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叢林上尉"與模式語言管理
和王甲佳聊天中,忽然想起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說過的一段話,似乎是講在復雜環境下的管理方式問題。趕緊上網查一下,原文是這樣的:
“美國報紙上曾刊載一篇訪問越戰一位青年步兵上尉的報道,最能清楚的說明這一點。記者問:‘在戰場混亂的情況下,你如何指揮你的部屬’?那位青年步兵上尉回答說:‘我是本地區惟一的負責人。如果我的部屬陷入叢林敗陣中,而不知道該怎么行動時,我也因為距離太遠無法告訴他們。我的任務,是訓練他們知道在這種情形之下,應該如何行動。至于實際上如何行動,應由他們根據情況加以判斷。責任總是由我來扛,但是行動的決策則是由在戰場上的各人自己決定’。在游擊戰場上,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
越南叢林中這位美軍步兵上尉知道在復雜多變的戰場上,士兵既不可能事事請示,也不可能按照既定的方案行事,只能實現訓練士兵某種情形之下,應該如何行動。“至于實際上如何行動,應由他們根據情況加以判斷。”也就是“決策下沉”。這種叢林管理方式與工廠里的工人依據嚴格執行程序和記憶重復性來工作具有明顯的差異。
泰勒的創造性發現,給提高穩定、重復性勞動的效率找到了最好的方法。這種方法直道今天也是不能被否定的,但知道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在今天變得重要了起來。這是因為當今企業所處的環境已經不能和泰勒乃至福特時代相比,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以加速度在提高,更有點像是復雜多變的從林游記戰場。甚至員工也有更多的機會分散作業,要獨自(或小團隊)面對復雜的情況。由于知識經濟初露端倪,一些企業創造價值的也不再是按照標準程序作機械化操作的藍領工人,而是白領知識工人,這些人不象是從連隊中的士兵,更像是叢林中的“特種兵”。面對這種新的環境、新的員工、新的任務,泰勒的“標準化”管理思路就面臨一定的挑戰,更加情景化、更具靈活性的,以問題為“索引”的,描述條件、問題、解決方案的模式語言就成為有有競爭力的新管理模式。“模式語言管理”興起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 上一篇:追求管理有境界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