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幕后推手艷照門事件的營銷學分析
今年春節過得最膽戰心驚的,當屬香港的娛樂圈,陳冠希的艷照門攪亂了一池渾水。
可迄今為止,陳冠希遠走他鄉,替罪羊身陷囹圄,但艷照依然如滔滔江水,滾滾而來。
這不僅損害廣大粉絲的情商,而且侮辱香港管治部門的智商。
但僅從營銷學的角度分析,艷照門確是一次堪稱成功的產品行銷,縱觀世界各大商學院的MBA營銷案例也無出其右者。
艷照門的營銷顯然有高人在幕后指點,而且是一個精英團隊,否則不會做得如此張弛有道,活色生香。
首先在媒體的選擇上,沒有像上次劉嘉玲艷照事件那樣僅找一家紙媒周刊爆料,那樣的話,極容易被捂在被窩里——“全面”封殺;而是選擇了新媒體---網絡,并且采用的是病毒營銷的模式,利用人性的弱點,一傳十,十傳百。
其次在產品發布方面,艷照門的發布者非常善于掌握新產品上市的節奏,先是發布幾張“小蘿卜頭”的艷照,挑動一下公眾的興趣,;繼而再讓重磅級的明星產品:“鐘欣桐”“張柏芝”曝光;待“英皇”出面否認說是電腦拼圖時,馬上由海外權威機構發布如假包換的鑒定。這一環扣一環的手法,宛若小日本的電器巨鱷在在中國發布數碼產品層次推進的步驟,又像比爾蓋茨推廣WINDOWS軟件一樣老道。當香港有關部門宣布,艷照門的源頭已經找到時,發布者再陸續跟進,新的明星產品陸續有來。完全符合“銷售一代,儲存一代,開發一代”的產品開發原則。
不僅如此,艷照門還廣泛拓展自己的商業模式:
基于免費的互聯網,造輿論,樹品牌。
繼而制成光碟,線下收費。同時引入第三方付費,于是人們在窺探“艷照”的同時,看到了某品牌的香腸廣告,還有那部知名品牌的DV錄影機,以及那部數碼相機清晰的LOGO。
有人推測,艷照門事件其實是香港娛樂圈“英皇集”和“中國星”兩大利益集團的較量,是楊受成兄弟和向華強兄弟兩大黑幫之間的斗法.
世界知名品牌強大的商業力量的介入,艷照門已經演變成一場全世界范圍內的商業行銷事件,難怪香港管制部門捉襟見肘,心有余而力不足。
這個時候,大陸聘請了張柏芝做代言人的某床上用品對新聞界說“不管芝芝是否和謝霆鋒離婚,我們都永遠支持她”,顯然是在不恰當的時機發表的不恰當的言論。
如今艷照門已經上了日本、美國、新加坡報紙的頭條新聞,已演變成一起國際事件,據說還有國際友人(一貫清純的女明星)的形象受損。
區區艷照,已令香港蒙羞,友邦驚詫。
是該揪出艷照門幕后黑手的時候了。
- 上一篇:賀歲片營銷需要“實踐創新”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