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薪酬也瘋狂 證券公司草根月薪破萬元很多
“200萬歐元。”這是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的某保險公司外資股東外派高管年薪數據。
中資管理層收入雖然達不到這么高水平,但調查數據顯示,金融行業高管現金收入總額平均在160萬元以上,部門經理級人員收入也達30萬~40萬元。
太和顧問剛完成的一份券商薪酬調研報告顯示,受去年股市火爆等因素影響,證券行業的年度薪資增幅達到13.6%,高于金融行業平均10.4%的增幅水平。
馬海(化名)是申銀萬國廣州一家營業部業務拓展部門的負責人。由于業務繁忙,接電話時的嗓音很是沙啞。他告訴記者,去年9月,其所在公司請專業咨詢機構重新設計了一套薪酬考評體系。“與2006年下半年以來的旺市有關。如果能夠切實執行,業務做得好的話可能比老總的工資都高!”
保險:高管薪酬虛高?
650名1月21日參加全保會的內地保險公司高管,當天的心情都不輕松。
在2005年全保會上首次公開批評部分保險公司高管“高薪低效”后,今年吳定富再發重話:“每次會上都要講保險公司高管人員薪酬過高問題,現在看來收效甚微。這說明我們認識不高、控制不力、行動不大。”保險公司高管薪酬,成了全保會后的熱門話題。
一家保險公司某省分公司副總級人士告訴記者,他的薪酬標準是年薪20萬元,但有一些經營費用、團隊建設和保費收入方面的考核指標,因此他一般只能拿到七成。他的直接上司能達到40萬元的標準,但也有各種指標控制。“我這種水平還不能算是高管。”該人士笑言。
2002年到2005年期間,內地保費收入三年年均增長率達17.3%,比同期全球保費年均增幅高8個百分點。
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使保險行業從業人員的薪酬也水漲船高。太和顧問的數據顯示,2006年保險行業的整體薪酬提高了8.8%。
除了整體收入水平提高外,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以及保險高端人才相對缺乏等原因,一些關鍵崗位如精算、投資管理和地方分公司負責人等人才爭奪加劇,薪酬水平也一路走高。
前述保險公司省分公司人士向記者分析說,一些外資保險公司為了爭奪人才提供的高薪,以及一些為關鍵的技術和管理崗位人員提供的高薪,是市場供求決定的,因而相對理性;但另外一些所謂國際接軌和相互攀比的高薪則是虛高。
證券:草根狂歡
在馬海眼里,新的考評體系效果還不明顯,但他估計,其他券商的業務人員2006年的收入都會有大幅提高,“月薪突破萬元的不少”。
太和顧問的調查顯示,包括投資銀行、國際業務、固定收益、經紀業務、證券投資在內的與業務結合緊密的崗位2006年薪酬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時,通過與2005年度薪酬結構的對比分析,雖然各層級薪酬均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構成比例,但在更貼近業務層級的主管、一般員工崗位上,變動性收入所占比例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增幅高過總監層和經理層。
值得一提的是,該調查還顯示,隨著業務量的增加,在信息安全、電算、交易領域內的相關從業人員有可能成為行業人員流動重點,薪酬福利水平上也會出現“水漲船高”的趨勢。
對此,馬海也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該營業部電腦和財務等部門的人員工資一直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這讓他們這些辛苦拉業務的人員感到十分羨慕又有點不平。同時,他對營業部在服務后臺改造上的有限投入也表示擔憂:“客戶數量如若繼續增加的話,不改造就會跟不上。”
馬海告訴記者,他看好旺市行情下薪酬的增長前景,但營業部如何對技術、交易等基礎設施更新換代,因為涉及資金量大,還只能是期待。
銀行:獨領風騷
2007年的1月份,工商銀行(601398)的員工有了新的驚喜。
“2007年的基本工資提高了,聽說總行薪酬改革也已經啟動了,年內可能會再提高。”當記者問及新年的薪酬有無變化時,工行廣東分行一位人士的心情顯然不錯。
2006年中行(601988)工行的相繼上市,外資銀行業務門檻的逐步放開都使銀行業的薪酬水平增幅明顯。
華信惠悅的數據顯示,銀行業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這四個主要城市的總體加薪幅度均超過了9%,在外資銀行總部及分支機構云集的上海,加薪幅度更高達10.7%。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行業薪酬相對其他行業高位運行的情況下,銀行業相比證券、保險來說,又處于一個獨領風騷的位置,這讓記者在采訪中明顯感受到銀行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優越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包括銀行業在內,證券、保險行業當前仍然面臨高離職率問題。華信惠悅的調研結果顯示,相比高科技行業和房地產行業整體14.9%和10.15%的離職率,銀行、壽險和基金等行業離職率達到了18%、14.6%和13.9%的高位。
對此,華信惠悅中國大陸區薪酬總監廖怡紋對記者表示,中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但金融人才還嚴重供給不足,人才結構也不甚合理,因此出現企業大量高薪“挖角”。“企業應多思考如何結合職位的市場價值和個人價值,并設計出更有針對性的差異化、多元化的薪酬體系。”她建議,諸如培訓項目、短期激勵項目都可以成為現金之外的重要薪酬表現形式。
畫說財經
滬深股市創新年最大跌幅
1月25日,滬深兩市分別以3.96%、4.22%的幅度創出新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這也是繼去年7月13日后的最大單日跌幅。1月26日,滬綜指再次大幅震蕩,最低下探2720.83點,收盤于2882.56點,勉強收復前一日失地。專家預測,股指近期仍將保持震蕩走勢。
油價大幅反彈 市場分歧加劇
1月23日,受美國計劃大幅增加戰略石油儲備消息的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反彈,重新躍上55美元。幾乎與此同時,明星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在未來一年半內,油價將跌破每桶30美元。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羅杰斯剛剛拋出“百元油價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