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年:站在時代浪尖上舞蹈的人
2004-05-20 15:05:06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1992年,羅正年時為希望集團首任總經理。這位川中漢子懷揣著希望集團100萬元資金和打開華東市場的軍令狀,第一次踏上上海這片土地。他的面前,是嘉定區馬陸鎮寶安公路旁兩幢簡陋的養豬場。
在這里,他將開始延續他一生的上海之行。
當時,這塊土地就如上海的縮影。令外人費解的方言,林立的國營企業和林立的煙囪,擁擠得象罐頭一般的公交車,暗仄的亭子間,還有對外地人不加掩飾的鄙夷。要知道,上海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還要等到好幾年以后。可羅正年不能等待。就在那兩幢養豬場里,上海希望飼料公司有些蕭索地成立了。這是羅正年搶灘上海擴張計劃的開始之地,發軔之舉。現實的簡陋造就了羅正年想象的大膽。
羅正年的腦海中勾勒著這樣一幅藍圖:在一個特定區域內,私營企業眾匯合流,共謀發展。一股強勁而嶄新的經濟力量奔流在上海的市場。想到這里,羅正年熱血沸騰。這個來上海尚不足1年的外來者,以其超越常人的膽識和才智,向當地領導提出了他的大膽設想,并獲得理所當然的熱切回應。就這樣,1993年,希望私營經濟城由羅正年的構想變成了現實。一大批優秀的私營企業集結馬陸鎮私營城,創造著可觀的財富。而各區縣的紛紛效法,更是使上海灘上刮起了一股私營旋風。外來資金和外來人才的匯集而至,又使私營經濟得到了發展和認同,成為日后上海崛起的一股動力。羅正年自是令人刮目相看,而他的作為更使人相信:時勢造英雄,反之亦然。
要知道,此時風光無限的羅正年,也經歷過一段極端苦悶的日子。那時侯,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彈簧:受擠壓愈甚,迸發能量越大。因此,血氣方剛的羅正年懷著變革的強烈渴望和對現實的無比悲哀,離開了那家管理僵化、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而在此之前,身為副廠長的他曾兩次毛遂自薦,以全部家當折價兩萬元抵押要求出任廠長,承諾在三年內將企業產值、利潤、職工收入翻番,可他的一腔熱忱最終換來的卻是徹底的心寒。這就使得羅正年第一次面見希望集團老總時說出了這樣的話:“如果你們想創建全國性的企業集團,想成為大陸的李嘉誠,那我愿意幫你們。”
他的豪氣令人折服,他的“夙興夜寐,無一日之懈”更令人敬佩。幾年間,他在全國組建起八家希望分公司,每個公司當年產值都上億元。他南下上海所創建的希望私營城,更是讓“希望”名聲大噪。短短三年時間,希望企業一躍成為全國民營企業之執牛耳者。
羅正年為他人作嫁衣數年之久,但他心里知道,這里不是終點,這里的所得不是他冒著風險離開國企的真正原因。于是,在1994年,羅正年離開希望集團,開始親手創業。從此,哪怕將失去所擁有的一切,哪怕還得回歸起點由零開始,哪怕形容枯槁心力交瘁,羅正年不再回頭。
二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1994年,在上海灘重立門戶的羅正年懷抱的正是這樣一種雄心。但那時,他已大不如前,身上僅有9000元。他在滬太經濟區注冊成立上海展望飼料有限公司時,還是靠50萬元借貸款。就在那以后的兩個月里,他僅憑一紙營業執照,跑遍華東五省,先后與五家企業談合資搞聯營,但都一一告敗。
這是羅正年最艱難的時期,彈盡糧絕卻又禍不單行。他駕著借來的小車停靠在路邊小憩,竟被一位打瞌睡司機駕駛的東風車撞得稀爛。與此同時,他屬下20名伙伴眼看就要成為一群無家可歸的人。
就在他面臨走投無路之際,一根“救命稻草”伸向了他。一位同行老板突然登門造訪,向他開出極為蠱惑人心的條件,只要他肯“重作馮婦”,出任總經理職位,便可得到100萬元酬勞。那晚,羅正年輾轉反側,徹夜無眠。前途未卜的創業,唾手可得的財富;20年的創業之夢,舉步維艱的困境……,在他心里無休無止地爭斗糾纏。這一夜漫長無比。從在國企的日子到現在的窘境,羅正年覺得自己似乎又重頭來了一遍。然而,第二天清晨當羅正年推開南窗時,他已有了決定。
1994年10月8日,展望公司的飼料產品終于在上海金山飼料廠以代加工方式投放市場,擂響了展望公司創業的戰鼓。此后,展望的發展也正如羅正年所期望的那樣一飛沖天,勢不可當。此后不久,羅正年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公司——上海展望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繼而又成立上海展望集團,啟動了“展望農牧發展工程”。頓時,蜚聲業界。
