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004-05-20 15:05:29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有位大學畢業年方20多歲的女孩,放著安安穩穩的公司白領不做,卻擺弄起了石頭,當上了出售觀賞石店鋪的女老板,還在藏龍臥虎的上海觀賞石圈子里頗有了些名氣。
近日,在上海首屆觀賞石拍賣會上,我見到了這位女玩石家——魏燁小姐。這場拍賣會在多倫路文化街邊上的一幢商廈四樓進行,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堪稱是滬上觀賞石圈子的一次群英會,而身材小巧的魏燁更是瞪著一雙大眼,興奮地關注著拍賣會的進程——她也有兩件觀賞石參與拍賣,遠遠望去,在一大群中老年男性玩石家中間,站著這樣的一個女孩,確實顯得十分引人注目。
魏燁的“雅石軒”在商廈的三樓,店鋪不大,正應了“室雅何須大”,四壁玻璃架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千姿百態的各色石頭,而嬌柔嫵媚的魏燁置身其間,頓令人生出“剛柔并濟”、“以柔克剛”的感嘆。
“第一次見了我的人,都要問我這個問題:你一個女孩子為什么會玩石頭呢?”魏燁爽朗地笑著,邊說還邊打著手勢,臉上的表情也很豐富。“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曾經連續一個多月,在晚上夢見自己在揀石頭,我想應該是自己同石頭有緣分吧。這件事情,信不信由你們,反正確是真事!”
凌晨兩點,她在天橋上拜師
從小生長于陜西西安渭水岸邊的魏燁,一心向往著江南的人杰地靈,于是在1991年,縱橫千里橫貫東西,考入東海邊的寧波大學。魏燁讀的是財會專業,1995年大學畢業后,她輾轉來到上海,在一家公司里覓得一個財務的職位。但從小獨立性很強而天性又喜歡闖蕩的魏燁,不久又同幾位老鄉一起去了深圳,在那里她還是干財務的老本行,在待了有大半年后,她發現這兒還是沒有太多容自己施展身手的空間,所以她就告別特區,從南至北,去了位于遼沈平原的沈陽,之后才又再次來到上海。這次她在沈陽電纜廠駐滬辦事處當了一名銷售員。
魏燁的銷售業績也是可圈可點的,她為電纜廠銷掉了200多萬元的產值,按照規定應該可以分到10%的銷售提成,結果卻沒有真正兌現,這就讓魏燁覺得不順心了,她開始想著另謀生計。正巧有一次她路過江陰路花鳥市場,一下就被里面一些攤位上的觀賞石給迷住了,她在那里流連忘返,臨走還買了幾塊小石頭帶回家去。接下去就發生了連續一個多月夢中揀石頭的奇事,在夢想的驅使下,一個念頭在魏燁心中升騰起來——何不就去做這石頭的買賣呢?
膽子奇大的魏燁辭了職,去五角場附近的黑山路市場擺起了買賣石頭的攤位,那是在1999年。對觀賞石完全外行的魏燁多少有點冒失地闖進了這個圈子,這里同樣有著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一個月下來,魏燁叫苦不迭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高價格批進來的石頭摻著假的和次的,又根本賣不出去。一些好心的朋友就來開導魏燁,要想在在這一行里立足,還得拜師學藝。
有朋友介紹魏燁拜一位精通風礪石的觀賞石界前輩任老先生為師,魏燁還清楚地記得那天的情形。事先約定見面的地點在滬西工人文化宮附近的一座人行天橋上,時間是晚上10點整。魏燁懷著一顆虔誠之心早早地來到了橋上,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街上的行人越來越稀少,轉眼就過了子夜午時,可哪里有任老先生的影子。心亂如麻的魏燁開始胡思亂想起來,猜測著各種的可能性。忽然她想起了當年張良拜黃石公為師得到《太公兵法》的典故,也是在這樣的月黑風高之夜,也是在一座橋上。性格堅韌的魏燁堅信任老先生不會失約,于是她還是苦苦地等著,直等到上下眼皮開始打架。猛得她意識到眼前似乎有個影子在晃動,魏燁急忙睜大眼睛張望,只見一位老先生正晃晃悠悠地向自己走來,那不是任老先生是誰!魏燁一看手表已是第二天凌晨2點了。
