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和破產企業職工并列就業困難群體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日前表示,雖然上半年中國的各項就業指標都超出了預期,但下半年的形勢卻不容樂觀。其中,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安置關閉破產企業職工是兩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
控制登記失業率上升
田成平表示,今年是執行政策性關閉破產計劃過程中職工安置壓力最大的一年,而壓力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發改委最近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包括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涉及的企業職工、經濟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人員以及實施并軌后未就業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國有廠辦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在內的被納入再就業工作范圍的人數將超過800萬。
目前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人,比上年增加了75萬人。從今年起,未能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都允許進行失業登記,他們成為可能中國登記失業率上升的潛在因素。田成平要求各地勞動部門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失業登記和就業服務工作,促進其實現就業,控制登記失業率的上升。
對于關閉破產企業的職工安置,田成平強調更多的發揮失業保險的作用。失業保險要提前介入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中,建立失業保險和促進就業的良性互動機制。
從今年初開始,勞動保障部已經向東部七省市推廣上海市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的經驗,這些省市可以把失業保險基金節余的資金用于下崗失業人員的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
影響下半年就業形勢的三大因素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中國就業形勢的判斷很不樂觀。該部分管就業的副部長張曉健表示,在今后幾年,城鎮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人數多達2400萬,而能夠安排的只有1000多萬人,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400萬左右。
在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大的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改變的前提下,近期宏觀經濟對于就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張小建認為,下半年中,產能過剩、國際貿易摩擦和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全球能源危機和石油價格持續上漲三大可能的因素。
國家信息中心的一位專家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宏觀經濟因素將對企業,尤其是新增就業主力軍民營企業產生很大的影響。據他了解,近年來,城鎮新增崗位80%以上由民營企業創造。這意味著,即使這些企業不裁員而只是不再新招工人,也必將對中國的就業形勢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田成平也認為,隨著體制轉軌遺留問題的逐步解決,因企業裁員、勞動合同到期產生的失業人員將成為一種常態,宏觀經濟變化對就業的影響也將日益復雜化,有必要抓緊探索建立失業調查制度,并逐步建立失業預警機制,以及時準確地獲得更全面的信息,采取措施合理調控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