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薪為何招不到高技能人才
2006-06-15 15:48:19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一邊是大學生自降"薪"愿、苦苦求職,另一邊卻是高技能人才無處可尋的尷尬
在上海,最近頻頻可以看到“高水平鍋爐檢修工年薪超10萬”、“月薪6000元難招高級技工”這樣的消息。
在大學畢業生普遍處于“低薪求職”的社會背景下,技術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高薪難覓”,告訴我們什么?
“薪”情攀升
技術工人依然難找
鍋爐檢修工、電機檢修工,就是這些在不少人眼里“不咋樣”的“藍領活”,其中一些高水平工人的年薪居然超過了10萬元。
在上海市勞動保障部門近日發布的工資指導價位中,最令人“彈眼落睛”的(滬語,意為吃驚),莫過于中高級技能人才工資水平的全線攀升。
對今年一季度工資水平的統計顯示,具有技師等級的鍋爐檢修工,收入高得超過了10萬元;電機檢修工、變電檢修工中的高工薪突破10萬元,中等水平約為八九萬元。在港航領域,高技能人才也收入頗豐,技師級的橋吊司機高薪突破12萬元,輪胎吊司機中級工的高薪也超過10萬元。
做技術活兒的“薪”情似乎很不錯。然而,就在上海發布工資指導價位的同時,一季度“冷門”崗位信息顯示,數控機床工、汽車裝調工等高技能人才求大于供,一些用人單位開出6000元月薪,仍然招不到足夠的數控機床工。這不論是與高漲的求職熱潮,還是和技術人才不斷走高的“薪”情,都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在上海一季度的“冷門”崗位排名中,機械加工、汽車生產一躍超過了餐飲服務、美容美發和物業管理服務,占據第一、第二的位置,而后三者隨著上海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已連續多年保持巨大的崗位需求量。
試用期月薪9000港元
深圳技工破記錄
在“本科生月酬1500元”等新聞頻頻見諸媒體的時候,技校生尤其是緊缺專業的技校生,卻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今年4月份,深圳高級技工學校物流專業應屆畢業生馬澤堂被一家港資物流企業相中,試用期月薪達9000港元,這一數字刷新了深圳技工“試用期薪水”的紀錄。
九千港元,掀開的只是“尷尬一角”。在國內許多城市,都有相似的風景:職場冷熱不均,一邊是大學生自降“薪”愿、苦苦求職,另一邊卻是高技能人才無處可尋的尷尬。
深圳的勞動部門新近統計顯示,深圳勞動力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為每年10.5萬人,但具備技能等級的求職者僅有5.3萬人,缺口達5.2萬人,其中,中級以上技術人才缺口為3.7萬人。不少高科技企業反映不缺資金、項目和科研人員,唯獨缺一線的高技能人才。
在四川,省總工會的一項調查顯示,被調查的企業在崗技術工人中,高技能工人所占比例很低,高級技師、技師和高級工比例,分別為0.71%、4.6%和21.83%。在所有技能工人隊伍中,從事高新技術工作的工人比例為16.7%。
來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數字表明,目前在我國2.7億城鎮從業人員中,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以及具有相當水平的技能勞動者只有8720萬人,只占從業人員的33%。包括高級技師、技師、高級技工在內的高技能人才只有1860萬人,只占技能勞動者的21%。其中,高級技師和技師分別只有60萬人和300萬人。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課題組曾就技工短缺情況對廣東、福建和浙江省進行了實地調研,并結合全國40個城市技能人才狀況的問卷調查,以及113個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進行分析,調查顯示,技師和高級技師占全部技能勞動者的比例不到4%,而企業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
匱乏之源:
教育結構不合理待遇和地位不高
造成我國高技能人才匱乏的原因有多種。第一,在長期以來重學歷教育、輕技能教育的思想影響下,我國的教育結構失衡。有限的教育資源過度向學歷教育傾斜,職業教育長期受到忽視,投入嚴重不足。
盡管目前我國各類職業學校已達2萬多所,但以培養后備高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只有200多所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比例太小。
第二,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不重視,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沒有發揮主體作用。一些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后,存在著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對職工重使用輕培訓,甚至只使用不培訓,使技術工人的水平得不到提高。
第三,社會正常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制沒有形成,技能勞動者待遇過低。目前高技能人才沒有得到社會上足夠的重視。
從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雜志與中青在線聯合發起的“2005中國技能人才職業聲譽調查”,有52.7%的人認為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不高,不受尊重。高達67.7%的人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學習,技校的生源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高技能人才后繼乏人。
加大投入
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機制
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專家提議:一、合理調整教育結構,重點發展職業教育,構建職業教育多渠道投入機制。要及時調整人才戰略,把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大財政投入。
二、充分發揮企業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制度。強化崗位培訓提升技能,在崗位工作中培養企業真正的技師和高級技師。
三、深化職業教學改革,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走以就業為導向的道路。
四、盡快建立高技能人才的評價、激勵的新機制。突破比例、年齡、資歷和身份界限,促進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長,培養和吸收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進入高技能人才隊伍。
在上海,最近頻頻可以看到“高水平鍋爐檢修工年薪超10萬”、“月薪6000元難招高級技工”這樣的消息。
在大學畢業生普遍處于“低薪求職”的社會背景下,技術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高薪難覓”,告訴我們什么?