見到站在寒風里直打顫的女孩,任老先生是既驚又喜,在為女孩的一片誠心感動之外,又覺過意不去。在以后的日子里,任老先生更為魏燁的悟性和人品所打動,故而毫無保留的將一身本領傾囊相授,魏燁得老先生之衣缽,從此得以在觀賞石這個圈子里登堂入室。
俠女闖天關,新疆內蒙任我行
魏燁第一次去內蒙古大草原收購石頭是在99年的8、9月份。跟著任老先生到了內蒙古的左旗后,面對著一望無垠的戈壁沙漠和清澈得近乎透明的白云藍天,魏燁的心弦顫動不已。
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她目睹了“風吹草低見牛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以前只在書本上才能讀到的壯麗圖景。
“啊呀,當時呀我確實激動得不得了,多么蘭的天多么白的云,在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可能看得到。”魏燁眉飛色舞地談著那第一次的經歷,“平時我愛看武俠小說,常常自比為書里的俠女,人在江湖嘛。就說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吧,書里對蒙古草原和蒙古人的描寫曾很是吸引著我,不過去了以后,對那里有了切身了解后,才發現書里的描寫其實是美化了的。”“我們租了三輛北京吉普到當地牧民住的蒙古包里去收購,因為戈壁灘上全是流沙,車輪常打滑還容易爆胎,非常難駕馭,又特別耗費汽油,所以必須多備些車子。從一個蒙古包到另一個鄰居那兒,你知道有多長的路程嗎?嘿,足足有40公里!那次我們和一家牧民談妥了價錢,誰知到了半夜他們卻反悔了,死活不愿意成交。于是我們只好離開,從凌晨4點出發,去最近的一個蒙古包,沙漠上的風如刀子,我們是又冷又餓,車子里只剩可跑30多公里的汽油,一路上還擔心遇上狼群,所以好幾個人擠在一輛車子里,相互取暖相互壯膽。當時我真是好害怕,心里想著也不要什么好石頭了,還是讓我趕緊回上海去吧。上午8點我們總算幸運地到達了目的地,一見到了自己心愛的石頭后,剛才的害怕擔心就全拋到九霄云外去了。”魏燁回憶起那次的歷險臉上涌起一股紅暈,還用手捂著心口,一副余悸未消的模樣。
第一次去內蒙古魏燁就收購到了2噸好石頭,以后她每年總要去好幾次,而每次都是孤身一人,深入戈壁沙漠。一般的程序是在左旗將收購來的石頭打包后運到銀川,再通過火車托運回上海。“其實在內蒙古,最受不了的是吃,那兒全是羊油,我就最恨這股羊騷臭了,所以每次去都自備了菜油和面包干糧。”魏燁用手在鼻子前用力地煽了幾下。
“我還一個人去了新疆,去過哈密、烏魯木齊,今年三月,我還駕著吉普從新疆一氣跑到了內蒙古。在新疆收購石頭的日子純粹是不安定,那里的戈壁灘大沙漠進去了就不容易出來,我去的那天聽說剛有餓狼群過去。聽當地人介紹,往往有人晚上好好的在沙漠里支起帳篷睡覺,第二天就不見影了——被流沙埋進了沙漠里。幸好這些都沒讓我碰上。”魏燁感慨地連連嘆著氣。
新疆內蒙古之外,魏燁還去過安徽的靈壁縣靈山去找靈壁石——那是中國的四大名石之首。說來有趣,在找石頭的過程中,一旦發現"目標",像她這樣嬌小玲瓏的女孩居然可以將幾十斤重的石頭獨自搬著走,這在平時是難以想象的。
1999年魏燁經手了5噸石頭,去年則是10噸,今年情況稍差些,但也有好幾噸。短短三年不到,魏燁擺弄過的石頭就有20來噸。
經營之道
論到經營之道,魏燁仍是侃侃而談并無保留。
突出個性 魏燁說,做石頭生意和其他任何經營一樣,要有自己的個性。可以專做某一類的石頭,或者如能發現一個獨特的石頭品種,那就更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對于顧客看中的石頭,魏燁總是盡量準確地告訴他們這塊石頭的一些數據,像里氏硬度、化學結構等等,提供給他們參考。魏燁還不喜歡給石頭命名,她認為這會限制顧客對石頭的想象力。魏燁平時給顧客還價的余地只有5%,因為她開出的價碼已經比較低了。她的獨特之處在于:不求高利潤,只希望打出自己的品牌。對一些圈子里的朋友,她還有意出讓一些利潤,她明白自己剛在這個圈子里立足,現在最需要的是夯實基礎。經營其實就像做人一樣,做人講的是人品,經營求的是創品牌。她的顧客大多是老顧客相互介紹來的,由此可見做生意重在一個口碑。