僅僅4年時間,展望就擁有10家分公司,年產值達四億元,產品覆蓋全國22個省市。至此,飛快膨脹的展望已占據中國畜牧產業的半壁江山。然而,1997年,展望集團遭遇低谷。由于企業擴張過快,管理無法跟上,展望公司掛牌后,竟被人搶先注冊了商標。一場裹挾中國飼料市場的慘烈的品牌大戰煙消云散之后,雖然展望最終捍衛了名譽,卻在經濟上遭受了重創。若干年后,羅正年提起這件事時談笑風生,氣定神閑。經歷了如此疾風迅雷之后,在他看來,生命永遠只是一個等待完成的“零”。走完一圈后,一切仍得重頭開始。所以,羅正年在1998年作出了令人驚詫的決定:逐步放棄飼料業務,轉向生物科技。
此時,展望在中國飼料業已是排名前列的大型集團,而中國的生物科技行業只能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羅正年的決定招來非議在所難免,舍本逐末、揀了芝麻丟了西瓜……,諸如此類的評語不絕于耳。羅正年的思緒又飄回川中,飄回上世紀80年代自己為之奉獻了整個青春的那家國企。當年的國企副廠長之職令多少人仰慕妒忌,放棄它又令多少人扼腕嘆息或彈冠相慶。可誰能想到10年之后,羅正年站立在黃浦江畔長袖善舞;誰又能想到10年之后,羅正年再次墜入兩難或者決斷的選擇?!
眼光高遠的人成就大事,常以壯士斷腕之氣勢。羅正年謂之“不舍不得”。
三
1998年,展望集團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嚴格地說,是一位員工。這也許是中國企業有史以來聘任的級別最高的員工。
50多歲的波西曼博士是世界知名的生物科技專家,曾任聯合國糧農組織動物營養專家,也是前任美國大豆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兼畜牧技術主任。他與展望集團簽定了一個為期5年的合約。此前,他和羅正年有過一次長談。談話并無拘束,因而沒有刻意地局限在業務之內。所以,當羅正年以朋友身份將自己或坎坷困頓、或大起大落的經歷和從中悟得的為人之道、為業之道和盤托出時,波西曼博士折服了。一個出色的企業家必須具備出色的個人魅力。對于這個“事業無窮年”的外國人而言,這一切很難使他不為之動容。
波西曼博士開始了他在展望集團的高級技術主管任職生涯。而他的到來,也是對展望的實力無可辯駁的再一次證明。給展望集團帶來國際上最先進生物科學技術和信息的波西曼博士,無疑成了展望手中的一把利刃,成了羅正年壯大事業的最得力助手。幾年間,波西曼博士為展望集團主持開發了“展望生命蛋”這樣大名鼎鼎的產品,最近,新開發的糖尿病康復食品“唐人健”膠囊也已面市。
在這些成果直觀影響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羅正年以其先見之明和大膽作為在這一回人才引進上的捷足先登。這一事實傳遞給人們一個信息:謀求國際化合作,更好地把握全球經濟的脈動,這才是未來企業立足與發展之本。在這點上,羅正年搶得了先機。
四
羅正年至今無法掩飾他在人才使用上曾經有過的痛心疾首。由于那次品牌戰,大量人才從展望流失。偌大一個展望集團,最后只剩下一名中層干部。每次念及于此,羅正年總是懊悔不已:“我沒能當好一根串起人才珍珠的金線。”這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促使他曾先后五次在多個省市展開大規模的招聘活動,并在企業內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不惜血本地對員工特別是青年骨干進行培養。在他看來,對人才的獲得更重于對財富的擁有。今天,他的麾下始終人才濟濟,他的展望集團擁有令同行眼紅的人才根基。這未嘗不是對自己曾經失策的一種補償。
采訪即將結束時,羅正年請記者幫助他尋求一名展望集團的總裁。他希望自己退居董事長職位,安心于企業的宏觀擘畫。羅正年坦言:私營企業因其私有性質,決策上很容易造成獨斷專行、剛愎自用。所以,他希望有一個事業心強烈、品行端正的股肱之才代替自己,成為展望集團新的管理者。當然,他尋找總裁還有另一個原因:為了展望,他已耗費太多的心血。他覺得自己無法做到“旁觀者清”。誠然,一個出色的企業家不應該全身心投入行政事務。他應該時刻以客觀的“冷眼”打量自己的事業,以尺得失,以發蒙覆。
