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與現代管理
2006-03-25 09:58:42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題記:
此處謂的中國文化,指的是在中國流傳了2000多年的孔子“六藝”之教(《詩》、《書》、《禮》、《樂》、《易》、《春秋》)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思想,F代管理,則是指近二、三百年來起源于西方,發展于全世界,廣泛應用于各類組織中的現代管理理論、經驗和方法。
相比中國文化,當前大眾對現代管理理的興趣顯然要濃厚得多,兩者地位一冷一熱,形同冰火。然而作者深知二者思想之深淺廣狹實不可同日而語,無奈將其放到一起,是希望將現代管理做為一個臺階,借這個臺階引導讀者認識中國文化,理解、體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對中國文化入門。
上個世紀初,馬一浮先生提出“六藝統攝于一心”“六藝該攝一切學術”“西來學術亦統于六藝”,深得中國文化的精髓。本專欄內容淺陋,可聊做馬浮先生這個觀點的一個注腳。希望有心的讀者深入體會之,更歡迎與同道師友共同探討、互相指正。
一、承載中國文化的孔子六藝之教
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集前人之大成,承前啟后的孔子,就是以六藝教人,而中國文化的精神和思想,也包含在六藝之中。
那么,六藝之教的目的和內容分別是什么呢?我們可以從《莊子·天下篇》及《禮記·經解》了解個大概:
《莊子·天下篇》曰:“《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
心之所之謂之志!对姟肥怯脕硎惆l、表達感情的?鬃釉弧霸姡梢耘d,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書》道政事,講的是為政治國的道理!抖Y》講人的行為規范,用來規定、約束人的行為!稑贰肥谷说那楦械靡员磉_、疏導,讓人內心和諧、社會和諧!兑住访魈斓,研究自然現象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洞呵铩访魅耸拢瑢俎o比事,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評價褒貶正名定分,研究人類社會的組織與運行。
那么,六藝之教的結果會是怎么樣的呢?受六藝之教的人會有什么表現呢?
《經解》中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凈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進入一個國家,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對國民的教化怎么樣。國民為人溫柔平和、純樸厚道,是《詩》教的結果;為人通達、善于處理事務,是《書》教的結果;豁達博大、平易善良,是《樂》教的結果;能夠澄心靜慮、察于精微,是《易》教的結果;嚴肅認真、節儉收斂、莊重恭敬,是《禮》教的結果;善于以往事為鑒,是《春秋》之教的結果。
上面是正面的情況,如果在某方面強調得過頭,則會出現流弊、失誤,出現不好的結果:
《經解》曰:“《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
《詩》教偏差,使人愚笨、迂腐、易被愚弄;《書》教偏差,使人虛妄不實、說謊話;《樂》教偏差,使人奢侈;《易》教偏差,使人狡詐、互相傷害;《禮》教偏差,使人變得煩瑣、啰嗦;《春秋》教偏差,使人破壞秩序、亂倫犯上。
實際上,六藝本身并沒有差錯,但學習的人根據自己的個性有所偏重,走過了頭,不得其中正,就會出現上面的偏差。這也是孔子所深憂的。
這種偏差在近現代是很普遍的,現代人所謂“反思”的“中國文化的弱點”“中國人的劣根性”,大都集中反映在這些方面,實際上這些不是中華文化的弱點,而是人性本身教化無方所導致的流弊、失誤。
“六藝”之教的好處和可能出現的流弊,可以從梁漱溟先生《中國文化要義》對中國人特點的總結中可見一斑。
而真正地深于六藝之教,其結果應該是:
“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于《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于《樂》者也;結晶精微而不賊,則深于《易》者也;恭儉莊重而不煩,則深于《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于《春秋》者也!
二、中國文化對管理的認識
隨著現代管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管理首先是對人的管理,馬斯洛的五層需要理論表現得尤其突出。實際上,中國文化從根本上關心的就是對人的管理、人的自我管理,以“人心”、“人情”為管理的對象和出發點,進而形成了一整套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和方法。
《經解》說“圣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其意也。必知其情,辟于其義,明于其利,達于其患,然后能為之!
管理者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企業,使之團結成為一家。必須要了解人情,讓他們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曉以利害,這樣才能做到。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所謂人情,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等各種各樣的情緒、感覺和欲望,出自人的本能。每個人都不需要學習而具有人情。
“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十義!
義是人的行文規范,不同角色、不同崗位上的人都要遵守相應的行為規范。對于行為規范,具體的要求古今雖有差異,但遵守大家公認的規范這一思想是一致的。
“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
友好誠信,稱為人利;ハ酄帄Z廝殺,就是人禍。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焉。死亡貧困,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人心之大端也!
