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遭遇摘牌的警告 UT斯達康成“困頓的鷹”
新華網浙江頻道3月31日電 和陳天橋依靠網絡游戲一樣,吳鷹依靠小靈通一舉成功,但他們的公司在取得第一個成功之后,卻不能接連成功,這說明中國新興科技公司缺乏持續發展的能力。
一度以納斯達克寵兒姿態出現在公眾面前的UT斯達康,最近兩年內卻連續被納斯達克警告要把它趕回家。
3月23日,UT斯達康發布公告稱,3天前該公司收到了納斯達克的摘牌警告,原因是UT斯達康尚未提交2005年度的年報。
UT斯達康不是第一次受到這種待遇。2005年4月7日,UT斯達康同樣因為沒有準時提交年報,被納斯達克警告。直到4月15日,提交年報后,UT斯達康才免予被摘牌。
UT斯達康對2005年年報無法及時提交的解釋是,該公司董事會下屬的審計委員會正在調查一家印度客戶的合同及一些相關交易,同時還未完成2005年合并財務報表。
被警告之后,UT斯達康已經向納斯達克要求舉行聽證會。UT斯達康中國區總裁吳鷹也已經做好去美國的準備,避免公司因摘牌而退市。
業界認為,UT斯達康退市的可能性極小,同時普遍認為UT斯達康2005年已經巨虧,2005年第三季度,該公司虧損已經高達4.027億美元。
“主營業務(小靈通)受損以后,UT斯達康一直還未找到新的盈利點。”安邦資訊研究部主管賀軍認為這是該公司處于困境的主要原因。
這家公司的命運與同樣在納斯達克上市,依靠網絡游戲發跡的盛大一樣,當主營業務風光不再、光環褪去之后,不得不被迫轉型,而一旦作出轉型的決定,回過頭來,看得時候,卻又發現自己先天不足,轉型實屬不易。
困頓的鷹
作為公司的掌舵者,吳鷹這次罕見地以“事務繁忙”、“上市公司不能隨便發言”為由拒絕了媒體的采訪要求。
1995年9月吳鷹和同伴在杭州創辦了UT斯達康。兩年后,他們依靠小靈通一舉成名。隨著小靈通在中國的蓬勃發展,UT斯達康2000年的營業額已經高達3.69億美元,隨后在納斯達克上市,吳鷹一躍成為電信業新貴。
從1997年至2004年,UT斯達康的小靈通業務長盛不衰。這7年中,UT斯達康業務范圍擴大到寬帶設備、無線通訊設備、手機和用戶終端設備、個人通訊部和服務這五大領域。但是7年間,UT斯達康幾乎全部營業額和利潤來自小靈通,即使在小靈通業務已經增長乏力的2004年,其前三季度,公司小靈通設備和手機的營業額占UT斯達康全部營業額的90%。
小靈通的好日子還能過多長?UT斯達康的下一步在哪里?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吳鷹。
吳鷹首先選擇了3G,并砸下10多億元的投資,不料收獲甚微,公司也沒有財力繼續押寶3G。上馬不久,UT斯達康撤銷了3G部門。
吳鷹對寬帶業務寄予厚望,他告訴記者,UT斯達康認為今后2-3年電信行業最大的驅動力不是3G,而是寬帶的應用。而且他們已經開發出具有顛覆性的新技術。他看中的是IPTV。
在IPTV還并沒有給UT斯達康帶來滾滾財源之時,UT斯達康的生存環境卻急劇惡化。2005年初,由于中國的固話運營商對下一代通訊(3G)的預期,減少了對小靈通的投資,導致在2004年占到UT斯達康整體收入63%的小靈通業務,到2005年前三季度已經只占公司整體收入的33%,虧損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
回憶起一年前,吳鷹曾在記者面前立下豪言,“UT斯達康只做兩件事情,一個是寬帶,一個是無線。我們不僅提供這些服務,而且要讓這些產品就像水、電一樣便宜,這是我們的理想。”
他預計依靠這兩大業務的發展,2008年UT斯達康將要實現100億美元營業額的目標。
但是目前UT斯達康市值僅7.32億美元(2006年3月27日數據),而最近12個月(截止2005年9月30日)的年營業額僅30余億美元。
相比另一家在小靈通市場上亦曾經風光無限的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UT斯達康的抗風險能力也只能自嘆弗如。小靈通亦曾是中興通訊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然而當小靈通市場萎縮的時候,中興通訊的業績卻并沒有發生明顯的下降。后者得益于多元化的發展策略和過硬的綜合素質,以及國際化戰略。
一位UT斯達康的離職員工告訴記者,UT斯達康如今身陷困境,有三個原因。第一,缺乏研發能力,無核心競爭力。在取得第一桶金后,沒有順勢為取得第二桶金做準備。第二,公司管理不到位,內部員工責任推諉情況嚴重。第三,UT斯達康還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公司,還沒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
