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失業的磨礪中成長
2004-02-09 14:35:25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人物檢索】宗舒光,38歲。1992年7月,這位廣東某高校中文本科畢業生被分配到廣州市木材公司。兩年以后,當時28歲的宗舒光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份職業。
盡管擁有大學本科的學歷,我依然沒有逃脫成為一名下崗職工的命運。將近10個年頭——這應該是青春歲月里最寶貴的日子——我一直生活在下崗求職的旋渦中。
1992年7月,大學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一家木材廠。在校期間,我愛好文學,有一定的寫作底子。上班兩個月后,我被調到公司黨辦,負責公司簡報的編輯和發行工作。
得到領導的注意和單位的重用,我不禁有了意氣風發、前途光明的良好感覺。遺憾的是,幸福似乎總是短暫易逝。一年后,公司由于經營不善而面臨破產。無奈之下,我辦理了停薪留職。
那是1994年10月的事情。僅僅兩年多一點的時間,我便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份職業。這讓我不知所措。
我當時已經28歲了,還沒有結婚。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哪里會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此生此世,尚能妻否!?”我不止一次地在內心自問。
【記者手記】一紙大學文憑,并不能保證飯碗。但是,讀書仍然有用,因為知識會讓人在低谷中不失信念,讓人保持對自身價值的基本判斷。
離開木材公司,我先后找過好幾個單位,長的能干一年半載,短的僅有一兩個月,流浪的經歷真是不堪回首。這些單位都不能辦理調動手續,我只好將個人檔案存放在南方人才市場。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1996年6月,剛剛成立的白云農工商經濟發展公司急需文秘人員,他們從人才市場查到了我的資料。面試很順利,加上專業對口和文學功底,我最終成為這家公司的職員。
進入一個新的單位,我既認真又積極,發誓一定要把工作干好。一次,我去上海農墾系統參觀學習,把自己領會琢磨出的東西寫成文章,很快在《廣州農墾報》上發表,社會反響很好,廣州農墾報社還提出聘請我擔任特約通訊員。
在寫作的道路上,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二年,由于表現出色,我又被報社聘為特約記者。我不僅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臺,更為企業的宣傳作出了很多成績,接連受到各種獎勵。1999年,單位還破例分給我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
【記者手記】認清并牢牢把握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積極肯干,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個人的才干就不會被埋沒,最終一定能夠得到承認和肯定。
然而,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再一次進入失業者的隊伍。
2002年冬天,由于經營失策導致惡性循環,資不抵債的企業實行轉制,全員解除勞動合同,我又一次成為了下崗失業人員。
因為有過失業的經歷,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多了,人也似乎成熟很多。拿著每月440元的救濟金,再東挪西湊地借些本錢,我試著和朋友一起開了一間小店。遺憾的是,這次經營最終失敗了。痛定思痛,我覺得只有堅持自己的特長,才能真正走出低谷。
2003年6月,維城專修學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我被聘用負責新辦校區圖書館的工作,生活重新有了希望。盡管沒有圖書管理的工作經驗,我卻憑著扎實的文化基礎和不斷的摸索實踐,很快適應了這個崗位。我還積極組織110位同學擔任圖書館的義務管理人員,成立了3個義務工作小組和1個學生義務管理委員會,徹底解決了圖書館人手不足的問題。
如今,圖書館健全了組織管理機構,完善了規章制度,全體管理人員按照操作規程開展工作,一切井井有條。每當看到這些,我總會從心底里涌起自豪感,并把更多的熱情傾注到愉快的工作當中……
【記者手記】找對了方向,求職之路才會事半功倍。依靠自己的優勢確定職業的基點,這就是宗舒光的再就業故事帶來的啟示。
盡管擁有大學本科的學歷,我依然沒有逃脫成為一名下崗職工的命運。將近10個年頭——這應該是青春歲月里最寶貴的日子——我一直生活在下崗求職的旋渦中。
1992年7月,大學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一家木材廠。在校期間,我愛好文學,有一定的寫作底子。上班兩個月后,我被調到公司黨辦,負責公司簡報的編輯和發行工作。
得到領導的注意和單位的重用,我不禁有了意氣風發、前途光明的良好感覺。遺憾的是,幸福似乎總是短暫易逝。一年后,公司由于經營不善而面臨破產。無奈之下,我辦理了停薪留職。
那是1994年10月的事情。僅僅兩年多一點的時間,我便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份職業。這讓我不知所措。
我當時已經28歲了,還沒有結婚。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哪里會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此生此世,尚能妻否!?”我不止一次地在內心自問。
【記者手記】一紙大學文憑,并不能保證飯碗。但是,讀書仍然有用,因為知識會讓人在低谷中不失信念,讓人保持對自身價值的基本判斷。
離開木材公司,我先后找過好幾個單位,長的能干一年半載,短的僅有一兩個月,流浪的經歷真是不堪回首。這些單位都不能辦理調動手續,我只好將個人檔案存放在南方人才市場。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1996年6月,剛剛成立的白云農工商經濟發展公司急需文秘人員,他們從人才市場查到了我的資料。面試很順利,加上專業對口和文學功底,我最終成為這家公司的職員。
進入一個新的單位,我既認真又積極,發誓一定要把工作干好。一次,我去上海農墾系統參觀學習,把自己領會琢磨出的東西寫成文章,很快在《廣州農墾報》上發表,社會反響很好,廣州農墾報社還提出聘請我擔任特約通訊員。
在寫作的道路上,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二年,由于表現出色,我又被報社聘為特約記者。我不僅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臺,更為企業的宣傳作出了很多成績,接連受到各種獎勵。1999年,單位還破例分給我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
【記者手記】認清并牢牢把握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積極肯干,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個人的才干就不會被埋沒,最終一定能夠得到承認和肯定。
然而,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再一次進入失業者的隊伍。
2002年冬天,由于經營失策導致惡性循環,資不抵債的企業實行轉制,全員解除勞動合同,我又一次成為了下崗失業人員。
因為有過失業的經歷,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多了,人也似乎成熟很多。拿著每月440元的救濟金,再東挪西湊地借些本錢,我試著和朋友一起開了一間小店。遺憾的是,這次經營最終失敗了。痛定思痛,我覺得只有堅持自己的特長,才能真正走出低谷。
2003年6月,維城專修學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我被聘用負責新辦校區圖書館的工作,生活重新有了希望。盡管沒有圖書管理的工作經驗,我卻憑著扎實的文化基礎和不斷的摸索實踐,很快適應了這個崗位。我還積極組織110位同學擔任圖書館的義務管理人員,成立了3個義務工作小組和1個學生義務管理委員會,徹底解決了圖書館人手不足的問題。
如今,圖書館健全了組織管理機構,完善了規章制度,全體管理人員按照操作規程開展工作,一切井井有條。每當看到這些,我總會從心底里涌起自豪感,并把更多的熱情傾注到愉快的工作當中……
【記者手記】找對了方向,求職之路才會事半功倍。依靠自己的優勢確定職業的基點,這就是宗舒光的再就業故事帶來的啟示。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我的非一般“打工”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