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季大師的離去再談相聲營銷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于12月20日因心臟病逝世,全國人民深感震驚,一代相聲大師馬季溘然辭世無疑是相聲界的重大損失。又一顆巨星隕落!從小聽著馬先生的相聲長大,帶給我許多笑聲與歡樂,留給我不少美好記憶,春節晚會的精彩表演,為我們少之又少的娛樂生活增添諸多色彩。
我曾上網看了很多有關馬季病逝以后的新聞動態,許許多多的網民對繼候寶林、劉寶瑞、馬三立三位之后的馬季逝世后中國相聲藝術的明天而擔憂起來。
近些年在網絡等媒體的沖擊下,在“二人轉”和小品夾擊中,傳統相聲藝術正在逐漸走向邊緣化,許多相聲演員紛紛改行演起了小品,或干脆成了影視明星,剩下的幾個相聲也變成了小品、音樂等藝術的“雜交產品”。馮鞏不再與牛群合作,而與郭東臨改演小品了,也觸電投拍過電影;牛群也不說相聲了,改演過小品,后來當了縣長……
央視主辦的相聲大賽已經舉行了三屆,然而好的作品依然是乏善可陳,并沒有幾個真正值得人們開懷一樂的好相聲。
為什么老百姓離相聲越來越遠?真的是因為相聲演員在波濤滾滾的市場經濟大潮中,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所致嗎?著名相聲演員姜昆曾解釋說:"許多好的作品如果放在以前都是好樣的,但現在由于觀眾欣賞水平提高了,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就在相聲正在低迷時好不容易從天橋里殺出一個郭德綱,的確讓相聲又在觀眾的眼里復蘇,這不能說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如今的他也在忙于拍電視、作節目。相聲會不會真正的走出低谷,這不能不讓人們感到擔憂。
在我個人的觀點中,馬季大師的逝世,不能不說損失是巨大的,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相聲再一次復蘇的好機會。這關鍵主要看姜昆這些著名演員是如何去作了。
首先,相聲候寶林、馬三立、馬季等大師的風雨歷程,其表演深得廣大“消費群眾”的高度認可,在觀眾心中有著很好的品牌效應。
再次,隨著這幾年的發展,相聲的創新己完全脫離了觀眾觀賞心理,迷失了自我,脫離了其核心競爭力——讓觀眾在笑聲中感悟人生價值。完全喪失了相聲的真正魅力。但觀眾對相聲的品牌并未減弱。
第三,相聲界的這些新、老演員們對相聲并未失去信心,他們在不斷去結合新的形式不斷去探索,創新,力圖把相聲再一次發揚光大,重展雄風。
第四,通過馬老的離去,廣大的人們對相聲的今后發展有著很多的擔憂,也作出了很多的猜測,相對來說人們對相聲這個品牌的今后發展也寄予了厚望。
馬老的離去,其實相對來說,也是一個讓相聲再一次復興的時機,因為全國人們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在了相聲上面,所有圍繞相聲的評述爭論不休,這幾天有關馬季大師的經典回顧、相聲的發展經歷欄目有所增加。我不知道相聲界的先生們能否把握住這是契機,把相聲再一次發揚光大,如果相聲界的這些先生們能很好的抓住這個非常的“營銷”時機,結合觀眾對藝術新的需求點、市場傳媒形態、加以正確的經營手段,我相信相聲的明天會更美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