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忠發: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
2004-05-18 11:30:27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去日本前,勵忠發是中央工藝美院的教師,曾設計過《中國民居》的郵票,至今還為集郵愛好者津津樂道。當初,留在國內的,不僅是他的家人,還有他傾注過心血、為自己帶來輝煌的美術設計事業。
身處異國他鄉,勵忠發只有靠奮力拼搏去把握機會。通過朋友介紹,到日本的第三天,勵忠發便去一家畫廊打工,也賣自己的畫。然而那家公司很快就倒閉了。勵忠發決心嘗試辦畫展,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忙開了:租場地、印名片、配鏡框……他以畫交友,逐漸認識了一些日本朋友。日本的福岡美術館,每年只為兩位亞洲人舉行個人畫展。在與廣州締結友好城市10周年之際,該館為勵忠發舉辦了個人畫展,并提供他們夫婦兩人往返福岡的費用。
生活條件改善后,勵忠發決定進入武藏美術大學深造視覺情報學專業。當時的學費是每年120萬日元,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說,可謂是天文數字。武藏美術大學屬于日本頂尖的藝術類名校,對入學者要求很高。學校的主任教授崗井先生在看了勵忠發的履歷后,非常客氣地說:“我們學校沒有能夠教你的老師,來了以后,你自己去圖書館看書吧!”。勵忠發后來才知道,當時日本最有名的郵票設計師最多設計過7張郵票,而自己在國內已經有14張作品,難怪崗井先生要如此“謙虛”了。
求學期間,勵忠發寫了專著《記號·藝術·情報》,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這方面的理論和其它CI設計中的實際應用。他還兼職從事設計工作,被日本圖形設計家協會(JAGDA)接納為會員。1991年,勵忠發獲得碩士學位。
有人告訴他,如果要想在日本從事設計工作,最好到著名的PAOS公司去看一看,因為PAOS公司的CI設計非常有名。通過日本平面設計家協會會長龜倉雄策先生的推薦,勵忠發去PAOS公司應聘,設計室主任對他說:你在中國做過大學教師,但進我們公司仍然要從零開始,月薪定為15萬。勵忠發一聽,同樣是設計師,美國人能拿50萬,中國人只拿15萬,馬上表示:我不干了,后來公司總務長親自打電話過來,說剛才搞錯了,應該是25萬。勵忠發暗暗發誓:非要給中國人爭口氣。
PAOS公司共有15位設計師,工作都兢兢業業,但有的人干了十幾年連一個設計稿也沒被采用過。有一次,公司接到《每日新聞》的一項設計任務。勵忠發以獨特的構思設計了一幅標識。臨下班前,他把圖案貼在墻上就回家了。此時其他設計人員還在加班冥思苦想。第二天,辦公室掛滿了他的作品——那張設計被公司采用了。
PAOS公司的工作經歷,勵忠發受益匪淺,他了解了CI設計的整個過程,印象最深的是那種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一件作品,沒有幾十個、上百個是不會拿出手的。在如此之多的設計稿面前,就是再挑剔的客戶也會服氣的。
勵忠發準備開一家設計事務所,就向公司提出了辭呈,老板感到意外,表示可以加工資,勵忠發搖搖頭。“我不是計較這個價,工作就是為了給自己爭口氣。半年采用兩項設計,心愿已足了”。
“中國應該有世界一流的設計家,世界一流的品牌。”勵忠發想到了回國發展:“在日本能學到許多東西,但是精神上還有格格不入的地方。我曾經設計過日本三大新聞社的標志,但在日本公司,他不能講這是中國人設計的。我想,這正如梵高所說,因為這不是生你養你的土壤。”
而在國內有許多勵忠發能做的事。“上海將變成國際型的大都市,在他發展初期,能為他做點事,是我們留學人員的心愿。而且上海商機無限,空間很大。”1995年,勵忠發在上海注冊了勵式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后來又成立了TIDA設計有限公司。先后替伊都錦、中國聯通設計了標志。作為留學生企業,勵忠發認為,上海人的素質很好,員工的心態也好,外企在這里能夠有很好的發展。
作為設計師,CI就是勵忠發的生命。“企業形象統一性與個性化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體。CI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一種一致性,一種視覺上的統一性。”
盡管已經是行業中的名人,但勵忠發一直堅信沒有永遠的王者:“對于競爭激烈的設計業來說,你只有不斷地學習。”勵忠發的家在上海,但他經常會去日本。勵忠發說:“每次去(日本),都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
勵忠發在他的《CI設計的春天》一書中詳細介紹了PAOS公司的做法。一位看了該書的年輕人,按照書中思路,在廣東成立了CI公司。他特意到上海拜訪勵忠發。勵忠發發現,這位同行比自己更行,于是拜他為師,請他給員工上課。勵忠發說:“從輩份上來說,他是我學生的學生。但在企業的管理、項目的運作方面比我強,值得我學習。”
不斷追求上進的勵忠發,已經在考慮新的目標了。他認為留學生辦企業有優勢:其一,從國外回來,有一定經驗;其二,熟悉國內市場。但也有劣勢:缺少資本。“很可惜的是,我們沒有國企和外企那樣雄厚的資金,而在日本大的廣告公司背后,都有大企業的支持,不是財閥,就是托拉斯。另外,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我們的企業終究要在世界舞臺上與外企競爭。所以,明年我準備在日本成立一家貿易公司,為入世后的挑戰打前站。”
“我是喜歡干事情的人,能夠有機會從事實業,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人生舞臺是旋轉多變的,從黑龍江到北京,從北京到東京,再從東京回到上海,每一次,勵忠發的事業都是從零開始。相信這一次,勵忠發也定會成功!