童叟無欺 對于90歲、40歲、15歲這些不同年齡段的顧客,魏燁的態度是一樣的。甚至于對老人和小孩,她還會有意讓出一些利潤。曾有位75歲的老伯伯來魏燁店里買石頭,魏燁瞧他的年齡都和自己爺爺相仿了,就請他在一堆小石頭里隨便挑一塊去,免費贈送,結果這位老伯偏偏挑中了其中最好的一塊,魏燁雖說心里有點舍不得,但想到不能對顧客食言,就還是慷慨的讓老伯拿走了這塊石頭。
最好的留下 魏燁的幾十噸石頭基本都流向了市場沒有出現滯銷,可還有一小部分給魏燁藏了起來,這些恰是最好的最有收藏價值的石頭。把一般的石頭賣出去,最好的留下,因為好的觀賞石是一種“資源性”商品,存世的只會越來越少,因而能夠保值增值。而好的石頭可以有100、1000倍甚至更大的利潤,所以這樣做石頭買賣不會虧。
“我就是上海人了”
“去內蒙古新疆收購石頭時,當地人都把我當成上海人,他們見了我都說:上海大老板來了。”魏燁的普通話流利而清脆,但她有時會突然插上幾句略顯生澀的上海話,“我的上海閑話是洋涇浜,不過一般的上海閑話我都能聽懂,除了一些特別‘土’的上海方言。”魏燁早已將自己視為道道地地的上海人了,“我就是上海人了,天南海北去了那么多地方,覺得還是上海最有發展前途、最適合像我這樣沒有一點背景的外來者。今后我會在上海長期定居。”魏燁憧憬著自己的未來,她表示,“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力爭做到這一行里最好的,如果做不到最好,我就會一如既往地干下去,直到實現這個‘最好’的目標。只有當我做到‘最好’了,才有可能考慮再去干其他的行當。”魏燁堅信,自己終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時日,用她的話來說,那只是“早晚的事”!
近日,在上海首屆觀賞石拍賣會上,我見到了這位女玩石家——魏燁小姐。這場拍賣會在多倫路文化街邊上的一幢商廈四樓進行,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堪稱是滬上觀賞石圈子的一次群英會,而身材小巧的魏燁更是瞪著一雙大眼,興奮地關注著拍賣會的進程——她也有兩件觀賞石參與拍賣,遠遠望去,在一大群中老年男性玩石家中間,站著這樣的一個女孩,確實顯得十分引人注目。
魏燁的“雅石軒”在商廈的三樓,店鋪不大,正應了“室雅何須大”,四壁玻璃架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千姿百態的各色石頭,而嬌柔嫵媚的魏燁置身其間,頓令人生出“剛柔并濟”、“以柔克剛”的感嘆。
“第一次見了我的人,都要問我這個問題:你一個女孩子為什么會玩石頭呢?”魏燁爽朗地笑著,邊說還邊打著手勢,臉上的表情也很豐富。“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曾經連續一個多月,在晚上夢見自己在揀石頭,我想應該是自己同石頭有緣分吧。這件事情,信不信由你們,反正確是真事!”
凌晨兩點,她在天橋上拜師
從小生長于陜西西安渭水岸邊的魏燁,一心向往著江南的人杰地靈,于是在1991年,縱橫千里橫貫東西,考入東海邊的寧波大學。魏燁讀的是財會專業,1995年大學畢業后,她輾轉來到上海,在一家公司里覓得一個財務的職位。但從小獨立性很強而天性又喜歡闖蕩的魏燁,不久又同幾位老鄉一起去了深圳,在那里她還是干財務的老本行,在待了有大半年后,她發現這兒還是沒有太多容自己施展身手的空間,所以她就告別特區,從南至北,去了位于遼沈平原的沈陽,之后才又再次來到上海。這次她在沈陽電纜廠駐滬辦事處當了一名銷售員。
魏燁的銷售業績也是可圈可點的,她為電纜廠銷掉了200多萬元的產值,按照規定應該可以分到10%的銷售提成,結果卻沒有真正兌現,這就讓魏燁覺得不順心了,她開始想著另謀生計。正巧有一次她路過江陰路花鳥市場,一下就被里面一些攤位上的觀賞石給迷住了,她在那里流連忘返,臨走還買了幾塊小石頭帶回家去。接下去就發生了連續一個多月夢中揀石頭的奇事,在夢想的驅使下,一個念頭在魏燁心中升騰起來——何不就去做這石頭的買賣呢?
