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領銜營銷大戰 奧運效應井噴式爆發
日前,在勝三與CSM 媒介研究聯合公布的第八輪奧運傳播效果統計中,本土奧運企業伊利集團在短短三個月內將品牌與奧運的關聯度提高了20%,以絕對優勢繼續穩居本土奧運贊助商榜首,成為影響力僅次于老牌贊助商可口可樂的奧運企業。這也是繼伊利一月前獲得“最佳奧運營銷獎”后,對眾多國際名企的再次超越。至此,伊利集團的奧運效應正式迎來井噴式爆發。
據該輪調查數據顯示,消費者對奧運的興趣度已高達93%,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值。這說明奧運已經引起了人們足夠的狂熱,也同時使得消費者對奧運企業的關注順帶進一步升溫。據調查顯示:可口可樂、伊利、聯想等知名奧運企業都從這一奧運熱度中獲益。在本土企業中,伊利的表現最為搶眼:其認知度、購買傾向、奧運理念契合和宣傳回想等四個方面都獲得了大幅增長,其奧運品牌關聯度的飆升之迅速更是只有可口可樂一家可與之媲美。對此,勝三公司總裁包貴格(Greg Paull)表示:“伊利做出了一些聰明的選擇,特別是使用了包括劉翔、郭晶晶和易建聯在內的體育明星,并且以非常相關和有創意的途徑來將他們和奧運贊助結合起來。使用劉翔和他們的‘父母’是一種非常有力的營銷方法,來建立區別和提升影響!
離奧運會正式開幕不足一個月,企業的奧運之戰開始步入收官階段,奧運營銷的收效也已初見端倪。包貴格表示:“對于誰是奧運贊助大戰的贏家、輸家,現在我們比過去任何時期都具有更清晰的認識,那些能夠聰明地挑選運動員、并且保持營銷連貫性的贊助商獲得了比其他企業高10倍的營銷效果。”
作為第一次牽手奧運的本土企業,伊利到目前為止表現出了令人驚嘆的“自學”能力。在沒有任何經驗的前提下,伊利不但將視角投向了覆蓋年輕人的眾多新媒體,更針對不同人群特征設置了參與度極高的個性化奧運活動,并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將這一策略發展至極致。2007年以來,伊利搭建了“健康中國”體系,先后發起了以普及全民奧運為目標的“伊利奧運健康中國行”活動,以關愛自身心理健康為宗旨的“陽光心靈關愛計劃”和旨在用奧運精神倡導生活之美、使體育進步與社會和諧同行的“陽光社區公益夢想”行動,從而為與國人一道分享奧運精神、助力北京奧運搭建了通途。
在這些活動中,伊利始終以一個負責任的奧運企業形象出現在消費者面前,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公益奧運路線。而在剛剛過去的奧運圣火內蒙傳遞之旅中,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與五小福娃共同傳遞祥云的一瞬,成為奧運火炬傳遞的一大亮點,也使得內蒙地區的火炬傳遞因強烈的公益色彩贏得了更多的關注。此外,伊利集團不但與利樂合作印制了160萬本“奧運手冊”,并且會在比賽期間推出“奧運加油站”活動,在賽場周邊為觀眾免費提供助威用品。正是這一系列極富公益色彩的行動,使伊利在奧運大戰中不僅遙遙領先于本土奧運企業,同時得以躋身于國際知名品牌之列,以顯著優勢與頂級奧運贊助商可口可樂并駕齊驅。
根據勝三調查研究結果的另一項數據顯示,隨著過去兩年里消費者行為發生的巨大改變,已有40%的被訪者期待新型傳媒成為奧運信息更新的平臺。這直接決定了廣告主必須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至與新媒體的合作。在這一點上,伊利同樣獨辟蹊徑。其于2007年11月推出的 “有我中國強——尋找我的奧運坐標”大型網絡公益簽名活動可謂最奪人眼球的奧運網絡活動之一。從架設虛擬空間到互動簽名,到與MSN、Skype、大旗網、酷6網等媒體合作,再到近期與百度貼吧的貼身融合,伊利幾乎整合了所有流行的新媒體,最早開辟了將WEB2.0應用到奧運推廣中的新營銷思路?梢哉f,伊利奧運營銷方式上的這一創新,不僅將如火如荼的奧運營銷之戰帶入了新媒體時代,更為未來企業打造重大的事件性營銷奠定了成功的典范。
隨著伊利奧運營銷的不斷升級,企業獲得的投資回報也逐步凸顯。數據表明,伊利集團的銷售額在08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上升21%。而在最新的“200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評選結果中,伊利集團的品牌價值更由去年的167.29億元飆升至201.35億元,年內大漲34.06億元,第4次蟬聯乳品行業首位。這一切都說明,作為唯一一家符合奧運標準、為奧運會提供乳制品的企業,伊利的奧運效應已經出現井噴式爆發。在奧運即將來臨的最后關頭,伊利已箭在弦上,隨時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品牌強勢出擊。
- 上一篇:適時制止渠道經銷商獨大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