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在建設小康的道路上
2004-02-02 15:43:40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編者按 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需要每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作出艱苦不懈的奮斗。今天,我們將復員干部、河北省獻縣西雙坦村黨支部書記、民兵營教導員于天瑞介紹給廣大讀者。于天瑞以實際行動模范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群眾和集體謀福利,為農村小康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深受人民群眾擁護和尊重,在最基層的崗位上展示了一個共產黨員人生和事業的風采,值得每一個黨員干部學習。
在河北省乃至華北地區,于天瑞始終是個新聞人物。
25年前,他以一個驚人的舉動———放著京城正營職軍官不當,執意復員回到貧窮的原籍滄州市獻縣西雙坦村當農民,在軍內外引起不小的轟動。然而,25 年過去,他帶領鄉親們創造了一連串奇跡:將全村數百畝低產地改造成畝產超千斤的良田;全村從純農業走向農林果工業多方向發展,成為全縣第一個集體固定資產超2500萬元的小康村;村里25年沒有一例刑事案件……于天瑞本人也成為全縣乃至全市第一個真正農民身份的全國人大代表。
了解于天瑞的人都說他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是踐行“三個代表”的模范。12月上旬,我們來到西雙坦村,走近于天瑞,探知他25年人生和事業的辯證法。
“官”與“民”
于天瑞說:當農民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選擇,這個選擇與黨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今年4月,滄州市組織部專門派人到西雙坦村,就擬安排他到市領導機關任職征求意見。面對組織和領導的又一次關懷和信任,于天瑞再一次說出了那句話: “我當定這個村官了,我永遠不離開這塊土地!”這是于天瑞復員回鄉25年來第 6次作出的同一種選擇,之前,黨組織已先后5次想安排他到縣、鄉任職。
于天瑞復員前是總參駐京某部政治處副主任,入伍后的經歷可謂一帆風順:同年兵中,第一個入黨、第一個當班長,第二年提干當排長,而后,從指導員、教導員直至走上團政治處副主任的崗位。
1976年冬季的一次回鄉探親,使于天瑞的人生道路發生了重大轉折。當他看到別離十幾年的家鄉依然貧窮,鄉親們的日子依然過得緊張時,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使他無法坦然面對家鄉父老,也接受不了自己與鄉親們生活上的差距。他知道鄉親們需要一個好帶頭人!于天瑞決心辭官為民,他要帶領鄉親們尋找奔向小康社會的一條幸福大道。
于天瑞如愿以償復員回到了家鄉。但部隊和地方領導考慮到他對部隊建設的貢獻和過硬的個人素質,決定讓他擔任縣委副書記、公社黨委副書記兼村黨支部書記,家屬孩子留在縣城安置。但于天瑞婉言謝絕了組織的照顧,只要求保留最后一個職位———村黨支部書記。因為在他看來,“官”和“民”是不應該有區別的,共產黨的官是人民的公仆,就更不該與老百姓有區別。他決心回到農村當個實實在在的農民,妻子兒女的戶口也與他一起從城市轉到農村。
一個不給自己留后路的人干起事來是沒有后顧之憂的。從此,他與黨支部“ 一班人”一門心思帶領群眾風里雨里苦干,使集體經濟一年一個樣,3年大變樣,25年中實現了三次大跨越,從純農業到農、林、果業,又從農、林、果業到農、林、果、工業。如今的西雙坦村農林果業實現了水利化、機械化;工業實現了半自動化,村民作業組全部實現了專業化,全村鋪上了柏油路,家家通上了自來水,戶戶用上了沼氣灶,青年用上了名牌商品,老人住進了養老院,孩子進了幼兒園,西雙坦村成為鄉村里的都市。而于天瑞這個曾經為“官”京城的正營職軍官,卻似乎并沒有“官”的模樣,嘴上叼的是當地產的廉價煙,身上喜歡穿的是軍制服,腳上蹬的是“千層底”,扎在鄉親們中間,看不出他還是個擁有多個職銜的“官”。
“公”與“私”
于天瑞說:共產黨員的信念里只有黨的事業,共產黨人就是要立黨為公,一心為公,永遠實踐黨的宗旨。
與于天瑞一起搭“班子”的幾位支部成員告訴記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同老于一起工作,你只有像他一樣吃虧受累的份,卻沒有一點油水可撈。
于天瑞說,目前咱們黨員干部日子過得緊,是因為西雙坦村還不能足夠富裕,如果西雙坦大富特富了,一定會“大河有水小河滿”!