食色是人的大欲、死亡貧困是人的大惡,對人的行為都有巨大的影響。以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人情是人行為的最根本的出發點,對人的行為有巨大的影響。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
“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
管理人就要了解人情,管理人情。管理人情,首先要能把人情顯露出來。中國文化中,是通過禮讓人情以適當的方式徹底顯露出來的。(馬東方)
此處謂的中國文化,指的是在中國流傳了2000多年的孔子“六藝”之教(《詩》、《書》、《禮》、《樂》、《易》、《春秋》)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思想,F代管理,則是指近二、三百年來起源于西方,發展于全世界,廣泛應用于各類組織中的現代管理理論、經驗和方法。
相比中國文化,當前大眾對現代管理理的興趣顯然要濃厚得多,兩者地位一冷一熱,形同冰火。然而作者深知二者思想之深淺廣狹實不可同日而語,無奈將其放到一起,是希望將現代管理做為一個臺階,借這個臺階引導讀者認識中國文化,理解、體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對中國文化入門。
上個世紀初,馬一浮先生提出“六藝統攝于一心”“六藝該攝一切學術”“西來學術亦統于六藝”,深得中國文化的精髓。本專欄內容淺陋,可聊做馬浮先生這個觀點的一個注腳。希望有心的讀者深入體會之,更歡迎與同道師友共同探討、互相指正。
一、承載中國文化的孔子六藝之教
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集前人之大成,承前啟后的孔子,就是以六藝教人,而中國文化的精神和思想,也包含在六藝之中。
那么,六藝之教的目的和內容分別是什么呢?我們可以從《莊子·天下篇》及《禮記·經解》了解個大概:
《莊子·天下篇》曰:“《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
心之所之謂之志!对姟肥怯脕硎惆l、表達感情的?鬃釉弧霸姡梢耘d,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書》道政事,講的是為政治國的道理!抖Y》講人的行為規范,用來規定、約束人的行為!稑贰肥谷说那楦械靡员磉_、疏導,讓人內心和諧、社會和諧!兑住访魈斓,研究自然現象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洞呵铩访魅耸拢瑢俎o比事,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評價褒貶正名定分,研究人類社會的組織與運行。
那么,六藝之教的結果會是怎么樣的呢?受六藝之教的人會有什么表現呢?
《經解》中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凈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進入一個國家,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對國民的教化怎么樣。國民為人溫柔平和、純樸厚道,是《詩》教的結果;為人通達、善于處理事務,是《書》教的結果;豁達博大、平易善良,是《樂》教的結果;能夠澄心靜慮、察于精微,是《易》教的結果;嚴肅認真、節儉收斂、莊重恭敬,是《禮》教的結果;善于以往事為鑒,是《春秋》之教的結果。
上面是正面的情況,如果在某方面強調得過頭,則會出現流弊、失誤,出現不好的結果:
《經解》曰:“《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
《詩》教偏差,使人愚笨、迂腐、易被愚弄;《書》教偏差,使人虛妄不實、說謊話;《樂》教偏差,使人奢侈;《易》教偏差,使人狡詐、互相傷害;《禮》教偏差,使人變得煩瑣、啰嗦;《春秋》教偏差,使人破壞秩序、亂倫犯上。
實際上,六藝本身并沒有差錯,但學習的人根據自己的個性有所偏重,走過了頭,不得其中正,就會出現上面的偏差。這也是孔子所深憂的。
這種偏差在近現代是很普遍的,現代人所謂“反思”的“中國文化的弱點”“中國人的劣根性”,大都集中反映在這些方面,實際上這些不是中華文化的弱點,而是人性本身教化無方所導致的流弊、失誤。
“六藝”之教的好處和可能出現的流弊,可以從梁漱溟先生《中國文化要義》對中國人特點的總結中可見一斑。
而真正地深于六藝之教,其結果應該是:
“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于《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于《樂》者也;結晶精微而不賊,則深于《易》者也;恭儉莊重而不煩,則深于《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于《春秋》者也!
二、中國文化對管理的認識
隨著現代管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管理首先是對人的管理,馬斯洛的五層需要理論表現得尤其突出。實際上,中國文化從根本上關心的就是對人的管理、人的自我管理,以“人心”、“人情”為管理的對象和出發點,進而形成了一整套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和方法。
《經解》說“圣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其意也。必知其情,辟于其義,明于其利,達于其患,然后能為之!
管理者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企業,使之團結成為一家。必須要了解人情,讓他們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曉以利害,這樣才能做到。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所謂人情,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等各種各樣的情緒、感覺和欲望,出自人的本能。每個人都不需要學習而具有人情。
“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十義!
義是人的行文規范,不同角色、不同崗位上的人都要遵守相應的行為規范。對于行為規范,具體的要求古今雖有差異,但遵守大家公認的規范這一思想是一致的。
“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
友好誠信,稱為人利;ハ酄帄Z廝殺,就是人禍。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焉。死亡貧困,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人心之大端也!
食色是人的大欲、死亡貧困是人的大惡,對人的行為都有巨大的影響。以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人情是人行為的最根本的出發點,對人的行為有巨大的影響。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
“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
管理人就要了解人情,管理人情。管理人情,首先要能把人情顯露出來。中國文化中,是通過禮讓人情以適當的方式徹底顯露出來的。(馬東方)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中國文化的管理思想--以禮治情 明分使群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