繼續押寶小靈通
面臨這樣的局面,UT斯達康不得不加大對小靈通業務的依賴。
小靈通的網絡設備業務是UT斯達康無線業務的主要部分,2005年前三季度UT斯達康的無線業務營業額3.71億美元,僅占其全部營業額的16%,而2004年前三季度UT斯達康無線業務營業額為11.76億美元,占其全部營業額的60%。UT斯達康認為劇烈下降的原因在于小靈通產品進入成熟期。
與此相應的是UT斯達康的小靈通手機業務亦在不斷下滑。由2004年前三季度5.92億美元滑落到2005年前三季度營業額的3.80億美元,無論是銷售數量還是平均價格都在下降。由此可見,小靈通業務普遍受到了產品周期的限制,其營業額下降趨勢嚴重。
即便如此,UT斯達康依舊預計能夠維持其在無線業務的市場地位,并穩定無線業務的收入。根據UT斯達康2006年工作計劃,公司繼續推進轉型,確定三大核心業務:無線、寬帶和終端。小靈通仍為公司重點業務之一,UT斯達康主要力推QBOX(俗稱“靈通無繩”)這一新產品。
吳鷹不放棄小靈通業務的做法得到信產部電信研究院研究員范玉鐘的認同。范玉鐘認為,2005年中國固定電話新增用戶中,仍有近六成來自新增小靈通用戶。到2005年底,全國小靈通用戶超過8500萬戶,預計到2006年底,這一數字將達1億戶。中國有10多億人口,現在只有4億人用手機,小靈通依靠其低廉的價格,可以爭取的低端客戶群仍舊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同時,小靈通業務目前仍是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增長的最主要來源,占兩者收入增長的65%左右,固話運營商絕對不會讓小靈通業務消失。2006年兩大固網運營商對小靈通將持續投入,用于優化網絡。
范玉鐘認為,即便目前由于3G政策不明朗,運營商需要在3G和小靈通方面權衡投資,目前不敢對小靈通大規模追加投資。那么等到3G牌照頒發之后,小靈通和3G將長期并存,固網運營商還是需要考慮到3億多小靈通用戶群怎么向3G過渡,固網運營商對小靈通設備的需求依然旺盛。如何將小靈通用戶轉移到3G上,UT斯達康的小靈通業務還有很長一段路可以走下去。因此只要UT斯達康能度過現在的艱難時期,未來在小靈通業務上仍舊有很多業務可以做。
期待IPTV
吳鷹冀望于通過IPTV等寬帶設備和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拓展,2006年能實現盈利。但是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的IPTV市場容量還不大,現在談“回報”還為時太早。
2003年中興通訊開始研發IPTV的時候,吳鷹已經注意到這個技術帶來的市場前景。等到2006年吳鷹將IPTV定位為公司“重中之重”第一主營業務發展時,UT斯達康在中國市場遇到的競爭局面,早已經不是3年前可以相比。
目前中國IPTV市場的設備提供商主要是中興通訊、華為和UT斯達康。據悉,自2004年以后,西門子、阿爾卡特等國際電信業巨頭也加入到了中國市場的競爭當中來。
根據瑞銀證券發布的IPTV專題研究報道,目前在中國IPTV市場排名第一的是中興通訊。中興通訊IPTV&多媒體產品總經理俞義方告訴記者,中興通訊IPTV研發人員就超過1000多人,各個環節投入都比較大。目前中興通訊在全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占到60%以上,并壟斷了云南和江蘇等省的市場。毫無疑問,在沿海等發達省份和地區的競爭中,UT斯達康遇到的都是惡戰。
吳鷹認為UT斯達康在IPTV業務上大有可為指出,原因是UT斯達康IPTV國際業務增長速度比較快。目前,在日本有500萬用戶,在美國有10萬用戶的規模,吳鷹認為公司在美國和日本市場的成功可以移植到中國市場。根據公司公告,UT斯達康寬帶設備2005年前三季度營業額4.226億美元,而2004年前三季度為1.48億美元,公司解釋其增長的原因是完成了與日本電信的iAN8000產品合同的收入確認。
但IPTV國內市場的情況的確不容樂觀。信產部電信研究院龐衛國認為,中國IPTV市場用戶基礎薄弱,現在談市場盈利是不現實的事情。“當IPTV的技術標準未定,商業模式不明確,相關政策模糊,例如電信法是否消除政策障礙等等因素還未可知的情況下,只能說IPTV目前還處于探索性的起步階段。電信部門和廣電部門有必要真正坐下來談一談,尋找這個行業的市場機會,才能將這個市場真正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