對黨員干部這樣要求,對自己,于天瑞更是這樣。
剛回村時,面對很少積累的集體經濟,他把自己5000元的復員費全部拿出來用于公共建設,那時全村的賬面金額只有數百元!
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人心更加思富,一度出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現象。可于天瑞沒有這樣做,他貼錢向鄉親們傳授種植、養殖技術,貼錢向鄉親們提供優質種子、種苗。
為村里發展經濟出差奔波,他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簡單的份飯。有時實在需要與客戶坐一坐,他就自己貼錢招待。每次外出,他總是隨身帶個小賬本,哪怕花出一分錢,也記得清清楚楚。
于天瑞是西雙坦村十幾家鄉鎮企業的董事長,按規定每月可領近萬元的報酬,可他一分也沒領,只領鄉政府給每位村黨支部書記每月110元的補貼。
有人問,你老于真的就沒有一點私心?于天瑞說:“我是共產黨員,也曾經是個軍人,要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哪敢有私心。西雙坦村不缺錢,但如果你黨員干部多拿一分錢,多一丁點兒私心,群眾會怎么看你,你還有資格講踐行‘ 三個代表’?!”
“情”與“理”
于天瑞說: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就是對黨有感情,容不得讓老百姓受委屈。
在弟弟的眼中,于天瑞是個最講道理,又最“絕情”的人。
弟弟清楚地記得,于天瑞回村當支部書記的第一年,生產隊打機井缺少資金,哥哥就想背著家人把二弟準備結婚用的縫紉機和一口不足百斤的豬賣掉,沒想到此事讓母親知道了,氣得上前給了于天瑞兩個耳光。面對母親和弟弟哀怨的眼神,于天瑞給母親跪下了。可跪歸跪,末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將縫紉機和豬賣掉,買回了5桶打井用的柴油。
而對親人、鄉親,于天瑞這條硬漢子也曾有他動情時。1976年冬季,于天瑞從部隊回老家探親,闊別家鄉16年,鄉親們依舊穿著爛衣服,住著土坯房,人均年收入不足30元,村里上百名小伙子中竟有42個娶不上媳婦,全村有20多戶鄉親外出討飯度光景……面對如此情景,他落淚了。從那時起,也深深埋藏下了他決心回村帶領鄉親們致富的種子。
去年,山西省一個姓李的農民承包的土地被當地政府部門不合理占用,打官司一年之久不但沒有一點結果,反受到有關部門的威脅和恐嚇。他求告無門,就慕名找到于天瑞幫忙。聽了他的遭遇,于天瑞流出了同情的淚。
有人勸天瑞說,咱們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何必管那么寬泛呢?于天瑞說,我這個人大代表是老百姓推選的,是老百姓推選的就要替老百姓說話,不然還叫“人大代表”嗎?
為此,他自費三下山西,兩上北京。終于通過全國人大代表聯絡處將問題圓滿解決。
“貧”與“富”
于天瑞說:共產黨人就是要讓老百姓全部過上好日子,讓他們從心眼里說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
25年前的西雙坦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元;如今的西雙坦,是一個集體擁有工農業固定資產總值達2500萬、人均年純收入超3000元的富裕村。村里鋪起了柏油路,建起了養老院,蓋起了高質量的教學樓,成立了全縣第一所村辦私立中學;一條條街道整齊劃一,一排排二層居民樓寬敞明亮,彩電、冰箱、洗衣機、小轎車等高檔商品一件件進入普通農家;過去的光棍漢全部成家過上了好日子……
而在這樣一個富裕的村里,作為黨支部書記的于天瑞,家里卻看不出“小康 ”的樣子。1997年,他家是全村最后一個告別住了20多年破土房的。翻蓋住房時,他找親戚、朋友借,欠下了4萬多元的債務。房子建好后,又無償提供給在本村打工人員居住,他與老伴住進了辦公室,每人一張鐵管單人床。平時,于天瑞最大的奢侈和享受,就是下雨天花上兩元錢買一個薰豬蹄,一個人有滋有味地喝上二兩老白干。
對此,于天瑞說,共產黨員不是苦行僧,也不應該是苦行僧。但每當看到西雙坦還有一家群眾日子過得不十分稱心如意時,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就時時警示我:決不能富在群眾前面!現在鄉親們富了,西雙坦村富了,這是我當初下決心回西雙坦的最大愿望和理想。還有什么比實現自己理想和愿望讓人高興的事呢!
