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策劃業務,關于上當受騙
2005-11-21 14:49:05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當策劃成為一項業務,成為交易商品時,很多人說:一些策劃公司是騙子!理由是:投入與回報嚴重不成比例,甚至走到錯誤方向,損失慘重。
其實,分辨一個策劃公司是不是合適伙伴,有幾個角度:
1、策劃公司的主要力量投向哪里?是投向個人的宣傳,還是投向客戶?
一位鼎鼎大名的“策劃大師”說:如果我不能成功炒作自己,我怎么能成功炒作客戶的產品?這是一句很漂亮的話,看起來有道理,其實是歪理!一個人再有能力,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他把80%的精力投到本公司或本人的宣傳炒作,即意味著他只有20%的精力投到產品策劃上。客戶付出100%的成本,回報甚至20%都不到。
2、“我們不僅有策劃公司,而且手下有銷售公司。我們既懂策劃,又懂市場,實力很強!”
這句話只是一句“廣告語”,是策劃公司的差異化策略。船板上綁一雙軍靴、兩對飛機翅膀,并不表示他就是“海、陸、空”三軍縱隊。有這么多業務方向,意味著精力分散。把幾個方面同時都做得很好的,幾乎沒有!多方面都不強,不如精做一個方向。據我所知:如果把一個產品做好,鋪到全國,年銷售額至少5000萬。也就是說,只要策劃公司做好一個自己的產品,根本用不著去給別人做策劃。客戶把年銷售幾千萬、幾個億的大單,壓寶到策劃大師身上,本身是很大的冒險!成功率不會超過10%(九死一生)。
3、任何一個項目的策劃價值,都應該從具體的東西上體現出來:產品賣點、報紙廣告、電視片或者地面活動。
最高明的策劃,是制定出一種贏利模式:是高舉高打,是招商,是地面促銷,是會務營銷,還是最近較活躍的“砍刀手法”。
如果只是一味的談自己的想法,那也只是想法而已。人人都有想法,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策劃。這種想法也許是可實行的,也許是“UFO”(根本落不到地面)。關于三株,腦白金,養生堂,中脈,能出幾十本書、幾百篇文章來談。但是,做出來的沒幾個人。
4、怎樣鑒別策劃大師?先要看策劃大師怎樣包裝自己?
不外乎:1、出書; 2、報刊上發文章; 3、踴躍出席各種論壇、峰會; 4、掛一堆大頭銜(別人給的或自封的)。國內某“策劃大師”,至少出了四本書,都是正規出版社。與客戶談判前,先摔出兩本鎮住對方。有人“客觀”評價:XXX這個人其實很聰明。肯定聰明,不聰明能去做騙子嗎?聰明不用到正道,更危險。最好也是最費力的鑒別方式是:去問對方服務過的客戶,去調查底細。(精明的經銷商,從來不相信商家,產品賣得好不好,親自去對方的樣板市場調查。)
5、一個產品的成功,主要因素在于企業操盤手自身。這么多年,這么多成功產品,有幾個是策劃大師做出來的?
有個別策劃人贏得了企業的信任,企業也愿意把他舉出來,有利于本產品的造勢宣傳。在北京就有個別幾個,已經難得了。
把自己的大腦棄之不用,完全依賴于“外腦”,結果好不到哪里去。
死人最多的地方是醫院,死人最多的醫院是腫瘤醫院。企業沒毛病最好,有小毛病久拖,也會成大病。自己有絕癥,產品死掉是正常的。所以,企業還是要更注重自身的修煉,別過分相信電線桿上的“神醫世家”。
以上,并不否定“策劃”這個核心環節。企業與策劃人,應該好好協調雙方的角色。彈琴給知音,那是高山流水;不是知音,可能就是對牛彈琴,不如早點一拍兩散。企業覺得上當受騙了,一般不會大肆宣傳,自己覺得丟人。所以策劃大師依然橫行江湖,飯量越吃越大。
此外:有三種企業做保健品,死亡率相對較高:1、國有企業;2、做慣了藥品的藥企;3、外行入道。
其實,分辨一個策劃公司是不是合適伙伴,有幾個角度:
1、策劃公司的主要力量投向哪里?是投向個人的宣傳,還是投向客戶?
