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農民工月均收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77元
2007-02-10 15:03:40 來源:卓博人才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核心提示
時下農民工已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他們為廈門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成為廈門的新市民。據統計,廈門當前約有80多萬農民工,是城市建設的前沿主力軍。解決農民工問題,是構建和諧廈門的必然要求。
調查顯示,近年來,由于各級政府十分重視農民工問題,使來廈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在就業環境、社會保障、自身素質等多方面均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為了及時跟蹤了解農民工的生活質量狀況,廈門市企業調查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要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專項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現戶籍仍在農村(或近3年遷入城市原戶籍在農村),進城務工經商的勞動者。調查共隨機抽取180名農民工,年齡在16周歲—65周歲之間,分布于制造業、建筑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居民服務業等行業。
現 狀
“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工少了
在被調查者中,16歲—35歲的農民工占了81.1%,35歲—45歲占14.5%,45歲以上僅占4.4%。年齡結構趨向年輕化的同時,農民工的文化素質也得到了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占52.8%(其中大專及以上的占12.2%),小學和初中文化的占46.1%,不識字或識字很少者僅占1.1%。以往人們印象中的農民工“大字不識幾個”的情況有較大的改變。
平均月收入1343元
調查顯示,2006年1—7月被訪者的平均月收入為1343元,比全省平均數高出194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77元。95%的被調查者均達到或超過廈門最低工資標準,能夠實現最低生活保障。由于從事職業和掌握技能水平的差異,被調查者收入差別較大,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相差九倍之多。
克扣、拖欠工資少有發生
由于廈門已建立工資支付監控和工資保證金制度,且有關部門的法規檢查執行得較好,克扣、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雖未杜絕,但較其他地市少,農民工工資基本可以實現“月結月清”。對是否被拖欠報酬的調查顯示,有81.1%的調查者表示從未被拖欠,18.3%的被調查者表示偶爾被拖欠,只有0.6%的農民工經常被拖欠。拖欠的原因主要是企業為防止員工不辭而別而扣留一部分錢或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社會保障覆蓋面越來越廣
廈門市較早制定了農民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等一系列社會保險辦法,首推農民工退保資金社會化發放。近年來,在廈農民工的參保面逐步擴大,參保率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比例分別為46.1%、57.2%、36.7%、47.2%,分別比全省平均參保率高出10.3、27.7、11.7和9.5個百分點。在這些保險中,以個人與單位共同購買為主。另外,廈門市對企業安全生產、安全施工較為重視,隨著管理工作的加強,農民工的工作環境也逐漸改善。
另外,本次調查還顯示,目前來廈農民工子女均有受教育機會。在被調查者中,有37名農民工的子女隨遷廈門,適學子女就學率達100%。
問 題
農民工是城市中一個龐大復雜的群體,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當前有關的管理和服務體系還未十分完善,因此,不可避免地在生活和就業過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
——針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不到位。調查顯示,53.9%的被調查者沒有專業技術證書,只有27.2%和18.9%的人擁有初級證書、中高級證書。雖然有60.5%的被調查者有過職業技能培訓,但其中只有12.8%接受過長期(半年以上)的較系統的職業教育,其他為自學、個人拜師學藝或者參加短期培訓。
——勞動時間較長,業余生活比較單調。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8.73小時,日工作時間在8小時及以下的占62.2%,9—12小時的占37.8%。被訪者平均每周工作6.18天,八成以上被調查者會在周末加班。在繁重的工作下,農民工的休閑方式顯得過于單調。調查顯示,農民工每月文化娛樂支出人均63元,平時的休閑方式以睡覺、看電視、看錄像為主。
——城市生活費用高,月工資半數用做固定支出。調查資料顯示,農民工每月用于個人的固定支出款為695元,占月平均工資的51.7%,其中以住宿費用、食品費用為主。
——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被訪者中,單位提供住房補貼的農民工占12.8%,提供住房公積金的占7.8%,享受帶薪休假的占18.3%。據調查,近幾年只有一些大企業在逐漸對忠誠度較高的農民工實行帶薪休假制度,而大多數企業還不曾提供此項福利。
