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為世界杯“賣苦力” 如何從貼牌變品牌?
德國世界杯里,有沒有中國元素?有的;電視轉播畫面中,我們有沒有見到中國元素?沒有。兩者對比,多少有些遺憾。
即便你是對商品廣告不感興趣或是一無所知的球迷,但你每天在關注世界杯電視轉播畫面時,一定會從球場上看到許多廣告,比如可口可樂、麥當勞、東芝電器、現代汽車、吉列剃須刀、荷蘭飛利浦、日本富士、萬事達信用卡。這些日常消費品廣告與球場上的精彩場面,一定會慢慢地深印進你的腦海。
中國足球技不如人,早就與德國世界杯說再見,但中國企業卻參與了德國世界杯。在世界杯賽場內外,從球場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到球迷身上的服裝,“中國制造”價廉物美。如浙江的鞋、紡織品、打火機都比中國足球更具國際知名度,它們早已被歐洲人所接受。
德國世界杯組委會官員向有關媒體透露說,在耐克、韓國現代、阿迪達斯、日本富士、荷蘭飛利浦等贊助世界杯的企業中,很多商品是中國制造的。比如浙江寧波某集團就為阿迪達斯“貼牌”生產了85萬件阿迪達斯德國球迷服裝,阿迪達斯的運動鞋則由廣東東莞的鞋廠制造。另外,記者、工作人員及球員、教練的證件掛帶、紀念品掛帶,使用的杯子、桌椅等也都是“中國制造”。但許多中國加工企業都抱怨賺不到錢,他們只是利用世界杯,提升自己企業的知名度。
業界流行一句話叫: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品牌,三流企業賣產品,四流企業賣苦力。如此比較看來,一些中國企業是在替賣品牌企業賣苦力。
再看看同屬發展中國家的拉美地區,那里的香蕉雖然上不了球場廣告牌。世界杯A組中的厄瓜多爾和哥斯達黎加卻在場外打起了一場“香蕉戰”。拉美生產廠家多年來一直為香蕉出口的配額問題爭斗,厄瓜多爾借世界杯乘機在德國柏林的球迷節上設攤賣香蕉,他們認為肯定能從瘋狂的球迷那里找到對香蕉的共同語言;哥斯達黎加人也不示弱,參賽球隊手持香蕉讓媒體拍照,借機擴大宣傳效果。
與此相反,在國內,精明的生意人也沒放過球迷們的“幸福”題材,高舉世界杯大旗做文章。酒吧、飯店都是生意人借機沾邊的生意經,就連上海蘇寧電器商店里所賣德國品牌的洗衣機上,也掛上了一個紙足球來做廣告。在電視轉播比賽前,所有商業廣告都借世界杯的視覺效果,替自己做產品宣傳。
既然大家都在利用世界杯商機,既然浙江的“中國制造”遍布世界杯的角落,為什么我們不利用賽場的有利條件,借機宣傳“中國制造”,從貼牌變成品牌呢?
中國小商品批發基地——浙江義烏世界聞名,中國皮夾克銷售批發基地——浙江海寧皮革城同樣聞名世界。“義烏小商品”、“海寧皮夾克”也完全能夠成為中國品牌。這些企業分攤宣傳成本的話,完全可以籌集到足夠的廣告宣傳費。
記者近日從兩名正在看世界杯轉播的大學生那里聽到了他們對此問題的看法。東南大學計算機專業的一名大四男生認為,“義烏小商品”確實聞名,不過它們的商品質量和品牌令人信得過嗎?上海外貿大學營銷管理的一名大一女生說,這些管理者沒有長遠眼光,不能總盯著銷量和利潤,要敢于犧牲眼前利益,主動去培育市場,謀取高附加值品牌帶來的可觀利益。
“童言無忌”,愿它能給管理者提供思路,在下屆世界杯的賽場上能看到中國制造的廣告宣傳。
- 上一篇:發展自主品牌:繞不過去的坎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