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的營銷細節
坦率講,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耳邊到處都是一片企業不景氣的消息,這對處在內外交困于痛苦中煎熬的老板們來說,實在是個沉重打擊,置身于人心惶惶、束手無策的境地,飯還照吃,事還照做,那么,到底出路何在呢?
眾所周知,如果以往的企業在短缺經濟時代經營顯得粗放化的話,那么如今在過剩經濟時代,則更需要集約化、精細化來支撐今后的發展。這不,多元競爭的殘酷現實環境使眾多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中生存的企業,不得不在某個局部某個環節絞盡腦汁想盡辦法爭奪出海口,以便出奇制勝。
事實上,今后的市場競爭更多體現在戰略準確的前提下戰術細節的完善和創新上。
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過:“玫瑰不論取什么名字聞起來都是香的。”
這話未必正確。我們仔細想一下,如果玫瑰取了另外的名字,你聞起來可能就永遠比不上原來你心目中那枝玫瑰的芬芳了。可見,“名字”也能極大地改變人的感覺。
在香港,曾經有過一場激烈無比的洋酒傾銷戰。經過一年的激戰之后,英國的“威士忌”只賣了17.5萬瓶,法國的“白蘭地”卻賣了350萬瓶。白蘭地遙遙領先,是威士忌的20倍。
在日本,英國“威士忌”的銷售量大約是法國“白蘭地”的2倍,在別的國家情況也大致相同。而且威士忌在香港的銷售歷史也比白蘭地長久得多,那么為什么威士忌在香港卻被打得大敗呢?
英國的WHISKY譯成漢語時,就成了“威士忌”。法國的BRANDY譯成漢語,就成了“白蘭地”。對于講究文字的中國人,蘭花是中國傳統名花,有白蘭的地方,自然就是好地方。這個令人神往的譯名,使人聯想到酒味的醇厚、芬芳、悠香,一喝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威士忌”就是說威風十足的紳士也忌它,會使人產生一喝就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感覺。因此,香港的幾百萬中國人就自然而然地疏遠了威士忌,這是它失敗的主要原因。
產品的命名要考慮到民情風俗;產品的命名要能向消費者描繪產品的形象及含義;產品的命名要有獨特性跟產品本身有適當的聯系。這是一個產品打開市場、迅速“聞名”的基本條件。
總之,一個商品如能擁有一個“名正言順”的名字,讀起來響亮,想起來易于理解,那么,這無異于為企業贏得了一筆無形資產,這將對企業樹立美好形象、促進產品市場的開拓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
與此同時,在產品同質化、營銷同質化時代,我們更需要尋求差異化的途徑拓寬它的生存空間,比如下面這個事例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日本的蛋糕市場越來越飽和,明治糖果公司雖采用登報、上電視、印制推銷單等手段進行廣告宣傳,卻收效甚微。直到圣誕來臨之際,公司蛋糕滯銷的僵局還是未能打破,公司老板心里十分焦急。
這時,有一位員工提出建議:在公司每天清晨配送的鮮牛奶瓶上掛上一張精美的小卡片,卡片上印著公司圣誕節蛋糕的廣告,后面則是蛋糕的訂貨單。凡是需要者,只需在訂貨單上簽名,第二天,公司回收空奶瓶,便順便將它帶回。
公司老板高興地采納了他的建議,很快推出這種別致的廣告卡片。
果然,這種廣告立竿見影,公司在短時間內便輕松獲得600多盒蛋糕的訂貨單。
公司老板重獎了那位提出此項建議的員工。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指出,市場營銷,許多時候往往是在差異化和低成本之間尋求創新的道路。這也就是藍海戰略帶來的啟示。否則,一味在同質化和低價格之間折騰,那企業就不會擁有未來。畢竟,紅海里的血腥是顯而易見的。作者:于斐
- 上一篇:中小企業與奧運營銷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