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企業低薪難攬創意人才 七成從業者年薪不足三萬
目前,北京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已經具備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基礎。據賽迪調研公司預計,2010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總規模將達到2010億元人民幣。以北京為例,現有2萬多家文化創意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以上。人力資源作為推動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它能否支撐起文化創意產業下一步的快速發展?作為一個重點發展的產業,目前的人力資源市場是個什么狀況呢?
上周,慧博研究院發布了一個關于北京文化產業人才發展現狀報告。
“北京目前決定要重點發展文化產業,可是目前北京文化產業遭遇到了困難,這些企業紛紛表示,人才稀少、薪酬沒有競爭力以及沒有針對性的招聘渠道是目前他們在招聘專業人才時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文化創意產業要解決人才缺口最為有效的措施應該是加大自身的人才培養力度和提升薪酬水平,從其他產業吸引優秀人才。”慧博研究院文化產業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羅冬表示。
薪酬無競爭力
文化企業難招人個關
目前,北京以經營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其主營業務分布廣泛,其中主營業務在多媒體/軟件開發方面的企業最多,約占兩成;其次是印刷/出版占16.67%;主營業務是數字休閑娛樂、廣告和工藝/設計的企業略超過一成。
調查顯示,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其薪酬目前沒有市場競爭力。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最喜歡采用的形式是網絡招聘。此次調研報告中,有接近九成的企業就采用類似的招聘形式;其次是熟人推薦占66.67%;排在第三位的是綜合招聘會,大概有五成企業會這樣做,而一些文化創意企業的老板直言不諱:“我們更傾向于選擇費用相對低廉的招聘模式,我們公司的業務是承包旅游衛視一檔消費類節目,因為人員流動性大,需要經常招聘新人,如果老去招聘會成本就很大,所以,我喜歡選擇專業的紙媒體來發布招聘信息,而這也就需要幾百元。”位于亞運村一家文化企業的老板這樣說。
報告認為,超過九成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流失率在2%以內,3%-5%的企業占4.17%,超過31%的企業占4.17%,這一系列數字表明,文化創意產業企業核心管理團隊十分穩定。中層管理人員流失率在5%以內的企業約占九成,6%-10%的企業占4.17%,超過31%的企業占4.17%,除了少數企業中層換血頻繁以外,絕大部分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穩定性非常高。一般員工流失率在10%以內的企業約占七成,10%-20%的企業約占兩成,超過20%的企業不到一成。
調研報告中指出,年度招聘人數在50人以下的文化創意企業接近了六成,年度招聘人數超過50人的企業才約為兩成,剩余兩成的企業表示要根據需要隨時進行安排,這反映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少的特點。
儲備不足 多半靠企業自我培訓
參與調研的所有企業都表示,文化創意產業缺人成了不爭的事實。對于這些企業來說,招聘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人才的短缺,人才儲備的稀少;其次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其薪酬目前沒有市場競爭力;另外,缺乏有針對性的招聘渠道和平臺也是造成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難以招聘到的主要原因。這三者的比例大概分別占到了37.50%、33.33%、25.00%;而企業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以及人才流動性不強均占16.67%。因此,羅冬認為,文化創意產業要解決人才缺口最為有效的措施應該是加大自身的人才培養力度和提升薪酬水平,從其他產業吸引優秀人才。
文化創意產業最為重視業務知識技能的培訓,75%的企業正在對員工實施該項的培訓;其次看重的是管理技能、語言和企業文化等內容的培訓,實施的企業分別占58.33%,45.83%和33.33%;12.50%的企業表示他們既不對員工進行學歷教育的培訓,也沒有進行其他的有關業務的培訓。這反映出企業更傾向于實施與員工實際工作關聯度高的培訓內容,也說明有些企業存在短視行為。
文化創意產業目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有超過七成的企業采用兩種以上的培訓方式,其中企業內訓位居首位的超過八成;其次是采用工作實踐的企業占到45.83%,其余培訓方式均在三成以下,使用的企業較少。
一半從業者 因產業前景而入行
年薪3萬以下從業人員接近七成,3萬-5萬占17.53%,5萬-8萬約占一成,超過8萬的從業人員為4.12%,其中高層管理人員年薪水平在5萬至15萬之間居多,約占六成半。從業人員整體薪酬水平不高。
在一般員工的薪酬福利結構中,值得關注的是福利類項目采用的比例較低,企業更喜歡采用工資和獎金等直接激勵的薪酬模式。
在中層管理人員的薪酬福利結構中,值得關注的是分紅或虛擬股票這種薪酬模式,已經有超過一成的企業選擇使用,顯示出企業對中層管理人員長期激勵的重視程度。
薪酬沒有競爭力那為什么還要選擇呢?報告顯示,選擇該行業的從業人員,最為看重的文化創意產業因素分別是產業發展前景和學習成長空間,均超過五成;其次是工作的挑戰性和工作內容的豐富程度,分別為38.14%、36.08%;還有約占兩成的從業人員認為產業的薪酬吸引力較大,其余因素相對影響較小。這與從業人員相對年輕,正處于積累和成長的階段,更傾向于看重對個人提升有利的因素相關。
而且目前這個行業的企業在用人時并不簡單地唯學歷化,更關注實際能力。在該行業中,很多老板或是經理人主要是以大學本科學歷為主,該行業從業者以大學本科為主占到69.1%,而大專及以下學歷約占3成。
近八成人 年齡在25歲以下
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從業者以設計類、策劃類和編輯類等專業類職位居多,分別達到了45.36%、13.4%、18.56%,三者之和達到了77.26%,而財務、管理、行政、教育等非專業類職位所占比例較低,不到三成,和文化創意產業更強調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密切相關。
從業年限在兩年以內超過七成,3-8年約占兩成,8年以上的不到一成。這說明文化創意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從業人員行業經驗偏少的特點。從年齡上看,25歲以下的從業人員數量比較集中,占到了78.35%,其次是26-30歲這個年齡段比例次之,為14.43%,因此該行業從業人員年輕化的趨勢非常明顯,也就是說,文化創意產業是年輕人熱衷的一個行業。
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從業人員認為創新能力是文化創意產業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充分體現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其次是溝通能力超過四成,職業素養、責任心、學習能力和靈活性超過兩成。
另外,超過六成的從業人員認為人才質量是人才方面制約文化創意產業下一步發展的最大瓶頸。其次有四成多的人認為人才培養機制也是關鍵的制約因素;超過三成的從業人員選擇了人才激勵機制,而人才結構失衡、人才政策、人才吸引力約占兩成左右;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費略超過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