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五大政策助大學畢業生找工
年終歲末,在桂林市剛剛落幕的2007年全區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公布了去年廣西大學生就業狀況“白皮書”: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好轉。截至2006年9月1日,全區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6.85%,比上年同期相比高近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今年近12萬高校畢業生要“揾工”
盡管200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讓人興奮,但自治區教育廳并不回避200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嚴峻。2007年,區內高校計劃畢業生數為118076人,比2006年增加30402人,增長34.68%。其中畢業研究生3693人,比去年增加1104人,增長42.6%;計劃本科畢業生30814人,比去年增加1672人,增長5.7%;計劃專科(高職)畢業生83597人,比去年增加27626人,增長49.36%。
民辦獨立院校畢業生成新“難點”
“對2007年的就業形勢,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黃宇提醒人們,民辦學校、獨立學院和新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將可能成為高校就業工作新的難點,做好這些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更為迫在眉睫。
此外,畢業生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就業的渠道仍然有待進一步疏通。盡管各級部門做了不少努力,但由于財政支持力度有限,我區已出臺的鼓勵政策和措施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就業的吸引力仍不夠。
“全社會就業觀念調整過程滯后,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只想留在大城市,不愿到南寧、桂林、柳州等中心城市以外的小城鎮工作,存在有業不就的現象。”黃宇提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如想繼續“爬坡”,就必須逾越這些“攔路虎”。
9月份畢業生就業率目標為80%
有關部門往往會采集7月1日和9月1日兩個不同時期的畢業生就業率數據,用于檢視當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在這次會議上,教育廳提出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目標,即高校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率(統計至7月31日的數字)為75%;9月1日的平均就業率為80%。
■解讀“白皮書”
你是研究生還是專科生,你所處的學歷層次就業狀況正處于好轉,還是趨于惡化?往什么方向走,更易于就業?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這次會議上,自治區教育廳公布了權威而全面的就業數據,以助高校畢業生正確判斷形勢,提高就業“命中率”。
就業狀況:高職高專學生就業率回升
200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截至9月1日,200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總人數74614人,總體就業率為86.85%,比去年同期提高4.07%,就業率超過90%的高校有27所。
其中,研究生、本科生就業率與上年相比基本穩定,專科生就業率比上年高6個百分點。畢業研究生為2482人,就業率為95.49%,比上年提高了0.53%;本科畢業生數為27338人,就業人數為24283人,就業率為88.83%,較上年同期提高了0.07%;高職高專畢業生數為56091人,就業人數為47961人,就業率為85.51%,較上年同期提高了6.14%。
【就業提示】此前,專科層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老大難”。從2006年起,高職高專畢業生實行多種促就業辦法,如“頂崗實習”“培養訂單人才”等,就業前景有上升趨勢。
就業渠道:基層、非公單位和中小企業
基層、非國有單位、中小企業成為接收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
到基層單位就業的畢業生占就業總數47.43%,其中畢業研究生到基層就業有1042人,占研究生就業總數43.97%;本科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有11778人,占本科就業總數48.5%;專科(高職)生到基層就業22567人,占專科(高職)就業總數47.05%。
廣西大學2006屆畢業生小趙,畢業前曾多次與南寧市的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接觸,均未能達成找工心愿。斟酌很久,暑假期間他與星湖路一家電腦公司簽下了就業合同。當年,如小趙一樣選擇到非國有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占就業總數的58.6%。到非國有單位就業的畢業生占已就業畢業生的比例從2002年的25.7%、2003年的36.86%、2004年的43.78%、2005年的45.14%,上升到今年的58.6%,而曾經作為接收畢業生主渠道的國有企事業單位接收畢業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中小企業也已成為接收畢業生就業的新力軍。2006年我區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人數為15293人,占畢業生就業總數的20.5%。其中研究生就業145人,占研究生就業總數的6.12%;本科生就業2376人,占本科生就業總數的9.78%;專科(高職)生就業12772人,占專科(高職)生就業總數的26.63%。
【就業提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結構性矛盾突出,主要反映在畢業生就業的區域分布和行業分布上,有業不就和無業可就的現象并存。畢業生須調整就業期望值和與現實不符的就業觀念,勇于下基層和中小企業。
鼓勵去向:中心城市以外地區就業潛力大
縱觀2006年區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流行,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地區仍是我區畢業生就業集中的地區。
廣西生源畢業生區外就業的有20345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的28.16%,其中到廣東就業的畢業生為13891人,占到區外就業畢業生的68.28%。廣東依然是我區畢業生到區外就業的主要地區。
在區內就業的51899人中,在南寧、桂林、柳州三市市區就業的畢業生為33743人,占區內就業畢業生數的65.02%;而防城港、來賓、崇左三市就業的畢業生為2138人,只占區內已就業畢業生的4.12%。
【就業提示】高校畢業生紛紛涌向中心城市就業,造成“大學生過剩”的假象。事實上,廣西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對外開放合作等都將加快發展,需要大量的高校畢業。對于中心城市之外的更多地區而言,大學生是不多的。這些地區也才是大學生最有潛力的就業方向。
■利好政策
每個高校畢業生身后,都有桓齔瀆諗蔚募彝ァ4笱鴕滴侍庵苯庸叵檔槳儺盞那猩砝妗?007年,政府和相關部門將全面落實各項政策,采用各種辦法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五大“政策”“項目”助找工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在2007年將全面落實各項政策,大力推進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工作。
●推進“五大政策”的落實。包括進一步落實畢業生助學貸款代償辦法;推動出臺并落實艱苦專業基層就業獎學金政策;落實對自主創業畢業生的小額貸款和相關收費優惠政策;落實好畢業生到基層和非公單位就業的相關人事政策;落實有關升學考試加分政策。
●精心實施好“五大項目”。包括繼續做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逐步擴大地方項目規模;組織實施好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實施好“三支一扶計劃”,加強統籌管理;大力推廣各地“村官計劃”;動員各地啟動“社區工作者”計劃。高校要廣泛開展動員組織工作,持續地關注已經下基層的畢業生,特別要為服務期滿的畢業生提供周到的就業服務,使他們切實感受到政府、學校、社會的關心和溫暖。
●積極開辟新的就業渠道。要借助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為中小企業輸送高校畢業生;大力開發社區、民辦非企業單位、民間組織等公益性崗位;充分挖掘國家重點工程和大型項目中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崗位。同時,探索境外就業的新領域。
就業率注水的高校“一票否決”
近年,部分高校為應付教育主管部門評估和考核,畢業生就業率出現“注水”情況。從2007年起,在教學評估中突出對就業狀況的考察,不僅要看就業率,還要看就業工作的舉措是否落實到位。有關部門檢查的重點就是高校就業率的真實性,對就業率作假的高校實行“一票否決”,并把處理結果向全社會公布。同時,深入落實就業狀況與招生計劃、專業設置等高校發展的18項工作適度掛鉤制度。2007年要將就業率與年度招生計劃適度硬掛鉤,堅決調減就業率低的高校和專業的招生名額,及時調整學科布局和專業設置。
“關心”成畢業生找工助推力
黃宇在會議上提出,高校作為教育人、培養人的地方,應當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關心每一個畢業生的就業。尤其要關心四個特殊群體的畢業生就業:第一,來自農村和貧困山區的大學畢業生;第二,來自下崗職工家庭的大學畢業生;第三,要關注優秀的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第四,要特別關注貸款學習的畢業生。這是他們能不能夠按時還貸,能不能夠履行貸款協議的很重要的基礎。對那些就業壓力比較大的部分女生、長線專業的學生以及登記待就業的畢業生,也要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實現他們的就業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