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以財挖才 銀行業員工工資有望整體提高
元旦放假,沈陽某家中資商業銀行的中層領導劉先生卻沒休息,因為他頻頻被獵頭公司“騷擾”,這家獵頭公司是受一家外資銀行委托來“挖腳”的,開出的工資翻了一倍之多,而且相對待遇還非常好。
元旦放假,沈陽某家中資商業銀行的中層領導劉先生卻沒休息,因為他頻頻被獵頭公司“騷擾”,這家獵頭公司是受一家外資銀行委托來“挖腳”的,開出的工資翻了一倍之多,而且相對待遇還非常好。昨日,記者采訪時發現,隨著中國金融對外資全面開放,外資銀行開始打起了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以高薪吸引人才。而中資銀行為了防止“挖墻腳”也大漲工資,重新招人。一場銀行人才大戰首先在新年伊始上演。
攻
外資銀行依靠高薪挖人才
據劉先生透露,其實從2004年底開始,一些早期進入沈陽的外資銀行就出現了中資銀行挖人的現象,而最近這種爭奪進入白熱化。劉先生表示,外資銀行開的工資非常高,特別像高、中層領導更是工資上漲50%以上,而相對福利待遇也更加完善。
“當初韓亞來沈陽的時候,就已經有幾名國有商業銀行且熟悉外語的業務骨干投奔旗下。”沈陽市金融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如是說。已經向銀監會提交申請在沈陽設立分行的匯豐銀行日前在其網站上公布,截至去年12月14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已經拿出180個工作機會,向社會公開招聘。而較早之前,東亞銀行與新加坡大華銀行在沈陽招聘也引來千余名金融界高手前來應聘。
據了解,外資銀行籠絡人才的“殺手锏”是高薪——如此前已在沈陽籌備設立分支機構的東亞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張偉恩透露,內地員工的年薪增幅平均為15%—20%,最高的甚至有100%的增幅。
守
中資銀行打響“人才保衛戰”
就在外資銀行在沈招聘金融人才之際,沈陽的各家中資銀行并不只是在觀望。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為了防止高端人才的流失,中資銀行已經開始提高自己的工資水平,一場金融業的“人才保衛戰”已經在沈城打響。2006年一季度,交通銀行沈陽分行首先調整工資水平,柜面普通職員由原來的每月700多元的工資增至1100余元,增長幅度接近40%,據了解其他員工按照級別不同,增長的幅度更大。
無獨有偶,在國有商業銀行中已經上市的建行也以“提薪”的方式留住人才。去年8月末建行董事長郭樹清證實,由于2005年建行人均收入只有8.8萬元,而交通銀行是9.8萬元,中國銀行人均更達10.3萬元,所以2006年建行大幅提高員工薪酬30%,另外還將實施全體員工持股計劃激勵。此外,據沈陽市商業銀行內部員工介紹,從2004年開始該行已經大規模在沈陽招納和培訓金融人才計劃,并較大幅度地提高在職員工的住房公積金待遇。
[深層影響]
沈城銀行業收入有望整體推高
記者采訪過程中多數外資銀行負責人都認為,外資銀行在內地布局的關鍵就是人才之爭。
“尤其在沈陽等一些北方城市中,全面的金融人才還是比較稀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條件比較好,不過缺乏業務經驗;而許多在目前中資銀行的金融業務能手,往往缺乏必要的學歷和外語應用水平。”一位外資銀行高管透露,“因此我們在選擇人才的時候也是非常頭疼,真正有能力的一些人并不愿意跳槽,而是‘待價而沽’,因此我們必須要高薪爭取。”
一位在中外資銀行都有過從業經驗的資深人士表示,如今絕大多數的中資銀行也都已經改組上市,前景也十分看好,他們不能容忍人才的大量流失,因此中外銀行的激烈“斗法”必將使沈陽銀行業的工資水平被整體推高。這位資深人士透露,“目前在我國的銀行業中,以花旗等歐美銀行工資的整體水平為最高,其次以招商銀行為首的大部分中資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一些日韓等國家的分行工資整體水平也在其之下,最低的就是國有商業銀行員工的工資。當然,這里提到的是工資整體水平的差距。”
不過對于銀行整體提薪,也有不同的聲音。有業內人士指出:“中資與外資銀行收入的根本差別不是錢多少,而是分配的方式不同。一旦大規模提薪的話,在短時間內,中資銀行的經營成本將上升,出現利潤增長緩慢,或者下滑。”
[動向解讀]
人才流動才是正常的
采訪中,一位國有商業銀行個人業務處理財經理的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我身邊的一位同事,去年一年就已經在中資、外資和股份制銀行中跳了三回槽。對于外資銀行進入后人員流動的頻繁現象,我們行也采取了漲工資等措施。”據他介紹,該行部分中層領導今年年終獎可能就要漲10%左右,而工資也會出現一定調整。不過,外資銀行的進入,肯定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選擇空間,他覺得對于銀行從業人員來說是件好事。
對此,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韓英認為,中國入世已經5年,迎來了全面開放的時期,中外企業之間的大規模的人才流動也已經迎來了一個新的潮流。不過,現在的人才流動要復雜得多。并不是外企一來中國,就可以把所有人才輕易搶走。就像四五年前,大學教授很多人都從大學流到外企和民企去,但現在大學的薪酬提高了一大截,很多人爭先恐后到大學工作。所以,實際上人才的競爭復雜化了,外企也有人才的“保衛戰”,也有很多企業在中國市場退出,他們也有很大壓力。流動是正常的,不流動是不正常的,關鍵是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
- 上一篇:長春市的技師待遇將與工程師等同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