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的工資水平上升 中國制造面臨成本壓力
長期以來,中國永進(音譯)公司一直把燈具和家具等賣給沃爾瑪等零售商,并賺取相當的利潤。但最近這家公司的利潤減少到5%,只相當于14年前它在東莞開廠時的一半。
這是為什么呢?勞動力短缺迫使公司提高工資。去年該公司的工資成本增加了40%,職工月薪達到160美元。即便如此,永進公司還是招不到足夠的人手。公司總裁說:“干這行需要大量勞動力,現在公司問題嚴重。”
中國不是擁有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嗎?今非昔比了。如今從南方的紡織品和玩具工廠,到北京、上海的公司總部和研發中心,最大的難題就是招收和留住員工。
廣東省有250萬工作職位空缺,而江蘇、浙江和山東等省也面臨合格職員短缺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位學者指出:“以前,人們總說中國有無限的勞動力。而現在應該改成,中國的勞動力供應是有限的。”
有關中國勞動力短缺的報告出現于2004年底,但企業認為這只是暫時現象。現在,員工更替率和工資成本的大幅增長,正使跨國公司及其供應商們相信,中國的游戲規則將永久性地改變。
隨著中國境內的工資水平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差距逐漸縮小,美國和其他市場的消費者將開始感受到價格提高的壓力。正如美國花旗銀行所說,“中國勞動力成本的繼續增加,即使是以適當的幅度,也很可能造成全球性的通貨膨脹。”
這些因素最終會迫使中國升級整個工業基礎,以生產利潤更高的產品。而工資的不斷增加,也正在中國培養出一個跨國公司的目標消費階層。
工資問題已開始影響企業在中國的運營方式。美國企業重新考慮為工廠選址:是否深入內地(因為內地的工資水平和土地價格較低);是否要走得更遠,到越南或印尼等低成本國家去?高勞動力成本已使一些制造商遠離較發達的中國城市,例如上海和蘇州。
截至目前,中國生產率的提高還能抵消工資上漲的影響。但經濟學家表示,生產率的提高將越來越難,那些利潤受損的制造商,被迫抬高產品價格是早晚的事。中國仍然會是世界工廠。但世界需要適應這個工廠工資的無情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