“得”與“失”
于天瑞說:榮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以個人和家庭的小失換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賴和忠誠,值!“于天瑞的兒子下崗了!”這一消息成為今年6月份西雙坦村最大的新聞。于天瑞的兒子下崗前是縣農機站的一名普通職工。
無論別人如何議論,于天瑞卻始終沒當回事。因為他對此并不感到大驚小怪。25年,欠家人的情太多太多,他已經習慣了。
有人說,于天瑞太傻,放著“京官”不做,卻到鹽堿地里當農民,害得孩子和老婆跟著遭罪,真是自找苦吃。可于天瑞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失去的只是一個“官”名,而得到的卻是與農民同苦樂,為鄉親謀幸福的充實。
各級黨組織對于天瑞關愛有加,西雙坦村黨支部連續25年被上級評為先進黨支部,于天瑞先后20多次被市、省評為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從1988年起他連續被推選為省人大代表,并被選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于天瑞老伴特意保管的兩個木箱中,各類榮譽證書足有200多本。
西雙坦的老百姓每個人從內心深處都豎起拇指夸共產黨員,夸共產黨有一批好干部;全村25年來沒有一個刑事犯罪的;誰家有個家長里短,于天瑞一去,三言兩語解決問題;哪家子女不孝,打爹罵娘,于天瑞一到,幾句話下來,便承認錯誤,很快“改惡從善”。為什么?于天瑞的人格和威望在。連那些犯過錯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被于天瑞訓一頓、數一番,懂事理、長見識,心里也舒坦。
曾經都是北京市戶口的妻子和兒女們,也從沒埋怨過于天瑞。老伴李秀芬安心在村工廠當炊事員,大女兒和小女兒中專畢業后分別在縣種子站和本村小學任職,最近兒子在縣城開了個農機修理部,日子過得也紅火。
老母親臨終前的一句話讓于天瑞終生難忘。娘說:“娘這輩子沒得你的濟,全家人也沒沾你的光,你還是讓娘感到榮耀。因為從你當支書起村里就一天一天地富裕了,大家擁護你,都說共產黨好,娘知足了!”
于天瑞說,正因為欠家人多,才會欠群眾的少,欠黨的少。而這正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最基本的覺悟。
如今,在西雙坦村沒有一個人不說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于天瑞在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本色和軍人榮譽中,也獲得了超乎尋常的自信:只要我活著,就要讓這里的人們永遠堅信共產黨,永遠堅定社會主義道路,永遠擁護改革開放!
在河北省乃至華北地區,于天瑞始終是個新聞人物。
25年前,他以一個驚人的舉動———放著京城正營職軍官不當,執意復員回到貧窮的原籍滄州市獻縣西雙坦村當農民,在軍內外引起不小的轟動。然而,25 年過去,他帶領鄉親們創造了一連串奇跡:將全村數百畝低產地改造成畝產超千斤的良田;全村從純農業走向農林果工業多方向發展,成為全縣第一個集體固定資產超2500萬元的小康村;村里25年沒有一例刑事案件……于天瑞本人也成為全縣乃至全市第一個真正農民身份的全國人大代表。
了解于天瑞的人都說他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是踐行“三個代表”的模范。12月上旬,我們來到西雙坦村,走近于天瑞,探知他25年人生和事業的辯證法。
“官”與“民”
于天瑞說:當農民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選擇,這個選擇與黨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今年4月,滄州市組織部專門派人到西雙坦村,就擬安排他到市領導機關任職征求意見。面對組織和領導的又一次關懷和信任,于天瑞再一次說出了那句話: “我當定這個村官了,我永遠不離開這塊土地!”這是于天瑞復員回鄉25年來第 6次作出的同一種選擇,之前,黨組織已先后5次想安排他到縣、鄉任職。
于天瑞復員前是總參駐京某部政治處副主任,入伍后的經歷可謂一帆風順:同年兵中,第一個入黨、第一個當班長,第二年提干當排長,而后,從指導員、教導員直至走上團政治處副主任的崗位。
1976年冬季的一次回鄉探親,使于天瑞的人生道路發生了重大轉折。當他看到別離十幾年的家鄉依然貧窮,鄉親們的日子依然過得緊張時,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使他無法坦然面對家鄉父老,也接受不了自己與鄉親們生活上的差距。他知道鄉親們需要一個好帶頭人!于天瑞決心辭官為民,他要帶領鄉親們尋找奔向小康社會的一條幸福大道。
