透露“我國要努力實現職工工資每年增長15%”。
但稍微有點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個結論存在著“硬傷”,工資增長的基數和普通家庭每月吃豬肉所消費的錢的基數本身存在巨大落差,這種幅度的對比也就失去了意義。舉個例子:某個人每月工資為2000元,按工資年增15%計算,他一年的收入增長為3600元。而按每人月均吃豬肉15斤,依北京零售價20元算,他每月因豬肉上漲多花的錢為45元。工資增長的300元與買豬肉多花銷的45元對比,“工資上漲的幅度還不夠喂豬”這樣的結論,顯然不攻自破。
豬肉價上漲,也令地方政府手忙腳亂,但商務部并不急于干預市場。這一次,我覺得該表揚商務部。
以豬肉而論,肉價上漲,肯定能令養殖戶受益,市場經濟不就是要讓人賺錢的嗎?從供需角度上說,養豬的人少,那豬肉價自然上漲,反之亦然。但我們過去的政策指導往往是一看到價漲就鼓勵全民養豬,這個思維要不得。因為,一旦政策進行鼓勵了,當年養豬的肯定多,供應暴增,肉價必然進入下跌周期,這樣就必然導致養豬戶虧損,如此折騰幾次,還有哪個人敢養?也就是說,對待豬肉價上漲,要謹慎動用行政干預和政策引導。
豬肉不是洪水猛獸,也未必是通脹的罪魁禍首。央行雖然回收了很多貨幣,但當初造就的充裕流動性,其后遺癥并不會短期就能治好,治通脹是個長期的事情,請別把那些責任都往豬肉身上推 (來源:生活新報)
- 上一篇:東莞醫生晉升受阻 工資待遇不高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