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命周期與《論持久戰》
2006-05-27 16:40:27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一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一個組織也類似,從一個組織的創建,發展,強盛到穩定,直至衰落,是一個規律。所以許多著名的大企業領導人都有很大的危機感。在每一時期,企業都有不同的目標和戰略支撐,所以管理要因時而異,目標要隨時明確。管理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管理方法,要做到行之有效的管理,必須要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而制定相應的目標決策。
如果一個男人把兩只腳放到一個茶幾上,你是什么態度?可能有人說這個人太差了,怎么沒有一點風度。如果是個剛滿周歲的小孩子把兩只小腳放在茶幾上,小胳膊一插,你是不是就覺得很可愛很天真。為什么?這就是因為看到的對象不同。
聯系到管理,這就是說管理必須同企業的生命周期結合起來。在很多管理培訓研討班,很多人說,給一個公司出主意很難,因為如果不跟企業的現狀,企業的生命周期結合起來,這個主意沒法出。1988年,北京體制改革研究的負責人到聯想調研,得出結論:“驚人的效益,驚人的混亂”。但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十幾年后,聯想的管理工作成經驗了,管理上驚人的混亂怎么能成經驗呢?這實際上就是企業在不同時期要做不同的事情。海爾集團當年創建的時候,廠規上明文規定著:不準在車間里隨地大小便,不準亂拿公司財物。海爾現在的形象與當初何止天壤之別。所以管理一個企業,要從實際出發,要針對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措施,這也是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
我們知道,企業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企業在不同的生命同期內所做的計劃、目標以及戰略也會因之不同。那么怎么樣去制定企業的戰略計劃呢?這是我們下面所要學習的。企業的戰略、計劃關乎著未來。那么未來是什么呢?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剛出生的小孩,他的未來是哈哈哈。未來是說不清楚的,實際上就是給大家一個夢想,盡量往好里說,但是真正的未來是什么,誰也說不清楚。
達爾文的進化論講了一種觀點,是一種競爭的觀點,所有的東西都是在外部環境的擠壓下,逐步進化而來的。很多企業家跟大家演講時,腰桿挺得很直,說制定了什么樣的戰略規劃,但當時確實有很大成分是被逼出來的。所以我們搞管理必須得想,必須得琢磨怎么跟大家交待這件事情,我們要做什么,逐漸地,我們企業的目標,戰略變得更完整,更系統,大家也在慢慢地理解,體會,這就得到員工的充分理解和認可。企業目標按時間長短可分為年度規劃,戰略目標和企業遠景等。企業在運作時必須得跟長期計劃聯系起來。這里又涉及到了一個長期計劃與短期計劃的規劃問題,什么問題呢?就是說一個企業的分公司從營業額的角度講,任務是完成了,贏利了,但實際上它沒有完成公司的目標,因為它的核心目標沒達到,公司在年終總結時會說,在公司的戰略棋盤上,你這個分公司沒有意義,你掙錢多有什么意義?公司今年的新產品想在市場銷售,你沒有去為它打開市場局面,而花時間在其他的項目上。所以完成計劃并不等于沒有偏移目標。
另外企業需要有遠大的遠景。遠大的理想是成功的磁石。
這兒有個故事。一個建筑工地上有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幢高樓。”第三個人邊干哼著歌,他的笑容很燦爛開心:“我們正在建設一個城市。”十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里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是前二個人的老板。三個原來是一樣境況的人,對一個問題的三種不同的回答,展現了他們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可能采取的行動準則。十年后還在砌墻的那位胸無大志,當上工程師的那位理想比較現實,成為老板的那位志存高遠。最終不同的價值觀念決定了他們各自的命運:想得最遠的走得也最遠,沒有想法的只能在原地踏步。其實企業戰略也是如此,因此戰略要把握好行業的制高點,才能一舉而成。
再跟大家講一個有趣的問題:某人廉價購進一批質地優良的汗衫,去阿拉伯沙漠地區出售,問題是這趟買賣大約包含哪幾項成本?有很多人回答說包含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等等。可是教授卻說:你們有沒有看過阿拉法特穿過汗衫呀?那兒的太陽太毒了,穿汗衫會被曬壞的。這個故事里最大的成本就是無知!
