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 將建10所技師學院
截至2006年10月底,我省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總量僅為56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一個百分點。”日前,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狀況,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極不適應,建立一個完善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已迫在眉睫。
培養考評體系不健全
企業招不到急需的有技能的人才,關鍵崗位上的職工技能水平不適應要求;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已成為制約我省工業企業發展的人才“瓶頸”。
技能人才缺乏,是因為全省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體系不完善,評價、考核、激勵、保障機制不健全,輕視技能勞動和技能勞動者的傳統觀念依然存在,多數企業尚未形成鼓勵職工提高技能的激勵機制。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陳璞這樣認為。
企業必須做人才培養主體
今年,中國南車集團眉山車輛廠110名職工參加了技師、高級技師統一考試,35人評為技師,5人通過高級技師初評,參評人數和合格人數均創建廠40年來新高。與此同時,眉山車輛廠也感受到人才對企業效益的貢獻:機車賣到巴基斯坦、委內瑞拉;在糧食漏斗車新產品生產中,從獲得圖紙到通過部級鑒定僅1個月時間,鐵道部領導為之驚嘆。
培養高技能人才,我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做得不錯,但民營企業尤其中小企業較弱。
為促進企業主體作用的發揮,全省將啟動和實施“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計劃”。2007年起,將在部分重點企業開展試點,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帶頭人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制。每年在全省有條件的企業選拔“首席技師”、“特聘技師”200人。引導企業建立培訓、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對優秀高技能人才實行特殊激勵辦法。
校企合作是育才好路子
“技校最怕培養的人找不到工作。”記者接觸到的技校校長,都這樣說。
“以就業為導向,校企合作尤為重要。”成都市高級技工學校負責人認為。2001年,該校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由110名企業家組成,與校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每年對課程設置進行調整,確保教學內容與企業同步,與市場吻合。
這代表了一種發展方向。陳璞認為,省內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借鑒山東省組建職業培訓集團的成功經驗,把技工教育與企業用人、企業實訓緊密結合起來,增強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培養更多的適應市場的技能人才。
據悉,為加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全省還將以高級技工學校、高等職業院校為基礎,重點組建10所技師學院,培養預備技師和技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