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企業遭遇外派員工招聘難 月薪八千沒人干
【中國鞋網】“都說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可我們公司8000元月薪駐江蘇太倉工作卻招不到人。”在日前上海社科院的研討會上,某企業老總表示了他的困惑。滬上企業面臨外派員工招聘難的困境凸顯,也引發專家質疑“金融危機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60個崗位只招到2名上海生
在日前上海社科院與ADECCO研究院舉辦的“從畢業到就業”學術研討會上,海瑞恩精密技術公司總經理段建生透露,該公司在太倉的大型工廠開工在即,前陣子要招近60名研發設計人員,其中不少崗位面向汽車、機械制造、工業設計等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先去德國培訓近半年,每月800歐元左右的補貼,回太倉工作后月薪也基本有這個數。”
前來應聘的大學生聽說月薪8000元、去德國培訓,都表現出強烈興趣,但一聽說工作地點在外地立刻打回票,嫌“地方小”、“發展空間有限”、“生活不便”,有幾個大學生甚至不知道太倉在哪里。“最后我們在上海只招到2個大學生。”段建生表示。
外派崗位高層次人才需求大
滬上企業遭遇外派員工招聘難并非個例,即便目前就業形勢嚴峻,不少高校畢業生仍拒絕異地就業。根據上海外服最新調查顯示,97.88%的大學畢業生希望在上海就業,僅有2.12%的畢業生愿意到其他經濟發達城市或回家鄉工作,沒有一名學生愿意到西部就業。
事實上,隨著長三角地區調整產業結構,對高學歷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薪資待遇和發展空間也大為改善。日前,浙江上虞來滬啟動最大規模招商引才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市太陽能、節能電光源和汽車零配件等產業升級很快;尤其隨著嘉紹跨江大橋的建設,與上海的聯系將更為緊密。目前已有沃爾瑪等全球500強企業落戶,當天還有18個高科技項目現場簽約。隨著這些企業進駐,將需要大量高層次外派人才駐當地工作,其中不少崗位急需相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不少大學生理論素養強,實踐能力弱,二線城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學生接受過這樣的系統培訓和獨立生活經歷后,對個人職業發展會有很大幫助。”段建生表示。
“金融危機導致就業難”遭質疑
一邊是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另一邊是外派員工等異地、基層、生產一線崗位招聘難,這也使專家們對“金融危機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說法提出質疑。
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榮華表示,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深層原因涉及多個領域的經濟和社會問題,目前中國的大學生就業難只是人才結構性、區域性相對過剩的現象,并不表明大學生高級人才的絕對過剩,如東部某高校招聘9名輔導員引來1000多人競爭,而西部大學生資源卻非常稀缺。
上海社科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則認為,大學生在就業觀念上還有不少不切實際的想法,如重白領輕藍領、重大中型企業輕小企業、重大城市輕中小城市等。只有找準自己在就業市場上的合理定位,才有可能邁出職業規劃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