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管該拿多少錢?
據媒體報道,8家A股上市銀行2006年年報日前披露完畢,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以446.18萬元年薪居各行長之首。民生銀行董事長王浵世稅后收入達174.47萬元,浦發銀行董事長金運年收入達158.5萬元,深發展董事長法蘭克。紐曼則以995萬元年收入成為董事長中的首富。在四大行中,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2006年從工商銀行領取的報酬為130萬元稅前收入,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從銀行領取的報酬為125萬元稅前收入。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2006年從中國銀行領取的稅前收入為152.377萬元。在保險業中,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總經理張子欣和常務副總經理梁家駒的稅后總收入分別達到了1338萬元、1115萬元和1710萬元,首席金融業務執行官RichardJackson稅后收入達到1228萬元,4位高管的收入均高出紐曼的995萬元,是目前A股公司高管中最高的。
也許和國際上相比,這些金融業高管的薪水并不算離譜,問題是,中國目前的情況是,這些金融機構大都在國內享受著壟斷地位,他們的服務也遠沒有讓大家滿意。那么,這些所謂的企業家是否該拿得那么多呢?
大眾評判臺
勵俊:確實過高
在中國金融業慢慢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工資水平與國際接軌是有其合理性的,享受高薪無可厚非。但是在整個金融行業工資水平相對國際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的今天,尤其是其普通員工的收入與國際水平相差天差地別時,部分高管這樣的收入水平實在是過高了。
宋波:兩極分化太嚴重
這些金融企業兩極分化的情況太嚴重了,太離譜了。這些所謂的股份公司高層只不過是國家任命的,同國外真正的股份公司企業家有天壤之別。
王瓊:不要太脫離中國國情
管理層的薪水是企業根據自身情況來定的,根據什么來定,我想他們自有理由。但是我還是認為在中國目前的大環境下,不能一味地打著國際化的幌子來要求這要求那,還是要有一定的度。幾百上千萬的的年薪在中國來說,很有可能就是一個中小企業全體員工全年的收入了。而這些金融業高管,他們果然做出了與這些收入相應的貢獻了嗎?
陳先生:不能光薪金上接軌
這些高管憑什么拿這么高的工資?他們只不過是國有資產的管理人而已。一旦提到服務質量時,他們總是以中國現在還在起步階段、很多環節沒辦法跟上國際水平為借口。而說到工資,就要把同國際接軌搬出來。
林永泉:不服氣又如何
市場經濟條件下,干什么都要用事實說話。事實是金融高管們的業績確實不錯,不管這個業績是因為他們的個人能力還是全國人民的非理性投資所致。所以,必須承認并保護他們的這些合法高收入。當然,老鼠倉另當別論。
沸點特稿
究竟該拿多少應由市場說了算
高航 匯華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種現象其實并不奇怪,中國現在已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那么薪酬究竟該拿多少應由市場說了算。如果業績不好,他們還要拿這么多,那才奇怪。更何況,這些高管中不乏外籍人士,雖然外來和尚不一定能念好經,但我堅信一點,業績高就應該給高薪。
金融業這兩年確實很火紅,同樣,薪金問題也很明顯。不過至少我們能看到,這幾家A股上市公司去年的業績確實不錯,所以,出現高管高薪也是理所當然。況且,在薪酬中,底薪、獎金、分紅,都會各占一定的比例。所以,也并不是說他們每年都能保證拿這樣的薪酬。業績不好時,也許會是另外一番情況。
其實我們從數據里不難看出,這幾家銀行都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企業,而國有化的銀行則相對要少得多。市場化程度高的銀行,我相信這樣的數目是得到了股東們或董事會的認可的。所以,我們必須擺脫以前老的思維模式。
在市場化的環境下,只要有人愿意出這份錢,有人又有能力拿到這筆錢,那么,這樣的年薪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謂“一才難求”。相信,如果公司能拿便宜的工資請到人才的話,那么,他們肯定不會付出那么多的;反之,如果請不到人,就會不得不提高待遇。2006年確實是一個金融年,雖然去年銀行股大漲,但我相信高管的年薪不光與股票有關,還應該看其收益,而這些銀行2006年的業績都不錯。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出發,只要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這樣的現象應該會越來越多,多到不至于一旦公布,社會上就議論紛紛。(凌建平、祝裕)
- 上一篇:江蘇省家政市場將定工資指導價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