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末位淘汰制的再思考
近年來,末位淘汰制在一些企業十分流行。所謂末位淘汰制是指企業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評議,按照一定的比率淘汰處于末位的員工。不同企業在末位淘汰制的具體實施方法上有所不同。有的企業用領導評價、群眾評議、專家評議等來確定員工序列,有的企業使用一些硬性的客觀指標,如銷售額等。在間隔時間方面,有的企業每季度評議并淘汰一次,有的企業則是半年,還有的是一年。至于淘汰比率,有的企業是5%,有的企業是10%,總的來說是2%——20%之間。淘汰方式有降級、離崗參加培訓、下崗、辭退等。
問題
對人性的假設。末位淘汰制的基本假設是:員工是不自覺的、天性懶惰的,如果不以辭退為威脅,員工就不會努力工作,所以必須采用“胡蘿卜加大棒” 的管理方法。事實上,員工不僅有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還有社會、自尊和自我實現等高級需要。企業管理者應當通過滿足員工的高級需要來激發員工的獻身精神、團隊精神,挖掘員工的潛能,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辭退為威脅來促進員工工作效率的提高,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 上一篇:魚為什么永遠是魚:怎樣突破困境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