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經銷商不愿出名?
簡而言之,就是經銷商老板不愿意出頭,不愿意宣傳自己。凡事總有個原因的,這個問題的原因在那里呢?筆者對此進行了一些分析研究,以于各位經銷商朋友共探討。
■對宣傳成本的認識誤區
廠家的業務人員在與經銷商老板的溝通過程中,喜歡故意擴大廠家在宣傳上的投入,以及宣傳系統的復雜性,三十萬拍的廣告片會說成是二百萬拍出來的,二百萬的央視廣告費用會說成一千萬。其實,廠家人員喜歡說這些的原因也很簡單,意在向經銷商證明廠家的實力和專業度。但是,廠家是經銷商主要的學習對象,也是最主要的影響對象。長此以往,廠家人員對宣傳方面的高成本高技術的說辭就給經銷商帶來一個印象,就是宣傳自己的成本是很高的,技術層面也是很復雜的。
所以,經銷商老板有時候自己一掂量,自己辛辛苦苦干上一年,還頂不上廠家拍支廣告片的錢,可見對外宣傳,建立自己的品牌這活不是經銷商所能玩得起,玩得轉的。另外,人對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一般都保持一個謹慎和防備的心態,經銷商對品牌建立及宣傳方面所知甚少,往往只知道這是個燒錢的事,自己可不想燒這份錢。所以我們會經常看到經銷商會三番五次的要求廠家多投廣告,多增加宣傳力度,但絕不會自己掏腰包為自己宣傳宣傳,即便是經銷商當前有個免費的自身宣傳的機會,出于安全起見,不會輕易接受,經銷商們往往會想,眼前的這個免費宣傳沒準是個套呢?后面也許還會有點什么東西在后面,再說了,宣傳是個很復雜的事,不會這么簡單和廉價的。眼前的宣傳雖然是免費,往往就有可能是老鼠拖鐵鏟,大頭在后面呢!安全第一,這樣的好機會你找別的經銷商去吧。
■缺乏針對性的經銷商宣傳方案
有時候,不是經銷商不愿意出名。不宣傳自己,而是當前的許多品牌建立和品牌傳播的是以生產企業為藍本設計的,與經銷商本身的現實情況貼合度很差,這些方案對經銷商來說,太復雜了,運作周期也太長了,關鍵的是需要投入的東西太多了,實在是玩不轉,玩不起;還有,經銷商喜歡短線操作,投入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見到回報,對外宣傳的回報一般很難在短期內看到收益,并且所需要耗費的精力還不小,想來想去,也就算了吧。
缺少合適的經銷商自身宣傳方案設計(包括短線的收益方案),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許多經銷商在宣傳方面的熱情。
■社會安全問題
經銷商雖然說也是有公司,大小也算個企業。但是,這與真正意義上的正規企業還是不一回事,正規企業是一個群體,是群體就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自身防護能力。而經銷商的公司大多規模很小,核心人物也就是經銷商老板自己,作為一個個人,自身的防護能力是很差的,更為重要的是,當前的社會安定狀況尚沒有那到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仇富的人很多,許多人喜歡和有錢人過不去,政策讓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一小部分往往就變成另外一部分惡人關注的對象,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宣傳自己的公司也就是宣稱自己有錢,這個信息一旦被傳播出去,招來的賊恐怕要比招來的新廠家要多,若是在全國范圍內宣傳自己,那豈不是把全國的賊都招了來?綜合個人安全和社會狀況的角度來考慮,還是守財別露財吧!哭哭窮總是安全些的,別四處張揚,讓某些人盯上。
■錢賺的不地道
以筆者自身的經銷商經歷和大量的經銷商采訪來看,經銷商的利潤至少有一半來自桌子下面的運作,例如竄貨,截留廠家的市場費用,伙同廠家業務人員貪污銷售費用,夸大貨品損耗,偷稅漏稅,做假帳,不給員工辦理保險等等等等。如果是完全合法的做生意,估計經銷商賺的錢也不會比一個高級白領多到那里去。
這些桌子下面的東西之所以得到發展和運用,與其安全隱秘的生存環境是密不可分的。若是一旦宣傳起自己來,名氣一大,自然會被一些政府職能部門所關注,那就麻煩了------。別的不說,光把業務經營正規化陽光化,就差不多就要了經銷商的命了。
■平衡員工的待遇問題
有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在同樣等級的前提下,經銷商下屬員工的收入要比廠家員工的收入低不少,低成本的用人策略是絕大多數經銷商所堅持的。同時,還得平衡員工的情緒。并且,在許多經銷商看來,宣傳自己就是一種實力的體現,宣傳自己賺的多;或者是有能力賺。然而,這個老板賺的多與員工的低待遇就形成了矛盾。所以,經銷商老板在員工面前總是聲稱現在生意不好做,錢越來越難賺了,三天兩頭還會演個小戲,說這里虧了一筆。那里虧了一筆,其實意在緩解員工的情緒,平衡員工的低待遇問題。
對此,經銷商斷然不會宣傳自己的實力和贏利能力。反而,哭窮,幾乎是每一個經銷商老板所具備的基本職業技能之一,哭窮的目的有很多種,至少哄員工是其中的一種。
■不愿意承擔社會責任
成名就得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有時侯不管你是想不想承擔,總有些部門或是個人總會找上門來的,贊助的,募捐的,支持的-------讓你推也不是,應也不是,干脆少惹這些麻煩事,也就別那個名了,出頭的椽子先爛,還是躲在后面比較安全。
經銷商之所以不愿意宣傳自己,首要因素還是源自于國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大家推崇悶聲發大財,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能不出頭就別出頭,站到臺上雖然能接到鮮花,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瞄準目標。再加上目前絕大多數營銷專家,品牌專家們都一窩蜂的聚集在為企業服務這條船上,很少有專家對經銷商認真分析研究,并拿出真正適合經銷商的宣傳方案,經銷商也無從接受到相關的指導和信息,先是不想宣傳自己,再加上不會宣傳自己,自然也就是對宣傳這事提不起來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