膽子奇大的魏燁辭了職,去五角場附近的黑山路市場擺起了買賣石頭的攤位,那是在1999年。對觀賞石完全外行的魏燁多少有點冒失地闖進了這個圈子,這里同樣有著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一個月下來,魏燁叫苦不迭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高價格批進來的石頭摻著假的和次的,又根本賣不出去。一些好心的朋友就來開導魏燁,要想在在這一行里立足,還得拜師學藝。
有朋友介紹魏燁拜一位精通風礪石的觀賞石界前輩任老先生為師,魏燁還清楚地記得那天的情形。事先約定見面的地點在滬西工人文化宮附近的一座人行天橋上,時間是晚上10點整。魏燁懷著一顆虔誠之心早早地來到了橋上,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街上的行人越來越稀少,轉眼就過了子夜午時,可哪里有任老先生的影子。心亂如麻的魏燁開始胡思亂想起來,猜測著各種的可能性。忽然她想起了當年張良拜黃石公為師得到《太公兵法》的典故,也是在這樣的月黑風高之夜,也是在一座橋上。性格堅韌的魏燁堅信任老先生不會失約,于是她還是苦苦地等著,直等到上下眼皮開始打架。猛得她意識到眼前似乎有個影子在晃動,魏燁急忙睜大眼睛張望,只見一位老先生正晃晃悠悠地向自己走來,那不是任老先生是誰!魏燁一看手表已是第二天凌晨2點了。
見到站在寒風里直打顫的女孩,任老先生是既驚又喜,在為女孩的一片誠心感動之外,又覺過意不去。在以后的日子里,任老先生更為魏燁的悟性和人品所打動,故而毫無保留的將一身本領傾囊相授,魏燁得老先生之衣缽,從此得以在觀賞石這個圈子里登堂入室。
俠女闖天關,新疆內蒙任我行
魏燁第一次去內蒙古大草原收購石頭是在99年的8、9月份。跟著任老先生到了內蒙古的左旗后,面對著一望無垠的戈壁沙漠和清澈得近乎透明的白云藍天,魏燁的心弦顫動不已。
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她目睹了“風吹草低見牛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以前只在書本上才能讀到的壯麗圖景。
“啊呀,當時呀我確實激動得不得了,多么蘭的天多么白的云,在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可能看得到。”魏燁眉飛色舞地談著那第一次的經歷,“平時我愛看武俠小說,常常自比為書里的俠女,人在江湖嘛。就說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吧,書里對蒙古草原和蒙古人的描寫曾很是吸引著我,不過去了以后,對那里有了切身了解后,才發現書里的描寫其實是美化了的。”“我們租了三輛北京吉普到當地牧民住的蒙古包里去收購,因為戈壁灘上全是流沙,車輪常打滑還容易爆胎,非常難駕馭,又特別耗費汽油,所以必須多備些車子。從一個蒙古包到另一個鄰居那兒,你知道有多長的路程嗎?嘿,足足有40公里!那次我們和一家牧民談妥了價錢,誰知到了半夜他們卻反悔了,死活不愿意成交。于是我們只好離開,從凌晨4點出發,去最近的一個蒙古包,沙漠上的風如刀子,我們是又冷又餓,車子里只剩可跑30多公里的汽油,一路上還擔心遇上狼群,所以好幾個人擠在一輛車子里,相互取暖相互壯膽。當時我真是好害怕,心里想著也不要什么好石頭了,還是讓我趕緊回上海去吧。上午8點我們總算幸運地到達了目的地,一見到了自己心愛的石頭后,剛才的害怕擔心就全拋到九霄云外去了。”魏燁回憶起那次的歷險臉上涌起一股紅暈,還用手捂著心口,一副余悸未消的模樣。
第一次去內蒙古魏燁就收購到了2噸好石頭,以后她每年總要去好幾次,而每次都是孤身一人,深入戈壁沙漠。一般的程序是在左旗將收購來的石頭打包后運到銀川,再通過火車托運回上海。“其實在內蒙古,最受不了的是吃,那兒全是羊油,我就最恨這股羊騷臭了,所以每次去都自備了菜油和面包干糧。”魏燁用手在鼻子前用力地煽了幾下。
