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消除"零就業家庭"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今年部署全面開展援助“零就業家庭”工作,并提出年底實現基本消除的目標。目前已有一半的省份工作進度達到全年任務的90%以上。
“零就業家庭”指的是城鎮居民家庭成員中,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的人員,連續30天以上均處于失業狀態,且無經營性、投資性收入的家庭。
按照既定目標,目前中國各個省份都在緊鑼密鼓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零就業家庭”。重慶市為鼓勵企業招用“零就業家庭”失業人員,崗位補貼的標準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四川省根據“零就業家庭”成員狀況,開展“一對一”就業服務。
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就業服務局局長田芬的體會是,“零就業家庭”是就業困難群體中最困難的部分,往往因技能、身體等原因無法適應就業部門提供的一般性崗位,必須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進行安置。
記者在河北一些地方采訪發現,就業部門紛紛開創“無圍墻工廠”,創造一些手工活兒的機會,讓“零就業家庭”居家靈活就業。在唐山市路南區廣場街道衛國樓居委會,工作人員李娜說,她們從廠家聯系了編制“中國結”、“小手包”的活計,對有意愿的“零就業家庭”成員進行免費培訓,把活兒分給他們,再負責把成品收集起來送給廠家。現在,60多個做工者平均每年收入1000多元,錢雖然不多,但可以貼補日常開支。她們把這種做工的方式叫“無圍墻工廠”。
河北省各地還對諸如交通協管員、勞動保障協管員、物價信息協管員等政府公益崗位用人實行“派遣制”,優先安置“零就業家庭”,已有5000多個“零就業家庭”保底就業。所謂崗位“派遣制”,就是當地政府各職能部門向就業部門定期上報公益崗位用人需求,就業部門在對“零就業家庭”技能培訓的基礎上“派遣”到用人單位,財政部門負責提供每人每月300元的再就業崗位補貼,以減輕用人單位負擔。
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負責人說,全省確認的10209戶“零就業家庭”,目前已消除80%,年底前實現基本消除沒有問題。
中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十一五”期間,全國城鎮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會繼續,預計每年供求缺口在1200萬左右。年齡偏大、技能單一的“零就業家庭”更是再就業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田芬說,面對“零就業家庭”這一特殊人群,就像中國一首曾經很流行的歌唱的那樣:“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只有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方可奏效。
- 上一篇:石市:藍領技師可享受工程師待遇
- 下一篇: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新人公開招聘薪酬兼顧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