時下農民工已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他們為廈門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成為廈門的新市民。據統計,廈門當前約有80多萬農民工,是城市建設的前沿主力軍。解決農民工問題,是構建和諧廈門的必然要求。
調查顯示,近年來,由于各級政府十分重視農民工問題,使來廈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在就業環境、社會保障、自身素質等多方面均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為了及時跟蹤了解農民工的生活質量狀況,廈門市企業調查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要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專項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現戶籍仍在農村(或近3年遷入城市原戶籍在農村),進城務工經商的勞動者。調查共隨機抽取180名農民工,年齡在16周歲—65周歲之間,分布于制造業、建筑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居民服務業等行業。
現 狀
“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工少了
在被調查者中,16歲—35歲的農民工占了81.1%,35歲—45歲占14.5%,45歲以上僅占4.4%。年齡結構趨向年輕化的同時,農民工的文化素質也得到了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占52.8%(其中大專及以上的占12.2%),小學和初中文化的占46.1%,不識字或識字很少者僅占1.1%。以往人們印象中的農民工“大字不識幾個”的情況有較大的改變。
平均月收入1343元
調查顯示,2006年1—7月被訪者的平均月收入為1343元,比全省平均數高出194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77元。95%的被調查者均達到或超過廈門最低工資標準,能夠實現最低生活保障。由于從事職業和掌握技能水平的差異,被調查者收入差別較大,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相差九倍之多。
克扣、拖欠工資少有發生
由于廈門已建立工資支付監控和工資保證金制度,且有關部門的法規檢查執行得較好,克扣、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雖未杜絕,但較其他地市少,農民工工資基本可以實現“月結月清”。對是否被拖欠報酬的調查顯示,有81.1%的調查者表示從未被拖欠,18.3%的被調查者表示偶爾被拖欠,只有0.6%的農民工經常被拖欠。拖欠的原因主要是企業為防止員工不辭而別而扣留一部分錢或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社會保障覆蓋面越來越廣
廈門市較早制定了農民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等一系列社會保險辦法,首推農民工退保資金社會化發放。近年來,在廈農民工的參保面逐步擴大,參保率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比例分別為46.1%、57.2%、36.7%、47.2%,分別比全省平均參保率高出10.3、27.7、11.7和9.5個百分點。在這些保險中,以個人與單位共同購買為主。另外,廈門市對企業安全生產、安全施工較為重視,隨著管理工作的加強,農民工的工作環境也逐漸改善。
另外,本次調查還顯示,目前來廈農民工子女均有受教育機會。在被調查者中,有37名農民工的子女隨遷廈門,適學子女就學率達100%。
問 題
農民工是城市中一個龐大復雜的群體,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當前有關的管理和服務體系還未十分完善,因此,不可避免地在生活和就業過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
——針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不到位。調查顯示,53.9%的被調查者沒有專業技術證書,只有27.2%和18.9%的人擁有初級證書、中高級證書。雖然有60.5%的被調查者有過職業技能培訓,但其中只有12.8%接受過長期(半年以上)的較系統的職業教育,其他為自學、個人拜師學藝或者參加短期培訓。
——勞動時間較長,業余生活比較單調。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8.73小時,日工作時間在8小時及以下的占62.2%,9—12小時的占37.8%。被訪者平均每周工作6.18天,八成以上被調查者會在周末加班。在繁重的工作下,農民工的休閑方式顯得過于單調。調查顯示,農民工每月文化娛樂支出人均63元,平時的休閑方式以睡覺、看電視、看錄像為主。
——城市生活費用高,月工資半數用做固定支出。調查資料顯示,農民工每月用于個人的固定支出款為695元,占月平均工資的51.7%,其中以住宿費用、食品費用為主。
——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被訪者中,單位提供住房補貼的農民工占12.8%,提供住房公積金的占7.8%,享受帶薪休假的占18.3%。據調查,近幾年只有一些大企業在逐漸對忠誠度較高的農民工實行帶薪休假制度,而大多數企業還不曾提供此項福利。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