“薪”情攀升
技術工人依然難找
鍋爐檢修工、電機檢修工,就是這些在不少人眼里“不咋樣”的“藍領活”,其中一些高水平工人的年薪居然超過了10萬元。
在上海市勞動保障部門近日發布的工資指導價位中,最令人“彈眼落睛”的(滬語,意為吃驚),莫過于中高級技能人才工資水平的全線攀升。
對今年一季度工資水平的統計顯示,具有技師等級的鍋爐檢修工,收入高得超過了10萬元;電機檢修工、變電檢修工中的高工薪突破10萬元,中等水平約為八九萬元。在港航領域,高技能人才也收入頗豐,技師級的橋吊司機高薪突破12萬元,輪胎吊司機中級工的高薪也超過10萬元。
做技術活兒的“薪”情似乎很不錯。然而,就在上海發布工資指導價位的同時,一季度“冷門”崗位信息顯示,數控機床工、汽車裝調工等高技能人才求大于供,一些用人單位開出6000元月薪,仍然招不到足夠的數控機床工。這不論是與高漲的求職熱潮,還是和技術人才不斷走高的“薪”情,都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在上海一季度的“冷門”崗位排名中,機械加工、汽車生產一躍超過了餐飲服務、美容美發和物業管理服務,占據第一、第二的位置,而后三者隨著上海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已連續多年保持巨大的崗位需求量。
試用期月薪9000港元
深圳技工破記錄
在“本科生月酬1500元”等新聞頻頻見諸媒體的時候,技校生尤其是緊缺專業的技校生,卻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今年4月份,深圳高級技工學校物流專業應屆畢業生馬澤堂被一家港資物流企業相中,試用期月薪達9000港元,這一數字刷新了深圳技工“試用期薪水”的紀錄。
九千港元,掀開的只是“尷尬一角”。在國內許多城市,都有相似的風景:職場冷熱不均,一邊是大學生自降“薪”愿、苦苦求職,另一邊卻是高技能人才無處可尋的尷尬。
深圳的勞動部門新近統計顯示,深圳勞動力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為每年10.5萬人,但具備技能等級的求職者僅有5.3萬人,缺口達5.2萬人,其中,中級以上技術人才缺口為3.7萬人。不少高科技企業反映不缺資金、項目和科研人員,唯獨缺一線的高技能人才。
在四川,省總工會的一項調查顯示,被調查的企業在崗技術工人中,高技能工人所占比例很低,高級技師、技師和高級工比例,分別為0.71%、4.6%和21.83%。在所有技能工人隊伍中,從事高新技術工作的工人比例為16.7%。
來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數字表明,目前在我國2.7億城鎮從業人員中,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以及具有相當水平的技能勞動者只有8720萬人,只占從業人員的33%。包括高級技師、技師、高級技工在內的高技能人才只有1860萬人,只占技能勞動者的21%。其中,高級技師和技師分別只有60萬人和300萬人。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課題組曾就技工短缺情況對廣東、福建和浙江省進行了實地調研,并結合全國40個城市技能人才狀況的問卷調查,以及113個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進行分析,調查顯示,技師和高級技師占全部技能勞動者的比例不到4%,而企業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
匱乏之源:
教育結構不合理待遇和地位不高
造成我國高技能人才匱乏的原因有多種。第一,在長期以來重學歷教育、輕技能教育的思想影響下,我國的教育結構失衡。有限的教育資源過度向學歷教育傾斜,職業教育長期受到忽視,投入嚴重不足。
盡管目前我國各類職業學校已達2萬多所,但以培養后備高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只有200多所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比例太小。
第二,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不重視,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沒有發揮主體作用。一些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后,存在著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對職工重使用輕培訓,甚至只使用不培訓,使技術工人的水平得不到提高。
第三,社會正常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制沒有形成,技能勞動者待遇過低。目前高技能人才沒有得到社會上足夠的重視。
從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雜志與中青在線聯合發起的“2005中國技能人才職業聲譽調查”,有52.7%的人認為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不高,不受尊重。高達67.7%的人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學習,技校的生源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高技能人才后繼乏人。
加大投入
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機制
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專家提議:一、合理調整教育結構,重點發展職業教育,構建職業教育多渠道投入機制。要及時調整人才戰略,把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大財政投入。
二、充分發揮企業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制度。強化崗位培訓提升技能,在崗位工作中培養企業真正的技師和高級技師。
三、深化職業教學改革,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走以就業為導向的道路。
四、盡快建立高技能人才的評價、激勵的新機制。突破比例、年齡、資歷和身份界限,促進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長,培養和吸收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進入高技能人才隊伍。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金融高管成獵頭的熱門獵物年薪起碼50萬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