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2006年應屆畢業生薪酬“定價”
2006年是應屆生就業局面嚴峻的一年,就業大軍數量再創歷史新高:據教育部有關數據共有350萬高校生和400萬“三校生”。在如此背景下,有關應屆生薪酬的討論甚囂塵上——百度上有關“應屆生”和“薪酬”的文章以十多萬計,而“應屆大學生入行月薪低至千元”、“應屆生求職出現‘零’起薪”等等……而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
應屆畢業生經歷完試用期之后,企業給他們的實實在在的“定價”到底如何呢?為此記者采訪了權威招聘網站中華英才網(),該網人才研究中心副總監楊雪梅已經連續幾年關注和研究大學生就業問題,她透露了一組中華英才網2006全新數據分析,從中揭示了應屆生的實際身價和未來走勢,不失為企業和求職者未來籌謀的依據。
中華英才網人才研究中心對2005屆畢業生工作一年后(即考察了05屆大學生從2005年7月畢業入職,到2006年7月)的薪酬情況做了比較詳盡的分析,對于今年剛剛踏入職場的06屆畢業生和正在找工作的07屆畢業生,提出了實際而寶貴的建議。
首年收入:大勢低走IT獨秀
據中華英才網2006年企業薪酬調查結果,全國應屆生從業第一年(從業第一年的界定為2005屆畢業生在畢業后1年,以下數據為調查2005年7月-2006年7月的收入情況所得,以下同)的稅前收入由2005年的34635元(中位數,下同)下降為今年的33322元,總體降幅為3.8%。但是,在不同行業中情況卻千差萬別。例如房地產行業企業中,應屆生從業第一年的稅前收入由2005年的30029元下降為今年的23956元,下降幅度高達20.0%,如果平均到每個月,則月收入下降506元。而在醫藥行業中,同樣的統計值則由去年的26471元下降到今年的22147元,降幅為16.3%,折合每月下降360元。由此可見,應屆生薪酬的下降是確實無疑的。
但中華英才網人力資源專家楊雪梅鼓勵應屆生說:“在很多企業中,降低起薪是企業在無法全面評估一個新員工價值時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新員工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一旦被認為有能力或有潛力,企業的付薪往往會直線上升,這也是很多企業在試用期支付較少工資的原因,這一做法并不單純面向應屆畢業生,而是企業常用的定薪方式。”楊雪梅也對應屆畢業生給出了建議,考察第一份工作的職業是否有利于發揮所長、行業是否有發展空間,比緊盯薪酬更有價值。
此外,在一片“降”聲中,也有個別行業逆勢而動,薪酬不降反升,這就是今年就業熱點的IT業。調查數據顯示,在IT業中,應屆生從業第一年的稅前收入由2005年的38099元升到41239元,增幅8.2%。
學歷含金量:碩士高本科46%
高等教育成本逐年上漲,帶來的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是,學歷的“投入產出比”。那么,學歷對薪酬的影響在2006年有怎樣的局面呢?