身處異國他鄉,勵忠發只有靠奮力拼搏去把握機會。通過朋友介紹,到日本的第三天,勵忠發便去一家畫廊打工,也賣自己的畫。然而那家公司很快就倒閉了。勵忠發決心嘗試辦畫展,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忙開了:租場地、印名片、配鏡框……他以畫交友,逐漸認識了一些日本朋友。日本的福岡美術館,每年只為兩位亞洲人舉行個人畫展。在與廣州締結友好城市10周年之際,該館為勵忠發舉辦了個人畫展,并提供他們夫婦兩人往返福岡的費用。
生活條件改善后,勵忠發決定進入武藏美術大學深造視覺情報學專業。當時的學費是每年120萬日元,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說,可謂是天文數字。武藏美術大學屬于日本頂尖的藝術類名校,對入學者要求很高。學校的主任教授崗井先生在看了勵忠發的履歷后,非常客氣地說:“我們學校沒有能夠教你的老師,來了以后,你自己去圖書館看書吧!”。勵忠發后來才知道,當時日本最有名的郵票設計師最多設計過7張郵票,而自己在國內已經有14張作品,難怪崗井先生要如此“謙虛”了。
求學期間,勵忠發寫了專著《記號·藝術·情報》,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這方面的理論和其它CI設計中的實際應用。他還兼職從事設計工作,被日本圖形設計家協會(JAGDA)接納為會員。1991年,勵忠發獲得碩士學位。
有人告訴他,如果要想在日本從事設計工作,最好到著名的PAOS公司去看一看,因為PAOS公司的CI設計非常有名。通過日本平面設計家協會會長龜倉雄策先生的推薦,勵忠發去PAOS公司應聘,設計室主任對他說:你在中國做過大學教師,但進我們公司仍然要從零開始,月薪定為15萬。勵忠發一聽,同樣是設計師,美國人能拿50萬,中國人只拿15萬,馬上表示:我不干了,后來公司總務長親自打電話過來,說剛才搞錯了,應該是25萬。勵忠發暗暗發誓:非要給中國人爭口氣。
PAOS公司共有15位設計師,工作都兢兢業業,但有的人干了十幾年連一個設計稿也沒被采用過。有一次,公司接到《每日新聞》的一項設計任務。勵忠發以獨特的構思設計了一幅標識。臨下班前,他把圖案貼在墻上就回家了。此時其他設計人員還在加班冥思苦想。第二天,辦公室掛滿了他的作品——那張設計被公司采用了。
PAOS公司的工作經歷,勵忠發受益匪淺,他了解了CI設計的整個過程,印象最深的是那種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一件作品,沒有幾十個、上百個是不會拿出手的。在如此之多的設計稿面前,就是再挑剔的客戶也會服氣的。
勵忠發準備開一家設計事務所,就向公司提出了辭呈,老板感到意外,表示可以加工資,勵忠發搖搖頭。“我不是計較這個價,工作就是為了給自己爭口氣。半年采用兩項設計,心愿已足了”。
“中國應該有世界一流的設計家,世界一流的品牌。”勵忠發想到了回國發展:“在日本能學到許多東西,但是精神上還有格格不入的地方。我曾經設計過日本三大新聞社的標志,但在日本公司,他不能講這是中國人設計的。我想,這正如梵高所說,因為這不是生你養你的土壤。”
而在國內有許多勵忠發能做的事。“上海將變成國際型的大都市,在他發展初期,能為他做點事,是我們留學人員的心愿。而且上海商機無限,空間很大。”1995年,勵忠發在上海注冊了勵式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后來又成立了TIDA設計有限公司。先后替伊都錦、中國聯通設計了標志。作為留學生企業,勵忠發認為,上海人的素質很好,員工的心態也好,外企在這里能夠有很好的發展。
作為設計師,CI就是勵忠發的生命。“企業形象統一性與個性化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體。CI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一種一致性,一種視覺上的統一性。”
盡管已經是行業中的名人,但勵忠發一直堅信沒有永遠的王者:“對于競爭激烈的設計業來說,你只有不斷地學習。”勵忠發的家在上海,但他經常會去日本。勵忠發說:“每次去(日本),都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
勵忠發在他的《CI設計的春天》一書中詳細介紹了PAOS公司的做法。一位看了該書的年輕人,按照書中思路,在廣東成立了CI公司。他特意到上海拜訪勵忠發。勵忠發發現,這位同行比自己更行,于是拜他為師,請他給員工上課。勵忠發說:“從輩份上來說,他是我學生的學生。但在企業的管理、項目的運作方面比我強,值得我學習。”
不斷追求上進的勵忠發,已經在考慮新的目標了。他認為留學生辦企業有優勢:其一,從國外回來,有一定經驗;其二,熟悉國內市場。但也有劣勢:缺少資本。“很可惜的是,我們沒有國企和外企那樣雄厚的資金,而在日本大的廣告公司背后,都有大企業的支持,不是財閥,就是托拉斯。另外,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我們的企業終究要在世界舞臺上與外企競爭。所以,明年我準備在日本成立一家貿易公司,為入世后的挑戰打前站。”
“我是喜歡干事情的人,能夠有機會從事實業,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人生舞臺是旋轉多變的,從黑龍江到北京,從北京到東京,再從東京回到上海,每一次,勵忠發的事業都是從零開始。相信這一次,勵忠發也定會成功!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樸樹:我是靠直覺生活的人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