所以我們講一個好的企業戰略,至少應包括三個要素,首先必須基于對未來的看法,任何事情首先都是假設,然后再產生定義、定理,最后是演繹的過程,這跟我們做數學題目是差不多的。我們所學的最重要的是形成一個完整成熟的思維過程。其次,是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哪里,獲取短缺能力的方式是什么?第三,是決定做什么,確定我們的競爭領域在哪里,用什么樣的路線或策略去做。
毛澤東主席曾經寫過一本書,叫《論持久戰》,目前許多企業高層人員都讀過這本書。為什么呢?毛澤東的戰略研究很透徹。做企業也像當年打日本鬼子,它既不能速勝,也不會“亡國”,就是一個持久戰的過程。戰略的制定是要經實踐驗證的。毛澤東在制定持久戰戰略的時候也沒說過要打八年,八年是實踐得出來的。所以我想作為企業家,他不是預言家,只能靠實踐一步步地去做,但我們能夠客觀地說,這不是短期能夠結束的。所以做管理,我們的知識一定要博,眼界一定要寬。
如果一個男人把兩只腳放到一個茶幾上,你是什么態度?可能有人說這個人太差了,怎么沒有一點風度。如果是個剛滿周歲的小孩子把兩只小腳放在茶幾上,小胳膊一插,你是不是就覺得很可愛很天真。為什么?這就是因為看到的對象不同。
聯系到管理,這就是說管理必須同企業的生命周期結合起來。在很多管理培訓研討班,很多人說,給一個公司出主意很難,因為如果不跟企業的現狀,企業的生命周期結合起來,這個主意沒法出。1988年,北京體制改革研究的負責人到聯想調研,得出結論:“驚人的效益,驚人的混亂”。但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十幾年后,聯想的管理工作成經驗了,管理上驚人的混亂怎么能成經驗呢?這實際上就是企業在不同時期要做不同的事情。海爾集團當年創建的時候,廠規上明文規定著:不準在車間里隨地大小便,不準亂拿公司財物。海爾現在的形象與當初何止天壤之別。所以管理一個企業,要從實際出發,要針對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措施,這也是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
我們知道,企業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企業在不同的生命同期內所做的計劃、目標以及戰略也會因之不同。那么怎么樣去制定企業的戰略計劃呢?這是我們下面所要學習的。企業的戰略、計劃關乎著未來。那么未來是什么呢?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剛出生的小孩,他的未來是哈哈哈。未來是說不清楚的,實際上就是給大家一個夢想,盡量往好里說,但是真正的未來是什么,誰也說不清楚。
達爾文的進化論講了一種觀點,是一種競爭的觀點,所有的東西都是在外部環境的擠壓下,逐步進化而來的。很多企業家跟大家演講時,腰桿挺得很直,說制定了什么樣的戰略規劃,但當時確實有很大成分是被逼出來的。所以我們搞管理必須得想,必須得琢磨怎么跟大家交待這件事情,我們要做什么,逐漸地,我們企業的目標,戰略變得更完整,更系統,大家也在慢慢地理解,體會,這就得到員工的充分理解和認可。企業目標按時間長短可分為年度規劃,戰略目標和企業遠景等。企業在運作時必須得跟長期計劃聯系起來。這里又涉及到了一個長期計劃與短期計劃的規劃問題,什么問題呢?就是說一個企業的分公司從營業額的角度講,任務是完成了,贏利了,但實際上它沒有完成公司的目標,因為它的核心目標沒達到,公司在年終總結時會說,在公司的戰略棋盤上,你這個分公司沒有意義,你掙錢多有什么意義?公司今年的新產品想在市場銷售,你沒有去為它打開市場局面,而花時間在其他的項目上。所以完成計劃并不等于沒有偏移目標。
另外企業需要有遠大的遠景。遠大的理想是成功的磁石。
這兒有個故事。一個建筑工地上有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幢高樓。”第三個人邊干哼著歌,他的笑容很燦爛開心:“我們正在建設一個城市。”十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里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是前二個人的老板。三個原來是一樣境況的人,對一個問題的三種不同的回答,展現了他們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可能采取的行動準則。十年后還在砌墻的那位胸無大志,當上工程師的那位理想比較現實,成為老板的那位志存高遠。最終不同的價值觀念決定了他們各自的命運:想得最遠的走得也最遠,沒有想法的只能在原地踏步。其實企業戰略也是如此,因此戰略要把握好行業的制高點,才能一舉而成。
再跟大家講一個有趣的問題:某人廉價購進一批質地優良的汗衫,去阿拉伯沙漠地區出售,問題是這趟買賣大約包含哪幾項成本?有很多人回答說包含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等等。可是教授卻說:你們有沒有看過阿拉法特穿過汗衫呀?那兒的太陽太毒了,穿汗衫會被曬壞的。這個故事里最大的成本就是無知!
所以我們講一個好的企業戰略,至少應包括三個要素,首先必須基于對未來的看法,任何事情首先都是假設,然后再產生定義、定理,最后是演繹的過程,這跟我們做數學題目是差不多的。我們所學的最重要的是形成一個完整成熟的思維過程。其次,是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哪里,獲取短缺能力的方式是什么?第三,是決定做什么,確定我們的競爭領域在哪里,用什么樣的路線或策略去做。
毛澤東主席曾經寫過一本書,叫《論持久戰》,目前許多企業高層人員都讀過這本書。為什么呢?毛澤東的戰略研究很透徹。做企業也像當年打日本鬼子,它既不能速勝,也不會“亡國”,就是一個持久戰的過程。戰略的制定是要經實踐驗證的。毛澤東在制定持久戰戰略的時候也沒說過要打八年,八年是實踐得出來的。所以我想作為企業家,他不是預言家,只能靠實踐一步步地去做,但我們能夠客觀地說,這不是短期能夠結束的。所以做管理,我們的知識一定要博,眼界一定要寬。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企業生命周期與《論持久戰》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