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躋身“外腦”,準備好了嗎?
如果通過仔細觀察,許多人也許會跟我一樣可以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目前許多的做智策行業知本的“外腦”行業的職場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專業做營銷出身。他們通過職業的不斷提升獲得了實踐的經驗基礎之后,隨即不是自己去開營銷咨詢公司、營銷策略公司、品牌營銷公司、營銷顧問公司、營銷執行公司等模式,就是跟隨著一些諸如此類的公司而進入到了外腦行業當中。
雖然對于許多的營銷人而言,自己開一個諸如上述的外腦式的營銷公司固然不乏是一條比較好的歸宿,但由此而轉型的營銷人除具備應有的儲備資金實力、社會關系、人脈資源之外,而且還要具備為企業服務的實力。既便是你具備了這些,還必須具備能夠在行業中足夠的忍耐力和毅志力。
就象史玉柱說的“你在創業過程中,前方所面臨的有99%的困難,你想到想不到”。是呀,“技到用時方恨少”呀,只有在行業中領教過的人才會更有深刻體會。外腦公司遇到的這些困難會無時不在,令你促不提防。我們曾經服務過一個客戶,他屬于那種“半瓶水”式的主兒。他對營銷懂一些,可你讓他往深往細說就難了,所以往往在與他討論方案、策略和設計、定位等方面的東西時,修改了幾次,甚至是重新做了他仍然說這不行,那不好。如果你讓他說具體一點,他說我說不出來,就總覺不好。我們把東西做復雜了,他認為那樣太亂,做簡單了他說太土。好象他反倒是專業人士,我們成了外行了。這樣以來,雙方的意見常常分歧,最后使我們非常被動,不斷遭受著折磨。盡管我們要忍受這樣的折磨,但毅志力與忍耐力還是使我們挺住了,直到給客戶了務完為止。
在智策行業行走著的外腦們或許都遇見過類似的問題,我想,作為營銷人,或許什么樣的客戶都應該見過,而如果自己去與客戶合作和服務了,這些素質與能力應該還具備。但這是對于營銷人轉型后自己去開公司的人而言的,如果對于那些轉型后自己無實力或受許多客觀因素控制而不得不投身于一些外腦公司的營銷人,則這種轉型更需要經過歷煉了,并不是多數的營銷人都能夠適合在這個行業中混的。因為許多營銷人雖然具備一定的市場操控能力、管理能力和實際的經驗等,但缺乏在咨詢、策劃行業的實力積累。簡單的來說,在這個行業中我認為起碼必須具備“三子”:腦瓜子、嘴皮子、筆桿子。
腦瓜子:指要在智訊行業中你必須是一個善于思考,勤奮思考和創新思考的人。這就要求身在其中的職場人要不斷的去思考,并且總是領先你的客戶或對手,用一些非常巧妙和意想不到驚喜的低成本的創意去開創高收益的結局。這樣以來,你的大腦被激活之后,優秀的創意與策略以及系統的方案就會如泉噴涌了。
嘴皮子:我認為身處外腦身份的人一定要能講,這里講不是我們常說的“忽悠”,這里的嘴皮子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口才與應變能力以及你肚子里是否有“貨”,是不是貨真價值實的外腦,而不是忽修改企業和人的外腦。主要以授課的方式以及與客戶談判的方式體現出來。
筆桿子:則是指如果營銷人轉型了,你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字與語言表述的功力,如果功力不夠,只能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因為在此行業中要寫的東西非常多,只有把許多成熟的東西用筆桿子寫出來,使別人從你的文字的字里行間才能讀出你超常的思維火花,以及你的智慧突顯,是認識一個人最好的印證與說明。
許多營銷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確實也要面臨著轉型或轉換角色,要么在一些企業擔任了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要么自己代理了產品,要么自己開了公司,要么就轉行做了咨詢、策劃或營銷顧問之類的外腦角色。而對于轉行做策劃、咨詢之灰的企業的外腦角色的營銷人,這種角色的轉變與職業的轉型到底適不適合你,你能否在此轉型與轉變的甚礎之上達到我所說的上述起碼和必須的要求,這是一個營銷人非常值得商榷的事。以免當真正身處其中時,這種轉型與轉變會因為你的“水土不服”而貽誤了前程與時間。因為咨詢行業是當前的新興行業,雖然歷經了近20年的發展,但總體來說整個行業才剛起步,客觀來說還是非常稚嫩的一個領域,同時從咨詢行業本身特點來看,其實它是個要求非常高的行業,成功的咨詢或策劃師不光要求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系統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求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事物觀察分析判斷能力等綜合素質。許多營銷人不知道要走這樣的一條路心里有沒有底?能力與素質達到沒有?準備好了沒有?
一個朋友以前也是做營銷的,在他做了多年的營銷之后,他覺得自己做營銷以來因業績很好就認為自己什么方面的能力非常強,有點漂漂然和自負傾向。而且他自恃有著營銷方面的天賦、情商與智商,年齡過了三十五歲后由企業轉身到了營銷的咨詢、策劃和行業。他先躋身到了國內一家知名營銷策劃公司做項目經理,但沒做過一年項目做得很糟糕,沒辦法又出來投奔到企業當中去做實體,沒過一年他又轉身去了一家主做營銷咨詢和策劃的公司。但結果呢?我上述的三個方面他只達到了一點,就是“嘴皮子”,可他這只限于平常跟人口無遮攔的聊天,交談,講課卻是無法勝任的。在這家公司中他只能扮演一個平常拉拉關系,拉拉業務的高級業務員的角色,基本上已經失去了一名真正企業的外腦的意義,而且也無法擔當起項目經理或策劃、咨詢師的職責來。
盡管策劃或咨詢等這些外腦行業是個前景看好、市場潛力巨大、專業人才匱乏的朝陽產業,但并不是每個營銷人都能做好的行業,也并不是許多營銷能夠適任的行業,對于想躋身于此的職業營銷人,一定要做好準備,提前規劃自己未來是不是要進入到這行,不打無把握之仗。因為“外腦”本來就是一個痛并快樂的行業,充滿了風險、刺激、挑戰,但同時也存在太多的無奈。如果營銷人實在想躋身于外腦這個行當中,那么,我的建議則是先要把功力練到“九成”,也就是說雖沒有“金鋼不壞之身”,起碼也得有“金鐘罩鐵布衫”吧!要不然,“外腦”這個行業實際上的“高門檻”很快的就象“淘盡黃沙始到金”一樣明顯迅速的會分出這個市場當中的優勝劣態的。
- 上一篇:中國卓越企業的本土創新之道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