“我還一個人去了新疆,去過哈密、烏魯木齊,今年三月,我還駕著吉普從新疆一氣跑到了內蒙古。在新疆收購石頭的日子純粹是不安定,那里的戈壁灘大沙漠進去了就不容易出來,我去的那天聽說剛有餓狼群過去。聽當地人介紹,往往有人晚上好好的在沙漠里支起帳篷睡覺,第二天就不見影了——被流沙埋進了沙漠里。幸好這些都沒讓我碰上。”魏燁感慨地連連嘆著氣。
新疆內蒙古之外,魏燁還去過安徽的靈壁縣靈山去找靈壁石——那是中國的四大名石之首。說來有趣,在找石頭的過程中,一旦發現"目標",像她這樣嬌小玲瓏的女孩居然可以將幾十斤重的石頭獨自搬著走,這在平時是難以想象的。
1999年魏燁經手了5噸石頭,去年則是10噸,今年情況稍差些,但也有好幾噸。短短三年不到,魏燁擺弄過的石頭就有20來噸。
經營之道
論到經營之道,魏燁仍是侃侃而談并無保留。
突出個性 魏燁說,做石頭生意和其他任何經營一樣,要有自己的個性。可以專做某一類的石頭,或者如能發現一個獨特的石頭品種,那就更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對于顧客看中的石頭,魏燁總是盡量準確地告訴他們這塊石頭的一些數據,像里氏硬度、化學結構等等,提供給他們參考。魏燁還不喜歡給石頭命名,她認為這會限制顧客對石頭的想象力。魏燁平時給顧客還價的余地只有5%,因為她開出的價碼已經比較低了。她的獨特之處在于:不求高利潤,只希望打出自己的品牌。對一些圈子里的朋友,她還有意出讓一些利潤,她明白自己剛在這個圈子里立足,現在最需要的是夯實基礎。經營其實就像做人一樣,做人講的是人品,經營求的是創品牌。她的顧客大多是老顧客相互介紹來的,由此可見做生意重在一個口碑。
童叟無欺 對于90歲、40歲、15歲這些不同年齡段的顧客,魏燁的態度是一樣的。甚至于對老人和小孩,她還會有意讓出一些利潤。曾有位75歲的老伯伯來魏燁店里買石頭,魏燁瞧他的年齡都和自己爺爺相仿了,就請他在一堆小石頭里隨便挑一塊去,免費贈送,結果這位老伯偏偏挑中了其中最好的一塊,魏燁雖說心里有點舍不得,但想到不能對顧客食言,就還是慷慨的讓老伯拿走了這塊石頭。
最好的留下 魏燁的幾十噸石頭基本都流向了市場沒有出現滯銷,可還有一小部分給魏燁藏了起來,這些恰是最好的最有收藏價值的石頭。把一般的石頭賣出去,最好的留下,因為好的觀賞石是一種“資源性”商品,存世的只會越來越少,因而能夠保值增值。而好的石頭可以有100、1000倍甚至更大的利潤,所以這樣做石頭買賣不會虧。
“我就是上海人了”
“去內蒙古新疆收購石頭時,當地人都把我當成上海人,他們見了我都說:上海大老板來了。”魏燁的普通話流利而清脆,但她有時會突然插上幾句略顯生澀的上海話,“我的上海閑話是洋涇浜,不過一般的上海閑話我都能聽懂,除了一些特別‘土’的上海方言。”魏燁早已將自己視為道道地地的上海人了,“我就是上海人了,天南海北去了那么多地方,覺得還是上海最有發展前途、最適合像我這樣沒有一點背景的外來者。今后我會在上海長期定居。”魏燁憧憬著自己的未來,她表示,“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力爭做到這一行里最好的,如果做不到最好,我就會一如既往地干下去,直到實現這個‘最好’的目標。只有當我做到‘最好’了,才有可能考慮再去干其他的行當。”魏燁堅信,自己終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時日,用她的話來說,那只是“早晚的事”!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羅正年:站在時代浪尖上舞蹈的人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