根據中華英才網日前公布的最新企業薪酬調查結果,專科生畢業首年稅前總收入為21689元(中位數,下同),本科生為32746元,碩士(不含MBA)47834元,博士72122元;比例關系是1:1.51:2.21:3.33倍——其中引人矚目的是,碩士高出本科46%。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較高的學歷不但可以帶來較高的起薪,在工作的第一年中收入上漲或所獲獎金和補貼的金額也更高。
此外,近兩年“MBA貶值”、“MBA薪酬降至冰點”的報道頻現報端,那么MBA的實際價值到底幾何?從中華英才網的調查結果來看,MBA的“新丁”們在工作首年的收入顯著超過非MBA的碩士,達到68460元,直逼博士的水平。
楊雪梅認為:“這種現象是正常的,畢竟兩年甚至更長的工作經驗是MBA們必備的入學條件,所以所謂的MBA應屆生其實并非初出茅廬,其在工作經驗上的優勢自然會體現在薪酬政策的傾斜上,因此其首年收入高出非MBA碩士43%不足為奇。”
男女不等:上海高三成多
中華英才網數據顯示,總體上男性應屆生從業第一年的稅前收入平均為33670元,女性為30164元,男性高于女性10.4%。但主要熱點就業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情況卻大相徑庭。
其中,北京是全國在男女平等方面最為突出的城市:女性應屆生從業第一年的稅前收入均值為40864元,而男性僅為36202元,成為上述城市中唯一的女性薪酬高于男性的城市——但此優勢僅限于畢業的第一年。
調查結果顯示,從工作的第二年開始,全國各地、各個行業均一邊倒地表現出“男尊女卑”的態勢,整體高出幅度為25.8%。其中醫藥行業的男女薪酬差距最小,幾近持平;房地產行業差距最大,為驚人的41.3%,其次為快速消費品行業、金融行業、電信設備行業的30%左右,耐用消費品、電子和廣告行業的20%左右,IT和廣告行業為15%和10%。
廣州和深圳的情況極為接近,男性以微弱優勢領先女性——差異最大的是上海,男性以45117元的均值遠遠領先女性的31416元,領先幅度高達30.3%。
行業差別:金融高薪多近五成
擔心“入錯行”是很多求職者的心態,從中華英才網歷年的薪酬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選擇恰當的行業的確會帶來不同的收益。
以北京為例,2006年各行業為工作僅一年的應屆生們平均付薪38655元,其中金融行業以57089元位列各行業之首,較平均水平高47.7%。IT行業以56022元緊隨其后,廣告業和制造業的情況和平均水平持平,電子行業為30656元,其后依次是房地產行業26352元、快速消費品行業20068元、物流行業19175元、耐用消費品業18871元。
在其他城市中,廣州的制造和電子行業、天津的房地產業、上海的金融和電子行業均較為興盛,薪酬也相對較高。
外企薪酬:僅高15%-20%
進入外資企業一直是很多畢業生們的夢想,在大家的心目中,外企是和良好的工作環境、高收入以及較大的發展空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那么,外企所能給與的被大家所向往的高薪到底能高多少呢?
從中華英才網去年和今年兩年的企業薪酬調查結果來看,對于應屆畢業生,外資企業的付薪水平確實高于其他性質的企業,但除個別以高薪著稱的企業外,總體上高出的幅度約為15%-20%,遠沒有達到傳言中的50%。據楊雪梅透露,其實很多大型國企雖然在固定月薪較低,但各類補貼、獎金等等加在一起,往往與很多私營企業的總付薪水平相當甚至高出,一些效益較好的國企的薪酬則完全可以和外企媲美。此外,她提醒希望應聘外企的畢業生,“外語水平是能否順利進入外企的重要條件。你能力再強,面對外籍面試官啞口無言,也是很難成功應征的。因此,外企高薪酬似乎可以看成是對努力學習外語的良好回報。”
就業首選地:京滬穗成本高
近日有報道顯示,近7成的畢業生就業時將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作為首選。中華英才網2006年對大學生擇業價值觀的調查指出,上述幾個城市的學生對月薪的預期也遠高于其他城市,高出金額為500-1000元。由此可見,除了就業機會更多之外,預期薪酬高也是眾多畢業生扎堆四大城市的重要因素。
那么,實際的調查結果如何呢?在中華英才網2006年對全國各地企業薪酬統計結果中,上述四個城市確為應屆生全國薪酬之最。其中,上海以均值39813元拔得頭籌,其后依次是北京38655元、深圳36485元、廣州35390元。在其他城市中,廈門、杭州、珠海、蘇州較高,約在33000元左右,而石家莊、沈陽、西安、濟南、哈爾濱的薪酬水平則在省會城市中處于較低位置,約在23000元上下。
但人力資源專家楊雪梅女士提醒求職者,薪酬的定價與地區的生活成本是成正比的。她說,“我建議應屆生在擇業時,能夠避開人才競爭白熱化、生活高成本、工作高壓力的這四大城市,考慮選擇正在快速發展的地區,也可以為自己的就業開拓更為廣闊的天地。”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上一篇:中國低薪優勢或難持久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