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圣經:虛擬團隊須實行有形管理
2005-08-08 15:07:39 來源:IT時代周刊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虛擬團隊”可以在最少成本、最低風險的前提下,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但這一切有賴于科學的“有形管理”
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李 健(供《IT時代周刊》專稿)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以in-formation(信息)、idea(創意)和intelligence(智慧 )為代表的網絡經濟使“虛擬團隊”(Virtual Team)成了組織發展的新趨勢和管理層關注的焦點。
虛擬團隊看似神秘,但實際上可能就活躍在你身邊:他們可能是咨詢顧問、企業營銷活動的策劃師、網頁制作人員……他們不是你每天都能見面、坐在同一辦公室并肩工作的同事,他們通過Internet、電話、傳真或者網絡視頻來與你進行頻頻溝通。他們由一批專業人才組成,呼之即來,來之能戰。你不擁有他們,但可調用他們的知識和經驗;你不是他們的老板,卻要像老板一樣管理和協調他們。
虛擬團隊依賴信息技術實現遠程溝通,能夠在相當程度上實現“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但也使得團隊管理與協調問題更加復雜化,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管理失控。面對這種無形的團隊,唯有依靠有形的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形散而神聚”!
清晰的計劃組織
你必須讓成員對工作建立全景式了解,如虛擬團隊的整體工作目標和時間計劃、進程中的關鍵管控點、以及個人工作與其他成員間的分工關系與任務鏈接點等。在總體工作框架下,使每名成員明確自己的職責定位,不僅使他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個人工作在整個組織中的意義、自我評估工作進度,還有助于營造團隊氛圍。
創建信任氛圍
虛擬團隊管理的核心問題是信任的建立和維系。
首先,高科技惟有高接觸,才能建立起高信任。網絡時代最常見的失誤是企圖在純粹的數字化中建立信任。試想,當你聯系的對象都是數字化代碼或單純的電郵地址,你怎么能給予對方信任呢?網絡經濟中的最大悖論就是:組織的虛擬程度越高,人們對人情味的需求就越強烈,其成員愈是需要見面。就算是視頻會議,如果能讓開會的人彼此熟知屏幕上的影像是誰,開起來將更容易,也更有生產力。
其次,信任需要界限。無限的信任既不現實,也不合理。因此必須對組織進行重新建構,改變過去層層下達任務的方式,轉而建立任務封閉式的獨立工作單元,使虛擬團隊成員在各自的領域內充分發揮知識結構優勢,進行創造性的活動。當然,這種封閉式工作單元必須及時跟上市場、客戶和技術的變化,形成一種不斷學習的文化氛圍。
調整成員角色定位
虛擬團隊成員一般以知識型員工居多,遠程管理使得組織的監督與控制功能弱化,傳統的“員工”定位在這里是行不通的。我們需要對成員重新定位,把他們從“勞動者”角色轉為“會員”角色。作為會員,他們需簽訂會員協議,享有相應的權利和責任,最重要的是參與管理。成員歸屬的對象也不應是某個“地方”,而是由所有團隊成員組成的一個虛擬的“社區”。應當注意營造團隊的“社區”氛圍,允許成員自由交流,彼此成為朋友和伙伴。
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團隊的運作,僅僅依靠信任關系的維系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起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首先,信而有約。在給予充分信任的同時,必須保證個體目標和整個團隊目標的一致性,以契約的形式明確成員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等。其次,在把握虛擬團隊成員組成特點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各虛擬成員的需要,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
建立團隊激勵機制的最大困難在于難以衡量個體的業績,這也意味著在虛擬團隊管理中,往往需要把激勵機制建立在團隊產出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激勵要有對團隊內部的刺激,通過把個人收益和團隊業績結合起來,促使成員在創建團隊績效中更加努力工作。
跨文化管理與協調
組建虛擬團隊特別是全球化的跨組織虛擬團隊,出現文化沖突不可避免。為此,首先可以通過文化敏感性培訓,讓成員了解文化差異的狀況,以及可能帶來的相應問題;其次,在尊重成員個體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加強團隊文化建設,形成與整體目標一致的團隊文化。此外,促進信息標準化,通過與工作有關的程序、方法的標準化,可獲得一定范圍內的統一性,有利于溝通。例如規定成員每天至少接收兩次E-mail,以解決因作息時間不同而導致的信息反饋延遲;再如,在與工作有關的信件中,盡量使用標準格式,從而避免因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問題。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由秀才買柴談企業文化人修煉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