一位鼎鼎大名的“策劃大師”說:如果我不能成功炒作自己,我怎么能成功炒作客戶的產品?這是一句很漂亮的話,看起來有道理,其實是歪理!一個人再有能力,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他把80%的精力投到本公司或本人的宣傳炒作,即意味著他只有20%的精力投到產品策劃上。客戶付出100%的成本,回報甚至20%都不到。
2、“我們不僅有策劃公司,而且手下有銷售公司。我們既懂策劃,又懂市場,實力很強!”
這句話只是一句“廣告語”,是策劃公司的差異化策略。船板上綁一雙軍靴、兩對飛機翅膀,并不表示他就是“海、陸、空”三軍縱隊。有這么多業務方向,意味著精力分散。把幾個方面同時都做得很好的,幾乎沒有!多方面都不強,不如精做一個方向。據我所知:如果把一個產品做好,鋪到全國,年銷售額至少5000萬。也就是說,只要策劃公司做好一個自己的產品,根本用不著去給別人做策劃。客戶把年銷售幾千萬、幾個億的大單,壓寶到策劃大師身上,本身是很大的冒險!成功率不會超過10%(九死一生)。
3、任何一個項目的策劃價值,都應該從具體的東西上體現出來:產品賣點、報紙廣告、電視片或者地面活動。
最高明的策劃,是制定出一種贏利模式:是高舉高打,是招商,是地面促銷,是會務營銷,還是最近較活躍的“砍刀手法”。
如果只是一味的談自己的想法,那也只是想法而已。人人都有想法,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策劃。這種想法也許是可實行的,也許是“UFO”(根本落不到地面)。關于三株,腦白金,養生堂,中脈,能出幾十本書、幾百篇文章來談。但是,做出來的沒幾個人。
4、怎樣鑒別策劃大師?先要看策劃大師怎樣包裝自己?
不外乎:1、出書; 2、報刊上發文章; 3、踴躍出席各種論壇、峰會; 4、掛一堆大頭銜(別人給的或自封的)。國內某“策劃大師”,至少出了四本書,都是正規出版社。與客戶談判前,先摔出兩本鎮住對方。有人“客觀”評價:XXX這個人其實很聰明。肯定聰明,不聰明能去做騙子嗎?聰明不用到正道,更危險。最好也是最費力的鑒別方式是:去問對方服務過的客戶,去調查底細。(精明的經銷商,從來不相信商家,產品賣得好不好,親自去對方的樣板市場調查。)
5、一個產品的成功,主要因素在于企業操盤手自身。這么多年,這么多成功產品,有幾個是策劃大師做出來的?
有個別策劃人贏得了企業的信任,企業也愿意把他舉出來,有利于本產品的造勢宣傳。在北京就有個別幾個,已經難得了。
把自己的大腦棄之不用,完全依賴于“外腦”,結果好不到哪里去。
死人最多的地方是醫院,死人最多的醫院是腫瘤醫院。企業沒毛病最好,有小毛病久拖,也會成大病。自己有絕癥,產品死掉是正常的。所以,企業還是要更注重自身的修煉,別過分相信電線桿上的“神醫世家”。
以上,并不否定“策劃”這個核心環節。企業與策劃人,應該好好協調雙方的角色。彈琴給知音,那是高山流水;不是知音,可能就是對牛彈琴,不如早點一拍兩散。企業覺得上當受騙了,一般不會大肆宣傳,自己覺得丟人。所以策劃大師依然橫行江湖,飯量越吃越大。
此外:有三種企業做保健品,死亡率相對較高:1、國有企業;2、做慣了藥品的藥企;3、外行入道。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特許經營與代理、經銷的區別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