于天瑞如愿以償復員回到了家鄉。但部隊和地方領導考慮到他對部隊建設的貢獻和過硬的個人素質,決定讓他擔任縣委副書記、公社黨委副書記兼村黨支部書記,家屬孩子留在縣城安置。但于天瑞婉言謝絕了組織的照顧,只要求保留最后一個職位———村黨支部書記。因為在他看來,“官”和“民”是不應該有區別的,共產黨的官是人民的公仆,就更不該與老百姓有區別。他決心回到農村當個實實在在的農民,妻子兒女的戶口也與他一起從城市轉到農村。
一個不給自己留后路的人干起事來是沒有后顧之憂的。從此,他與黨支部“ 一班人”一門心思帶領群眾風里雨里苦干,使集體經濟一年一個樣,3年大變樣,25年中實現了三次大跨越,從純農業到農、林、果業,又從農、林、果業到農、林、果、工業。如今的西雙坦村農林果業實現了水利化、機械化;工業實現了半自動化,村民作業組全部實現了專業化,全村鋪上了柏油路,家家通上了自來水,戶戶用上了沼氣灶,青年用上了名牌商品,老人住進了養老院,孩子進了幼兒園,西雙坦村成為鄉村里的都市。而于天瑞這個曾經為“官”京城的正營職軍官,卻似乎并沒有“官”的模樣,嘴上叼的是當地產的廉價煙,身上喜歡穿的是軍制服,腳上蹬的是“千層底”,扎在鄉親們中間,看不出他還是個擁有多個職銜的“官”。
“公”與“私”
于天瑞說:共產黨員的信念里只有黨的事業,共產黨人就是要立黨為公,一心為公,永遠實踐黨的宗旨。
與于天瑞一起搭“班子”的幾位支部成員告訴記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同老于一起工作,你只有像他一樣吃虧受累的份,卻沒有一點油水可撈。
于天瑞說,目前咱們黨員干部日子過得緊,是因為西雙坦村還不能足夠富裕,如果西雙坦大富特富了,一定會“大河有水小河滿”!
對黨員干部這樣要求,對自己,于天瑞更是這樣。
剛回村時,面對很少積累的集體經濟,他把自己5000元的復員費全部拿出來用于公共建設,那時全村的賬面金額只有數百元!
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人心更加思富,一度出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現象。可于天瑞沒有這樣做,他貼錢向鄉親們傳授種植、養殖技術,貼錢向鄉親們提供優質種子、種苗。
為村里發展經濟出差奔波,他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簡單的份飯。有時實在需要與客戶坐一坐,他就自己貼錢招待。每次外出,他總是隨身帶個小賬本,哪怕花出一分錢,也記得清清楚楚。
于天瑞是西雙坦村十幾家鄉鎮企業的董事長,按規定每月可領近萬元的報酬,可他一分也沒領,只領鄉政府給每位村黨支部書記每月110元的補貼。
有人問,你老于真的就沒有一點私心?于天瑞說:“我是共產黨員,也曾經是個軍人,要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哪敢有私心。西雙坦村不缺錢,但如果你黨員干部多拿一分錢,多一丁點兒私心,群眾會怎么看你,你還有資格講踐行‘ 三個代表’?!”
“情”與“理”
于天瑞說: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就是對黨有感情,容不得讓老百姓受委屈。
在弟弟的眼中,于天瑞是個最講道理,又最“絕情”的人。
弟弟清楚地記得,于天瑞回村當支部書記的第一年,生產隊打機井缺少資金,哥哥就想背著家人把二弟準備結婚用的縫紉機和一口不足百斤的豬賣掉,沒想到此事讓母親知道了,氣得上前給了于天瑞兩個耳光。面對母親和弟弟哀怨的眼神,于天瑞給母親跪下了。可跪歸跪,末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將縫紉機和豬賣掉,買回了5桶打井用的柴油。
而對親人、鄉親,于天瑞這條硬漢子也曾有他動情時。1976年冬季,于天瑞從部隊回老家探親,闊別家鄉16年,鄉親們依舊穿著爛衣服,住著土坯房,人均年收入不足30元,村里上百名小伙子中竟有42個娶不上媳婦,全村有20多戶鄉親外出討飯度光景……面對如此情景,他落淚了。從那時起,也深深埋藏下了他決心回村帶領鄉親們致富的種子。
去年,山西省一個姓李的農民承包的土地被當地政府部門不合理占用,打官司一年之久不但沒有一點結果,反受到有關部門的威脅和恐嚇。他求告無門,就慕名找到于天瑞幫忙。聽了他的遭遇,于天瑞流出了同情的淚。
有人勸天瑞說,咱們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何必管那么寬泛呢?于天瑞說,我這個人大代表是老百姓推選的,是老百姓推選的就要替老百姓說話,不然還叫“人大代表”嗎?