縱觀羅正年的每一次創舉,都有一個狂飆突進時代的烙印。不難看出,羅正年的大氣與深厚,使他作為一名企業家有了獲得成功的可能,而更宏大的原因在于,他是一位站在時代浪尖上舞蹈的人。
在這里,他將開始延續他一生的上海之行。
當時,這塊土地就如上海的縮影。令外人費解的方言,林立的國營企業和林立的煙囪,擁擠得象罐頭一般的公交車,暗仄的亭子間,還有對外地人不加掩飾的鄙夷。要知道,上海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還要等到好幾年以后。可羅正年不能等待。就在那兩幢養豬場里,上海希望飼料公司有些蕭索地成立了。這是羅正年搶灘上海擴張計劃的開始之地,發軔之舉。現實的簡陋造就了羅正年想象的大膽。
羅正年的腦海中勾勒著這樣一幅藍圖:在一個特定區域內,私營企業眾匯合流,共謀發展。一股強勁而嶄新的經濟力量奔流在上海的市場。想到這里,羅正年熱血沸騰。這個來上海尚不足1年的外來者,以其超越常人的膽識和才智,向當地領導提出了他的大膽設想,并獲得理所當然的熱切回應。就這樣,1993年,希望私營經濟城由羅正年的構想變成了現實。一大批優秀的私營企業集結馬陸鎮私營城,創造著可觀的財富。而各區縣的紛紛效法,更是使上海灘上刮起了一股私營旋風。外來資金和外來人才的匯集而至,又使私營經濟得到了發展和認同,成為日后上海崛起的一股動力。羅正年自是令人刮目相看,而他的作為更使人相信:時勢造英雄,反之亦然。
要知道,此時風光無限的羅正年,也經歷過一段極端苦悶的日子。那時侯,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彈簧:受擠壓愈甚,迸發能量越大。因此,血氣方剛的羅正年懷著變革的強烈渴望和對現實的無比悲哀,離開了那家管理僵化、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而在此之前,身為副廠長的他曾兩次毛遂自薦,以全部家當折價兩萬元抵押要求出任廠長,承諾在三年內將企業產值、利潤、職工收入翻番,可他的一腔熱忱最終換來的卻是徹底的心寒。這就使得羅正年第一次面見希望集團老總時說出了這樣的話:“如果你們想創建全國性的企業集團,想成為大陸的李嘉誠,那我愿意幫你們。”
他的豪氣令人折服,他的“夙興夜寐,無一日之懈”更令人敬佩。幾年間,他在全國組建起八家希望分公司,每個公司當年產值都上億元。他南下上海所創建的希望私營城,更是讓“希望”名聲大噪。短短三年時間,希望企業一躍成為全國民營企業之執牛耳者。
羅正年為他人作嫁衣數年之久,但他心里知道,這里不是終點,這里的所得不是他冒著風險離開國企的真正原因。于是,在1994年,羅正年離開希望集團,開始親手創業。從此,哪怕將失去所擁有的一切,哪怕還得回歸起點由零開始,哪怕形容枯槁心力交瘁,羅正年不再回頭。
二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1994年,在上海灘重立門戶的羅正年懷抱的正是這樣一種雄心。但那時,他已大不如前,身上僅有9000元。他在滬太經濟區注冊成立上海展望飼料有限公司時,還是靠50萬元借貸款。就在那以后的兩個月里,他僅憑一紙營業執照,跑遍華東五省,先后與五家企業談合資搞聯營,但都一一告敗。
這是羅正年最艱難的時期,彈盡糧絕卻又禍不單行。他駕著借來的小車停靠在路邊小憩,竟被一位打瞌睡司機駕駛的東風車撞得稀爛。與此同時,他屬下20名伙伴眼看就要成為一群無家可歸的人。
就在他面臨走投無路之際,一根“救命稻草”伸向了他。一位同行老板突然登門造訪,向他開出極為蠱惑人心的條件,只要他肯“重作馮婦”,出任總經理職位,便可得到100萬元酬勞。那晚,羅正年輾轉反側,徹夜無眠。前途未卜的創業,唾手可得的財富;20年的創業之夢,舉步維艱的困境……,在他心里無休無止地爭斗糾纏。這一夜漫長無比。從在國企的日子到現在的窘境,羅正年覺得自己似乎又重頭來了一遍。然而,第二天清晨當羅正年推開南窗時,他已有了決定。
1994年10月8日,展望公司的飼料產品終于在上海金山飼料廠以代加工方式投放市場,擂響了展望公司創業的戰鼓。此后,展望的發展也正如羅正年所期望的那樣一飛沖天,勢不可當。此后不久,羅正年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公司——上海展望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繼而又成立上海展望集團,啟動了“展望農牧發展工程”。頓時,蜚聲業界。
