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如同藥店賣藥
前段時間某大型媒體披露:國家醫改方案以失敗而告終,下一步的方案是醫藥分離,醫院只負責診斷,藥店專門賣藥。此事件告訴我們:到醫院看病有兩個步驟—診斷和對癥買藥。
企業為什么要培訓?不也是因為有“病”嗎!?難道企業治“病”就不用遵循以上兩個步驟?行業中,咨詢和培訓是分離的,是兩個階段,兩個過程。培訓已走進千廠萬公司,可咨詢好像滯后一步。沒有咨詢就培訓,無異于沒診斷沒弄清楚病因就買藥。目前的一些企業培訓就像藥店賣(或買)藥。
培訓管理者不具備企業診斷的能力,頂多只是熟悉培訓的流程而已,就像藥店的藥劑師僅熟悉藥品的功效一樣。一年一度的培訓需求調查,僅僅只是調查而已,調查表上列出“藥品清單”,問各部門需要什么藥。各部門對自己的“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好像什么“病”都有,亦好像什么“病”都沒有,亂勾一通。培訓部門對培訓需求簡單地整合后就開始培訓。培訓完了,還要例行公事般地進行“藥”效調查。治肺病開出的是感冒藥,感冒藥的藥效是有,吃的人上火了,可肺病沒治好。接著,企業老板、員工大呼上當,說培訓無用。悲哉,不是“藥”是假的,只是用錯了地方。
用錯藥的后果輕則無效,貽誤治療時機,重則傷筋動骨,犧牲性命。強烈呼吁企業、同行們重視培訓需求“診斷”,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調查”階段。企業培訓需求如何診斷?出路有三。其一:多與上層溝通,多請高層把脈號脈;其二:請外部專業咨詢公司;其三:將培訓管理歸屬于總經理室,參政議政,體驗“病”情,慢慢將“藥劑師”升級為“主治醫師”。(來源:博銳管理在線)
- 上一篇:小型企業的培訓管理模式
- 下一篇:香港5所世界百強大學PK,港大C位岌岌可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