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穿高跟鞋 膝蓋不會彎了
中國鞋網10月28日訊,很多女人都離不開高跟鞋。很多時候,腳踩一雙高跟鞋,身高、曲線、氣場……統統都會加分。
所以,很多女人常年穿高跟鞋。殊不知,高跟鞋美則美矣,常穿會對健康不利,尤其會損傷腳部和腿部的關節。除了高跟鞋,那些冬天穿絲襪短裙,化身健身狂人等等“時髦”習慣,也都會對關節造成損傷。
常年高跟鞋,膝關節差點罷工
昨天,杭州本地論壇上一個帖子引起了很多美眉的關注。網友“殘留de余溫”在帖子中寫道:她從小愛漂亮,為了修飾自己身高152厘米的“致命傷”,從大學開始,她就愛上了穿高跟鞋,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哪怕只是穿拖鞋,也都要講究“高度”,至今已有10年高跟鞋史了。
這兩天降溫,她突然覺得膝蓋在陣陣涼風中鉆心地疼,站久一點就受不了,上下樓梯更是幾乎無法彎曲,只能像兔子一樣從臺階上一級級蹦下來。而且膝蓋會突然卡住不能彎曲,還會發出“卡卡”的聲音。
她嚇壞了,忙沖到醫院。最后的檢查結果是,她的膝蓋關節里有積液。她只好看著醫生拿粗壯的針管,扎進自己的膝蓋,將里面的積液一點點吸出來。
受這一針之苦不算什么,關鍵是醫生還告誡她,她的膝蓋關節已經非常脆弱,天一冷就會疼痛敏感,為了健康著想,她應該從此告別穿高跟鞋的生活。
3~5厘米的鞋跟最適宜
這個帖子讓很多女性網友都心有余悸,關節積液到底是什么意思?常穿高跟鞋真的會引起這么嚴重的后果嗎?
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杭州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潘浩。
潘浩說,常年穿高跟鞋對人體膝關節、踝關節、趾關節的危害確實不小。國外曾做過相關的力學研究,5厘米的高跟鞋會讓人體膝蓋承受的壓力比平底鞋大5倍左右。
一般鞋跟的高度在3~5厘米最適宜,過高或過低都不好。完全沒有鞋跟的平底鞋會導致重心過后,走動時會讓身體的振動過大從而影響腦部。如果一定要穿高跟鞋,一般應控制在7厘米內,超過7厘米,會使人的重心前移,對腿和足部的壓力過大。因此,穿鞋最好換著穿,高跟、平跟串換著穿,對身體的壓力也會小一些。
至于說到膝關節積液,學名稱作滑膜炎,有急、慢性之分。導致積液產生的原因,有因為年紀增長軟骨退變或骨質增生、青壯年人急慢性損傷。當關節退化時,關節滑膜就會常常發炎,滑膜上分布著許多神經末梢作為疼痛感覺器,人體體液不能正常循環而堆積在傷處,造成了腫脹,使疼痛加重,甚至關節難以轉動。
比較麻煩的是,這種病癥恢復較慢,積液被針筒抽掉后,很可能因為氣血循環不暢而再次聚集。因此,這種病要多調養,忌劇烈運動。
除此之外,常穿高跟鞋還容易引起腰椎生理弧線變形和腰肌勞損。而且,高跟鞋多是尖頭,容易導致拇趾外翻。
保暖不足、運動過度,都會導致關節生病
看到港臺、歐美的電影電視里,美女主角們在冬天都是上身棉乎乎的羽絨服,下身卻是超短裙和薄得透出肉色的黑絲襪,配上凸顯曲線的高跟鞋、高跟靴,賞心悅目自不必說。
不過,潘浩表示,這種所謂的時尚穿法對身體可沒有什么好處。穿超短裙、露臍裝,會導致寒氣入侵,不僅會引起局部關節風濕的毛病,還有可能導致腰病、婦科病等。
除了愛美姑娘的不良習慣,有些中老年人的健身習慣也存在誤區。比如,現在很多中老年人有空就要去爬爬山、跑跑步,沒有條件的甚至就在自家樓道上上下下,權當鍛煉。其實,過度鍛煉會磨損我們的關節軟骨。人類母體帶來軟骨稱透明軟骨,是最有彈性的,磨損掉之后再生的部分都是纖維軟骨,一磨就掉,非常不“耐用”。
潘浩強調,為了保養我們脆弱的關節,平時鍛煉時要注意一個“度”。首先,要控制體重,因為人體自身的體重首先會對關節造成很大壓力,這也是很多肥胖者都有關節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關節有問題的人要盡量少登山、爬樓梯,可以選擇多游泳、騎自行車等其他健身方式,因為登山、爬樓梯等運動,在爬上爬下過程中,關節承受的壓力非常大,而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能轉移身體的重心,降低關節損傷。如果外出旅游登山的話,預防磨損關節的好辦法是拄一根手杖,分擔體重,減輕關節的壓力。
- 上一篇:長穿高跟鞋當心“拇外翻”
- 下一篇:老年人慎穿平底鞋
- 1穿這種鞋上班的年輕人,你惹不起
- 2拋棄你的高跟鞋吧,現最流行的是“
- 3脫掉老爹鞋吧!今秋流行穿“德訓鞋
- 4國慶出游,去了上海才發現:老爹鞋
- 5羽絨服+鯊魚褲+老爹鞋:秋冬流行搭
- 6秋季時尚潮流:平頭鞋取代小白鞋,
- 7今年火了一雙平底鞋,叫“德訓鞋”
- 8今年不流行運動鞋了,“平頭鞋+闊腿
- 9秋天別再只顧上半身,用對牛仔褲+小
- 10入秋之后才發現:會穿的女人都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