僅僅4年時間,展望就擁有10家分公司,年產值達四億元,產品覆蓋全國22個省市。至此,飛快膨脹的展望已占據中國畜牧產業的半壁江山。然而,1997年,展望集團遭遇低谷。由于企業擴張過快,管理無法跟上,展望公司掛牌后,竟被人搶先注冊了商標。一場裹挾中國飼料市場的慘烈的品牌大戰煙消云散之后,雖然展望最終捍衛了名譽,卻在經濟上遭受了重創。若干年后,羅正年提起這件事時談笑風生,氣定神閑。經歷了如此疾風迅雷之后,在他看來,生命永遠只是一個等待完成的“零”。走完一圈后,一切仍得重頭開始。所以,羅正年在1998年作出了令人驚詫的決定:逐步放棄飼料業務,轉向生物科技。
此時,展望在中國飼料業已是排名前列的大型集團,而中國的生物科技行業只能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羅正年的決定招來非議在所難免,舍本逐末、揀了芝麻丟了西瓜……,諸如此類的評語不絕于耳。羅正年的思緒又飄回川中,飄回上世紀80年代自己為之奉獻了整個青春的那家國企。當年的國企副廠長之職令多少人仰慕妒忌,放棄它又令多少人扼腕嘆息或彈冠相慶。可誰能想到10年之后,羅正年站立在黃浦江畔長袖善舞;誰又能想到10年之后,羅正年再次墜入兩難或者決斷的選擇?!
眼光高遠的人成就大事,常以壯士斷腕之氣勢。羅正年謂之“不舍不得”。
三
1998年,展望集團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嚴格地說,是一位員工。這也許是中國企業有史以來聘任的級別最高的員工。
50多歲的波西曼博士是世界知名的生物科技專家,曾任聯合國糧農組織動物營養專家,也是前任美國大豆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兼畜牧技術主任。他與展望集團簽定了一個為期5年的合約。此前,他和羅正年有過一次長談。談話并無拘束,因而沒有刻意地局限在業務之內。所以,當羅正年以朋友身份將自己或坎坷困頓、或大起大落的經歷和從中悟得的為人之道、為業之道和盤托出時,波西曼博士折服了。一個出色的企業家必須具備出色的個人魅力。對于這個“事業無窮年”的外國人而言,這一切很難使他不為之動容。
波西曼博士開始了他在展望集團的高級技術主管任職生涯。而他的到來,也是對展望的實力無可辯駁的再一次證明。給展望集團帶來國際上最先進生物科學技術和信息的波西曼博士,無疑成了展望手中的一把利刃,成了羅正年壯大事業的最得力助手。幾年間,波西曼博士為展望集團主持開發了“展望生命蛋”這樣大名鼎鼎的產品,最近,新開發的糖尿病康復食品“唐人健”膠囊也已面市。
在這些成果直觀影響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羅正年以其先見之明和大膽作為在這一回人才引進上的捷足先登。這一事實傳遞給人們一個信息:謀求國際化合作,更好地把握全球經濟的脈動,這才是未來企業立足與發展之本。在這點上,羅正年搶得了先機。
四
羅正年至今無法掩飾他在人才使用上曾經有過的痛心疾首。由于那次品牌戰,大量人才從展望流失。偌大一個展望集團,最后只剩下一名中層干部。每次念及于此,羅正年總是懊悔不已:“我沒能當好一根串起人才珍珠的金線。”這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促使他曾先后五次在多個省市展開大規模的招聘活動,并在企業內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不惜血本地對員工特別是青年骨干進行培養。在他看來,對人才的獲得更重于對財富的擁有。今天,他的麾下始終人才濟濟,他的展望集團擁有令同行眼紅的人才根基。這未嘗不是對自己曾經失策的一種補償。
采訪即將結束時,羅正年請記者幫助他尋求一名展望集團的總裁。他希望自己退居董事長職位,安心于企業的宏觀擘畫。羅正年坦言:私營企業因其私有性質,決策上很容易造成獨斷專行、剛愎自用。所以,他希望有一個事業心強烈、品行端正的股肱之才代替自己,成為展望集團新的管理者。當然,他尋找總裁還有另一個原因:為了展望,他已耗費太多的心血。他覺得自己無法做到“旁觀者清”。誠然,一個出色的企業家不應該全身心投入行政事務。他應該時刻以客觀的“冷眼”打量自己的事業,以尺得失,以發蒙覆。
縱觀羅正年的每一次創舉,都有一個狂飆突進時代的烙印。不難看出,羅正年的大氣與深厚,使他作為一名企業家有了獲得成功的可能,而更宏大的原因在于,他是一位站在時代浪尖上舞蹈的人。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韓頤和:“顛覆”麥當勞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