為此,他自費三下山西,兩上北京。終于通過全國人大代表聯絡處將問題圓滿解決。
“貧”與“富”
于天瑞說:共產黨人就是要讓老百姓全部過上好日子,讓他們從心眼里說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
25年前的西雙坦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元;如今的西雙坦,是一個集體擁有工農業固定資產總值達2500萬、人均年純收入超3000元的富裕村。村里鋪起了柏油路,建起了養老院,蓋起了高質量的教學樓,成立了全縣第一所村辦私立中學;一條條街道整齊劃一,一排排二層居民樓寬敞明亮,彩電、冰箱、洗衣機、小轎車等高檔商品一件件進入普通農家;過去的光棍漢全部成家過上了好日子……
而在這樣一個富裕的村里,作為黨支部書記的于天瑞,家里卻看不出“小康 ”的樣子。1997年,他家是全村最后一個告別住了20多年破土房的。翻蓋住房時,他找親戚、朋友借,欠下了4萬多元的債務。房子建好后,又無償提供給在本村打工人員居住,他與老伴住進了辦公室,每人一張鐵管單人床。平時,于天瑞最大的奢侈和享受,就是下雨天花上兩元錢買一個薰豬蹄,一個人有滋有味地喝上二兩老白干。
對此,于天瑞說,共產黨員不是苦行僧,也不應該是苦行僧。但每當看到西雙坦還有一家群眾日子過得不十分稱心如意時,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就時時警示我:決不能富在群眾前面!現在鄉親們富了,西雙坦村富了,這是我當初下決心回西雙坦的最大愿望和理想。還有什么比實現自己理想和愿望讓人高興的事呢!
“得”與“失”
于天瑞說:榮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以個人和家庭的小失換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賴和忠誠,值!“于天瑞的兒子下崗了!”這一消息成為今年6月份西雙坦村最大的新聞。于天瑞的兒子下崗前是縣農機站的一名普通職工。
無論別人如何議論,于天瑞卻始終沒當回事。因為他對此并不感到大驚小怪。25年,欠家人的情太多太多,他已經習慣了。
有人說,于天瑞太傻,放著“京官”不做,卻到鹽堿地里當農民,害得孩子和老婆跟著遭罪,真是自找苦吃。可于天瑞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失去的只是一個“官”名,而得到的卻是與農民同苦樂,為鄉親謀幸福的充實。
各級黨組織對于天瑞關愛有加,西雙坦村黨支部連續25年被上級評為先進黨支部,于天瑞先后20多次被市、省評為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從1988年起他連續被推選為省人大代表,并被選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于天瑞老伴特意保管的兩個木箱中,各類榮譽證書足有200多本。
西雙坦的老百姓每個人從內心深處都豎起拇指夸共產黨員,夸共產黨有一批好干部;全村25年來沒有一個刑事犯罪的;誰家有個家長里短,于天瑞一去,三言兩語解決問題;哪家子女不孝,打爹罵娘,于天瑞一到,幾句話下來,便承認錯誤,很快“改惡從善”。為什么?于天瑞的人格和威望在。連那些犯過錯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被于天瑞訓一頓、數一番,懂事理、長見識,心里也舒坦。
曾經都是北京市戶口的妻子和兒女們,也從沒埋怨過于天瑞。老伴李秀芬安心在村工廠當炊事員,大女兒和小女兒中專畢業后分別在縣種子站和本村小學任職,最近兒子在縣城開了個農機修理部,日子過得也紅火。
老母親臨終前的一句話讓于天瑞終生難忘。娘說:“娘這輩子沒得你的濟,全家人也沒沾你的光,你還是讓娘感到榮耀。因為從你當支書起村里就一天一天地富裕了,大家擁護你,都說共產黨好,娘知足了!”
于天瑞說,正因為欠家人多,才會欠群眾的少,欠黨的少。而這正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最基本的覺悟。
如今,在西雙坦村沒有一個人不說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于天瑞在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本色和軍人榮譽中,也獲得了超乎尋常的自信:只要我活著,就要讓這里的人們永遠堅信共產黨,永遠堅定社會主義道路,永遠擁護改革開放!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搏出一片新天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