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羅森塔爾效應
2005-10-13 15:45:07 來源:中國人力資源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作過一個有趣實驗:他在某高校考察時,隨意從每班抽了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氏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后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這一現象后來就被稱作“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證明了三個道理:第一,人的智商和能力是可以通過外力“激活”的;第二,信任和期望是“激活”人們智商和能力的基本要素;第三,人才資源貴在開發。
前面說的那18名學生是羅氏在各個班隨意抽的,因此并非“全都是智商型人才”。然而他們一旦認為自身的價值被發現并被別人重視了,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自豪感又會形成強大持久的動力,促使他們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在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羅森塔爾效應是信任和期望心理的共鳴現象。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領導對下屬投入更多的信任和期望,領導與下屬就會產生“信任共鳴”,下屬就能得以發揮出最大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最佳的工作業績。許多高明的領導在給下屬交辦任務時,總是信任地放手讓下屬按照他們自己的意圖干,結果下屬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以超常發揮,工作都干得很漂亮;有的領導布置工作時總是擔心下屬干不好,反復叮嚀,再三囑咐,結果下屬思想包袱很重,工作縮手縮腳,事情辦得往往不太理想,個人的才干也遭到壓抑。
“羅森塔爾效應”還讓我們明白了:人才資源是“開發”出來的。羅氏列出的18人之所以后來真的成為人才,一是被羅氏“激活”了他們的“天分”,二是學校和社會都把他們作為“智商型人才”進行了重點的培養,說到底他們是被“開發”出來的。任何“人才”都不是先天固有的,領導者的責任就是將普通人開發、培養成有用之才。領導者要充分地信任和理解身邊的各類人才、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敢于把他們放到風口浪尖上去摔打,放到重要崗位去磨礪,這樣才能使他們迅速成“才”。(聶杭軍)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領導錦囊:尋找缺位管理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