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精英專訪】在季永靈看來,浙商單槍匹馬在非洲投資需要絕對的勇氣,當地社會缺乏對中國民企的認可,給他們的壓力很大。

浙商季永靈:開墾處女地的“東非鞋王”
非洲到底有什么商機?
“去非洲看看吧,你就有答案了。”“東非鞋王”藍迪工業園董事長季永靈告訴記者,非洲面臨諸多挑戰,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非洲有十幾個國家比中國富裕:北非有石油,各國更富裕一些,適合中高檔產品;南非的經濟水平相當于西歐。中國商人這幾年淘金主要是去西非和東非。
在“地球的大傷疤”——東非大裂谷的東邊坐落了包括烏干達、坦桑尼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10個東非國家。不管是地貌人文景觀,還是自然資源,東非都呈現了無可比擬的魅力。
轉戰非洲
在商界有一個非常經典的營銷案例:兩個人帶著鞋子去非洲推銷,當看到非洲人都不穿鞋子后,其中一個人失望而歸,而另一個人則興奮異常:“如果讓每個非洲人都穿上鞋子,那市場就太大了!”季永靈就是這樣一個抱著積極心態開拓市場的人,他不僅在非洲成功賣出了七八千萬雙鞋,還在東非建立了最大的工業園專門生產鞋子。
“相比歐洲已經成熟的商業市場,非洲那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更讓我著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浙江僑鄉青田出現了一股狂熱的出國潮。季永靈搭上了出國熱潮的班車,先來到了南美洲發展,后來輾轉法國、意大利等國,主要以經營外貿服裝、中餐飲為主。2000年左右,季永靈開始將生意的觸角從歐洲延伸到了非洲。
當時在法國做服裝貿易的他到非洲的第一站便選在了喀麥隆,原本抱著吃“螃蟹的心態”帶一批貨過去看看,沒想到帶過去的法國風服裝全部都被搶光了。冷靜分析原因后,季永靈發現:“喀麥隆原先是法國的殖民地,當地人深受法國風影響,很多事情都仍以法國為風向標。”想到這一點,季永靈激動了。他告訴記者,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非洲很多地方以前都是英法殖民地,獨立后這些國家也不再單純地封閉自守了,他們會有意去追尋或模仿英法等國。換句話說,非洲人的消費觀念可供開發和挖掘的潛力太大了,因為他們主動去接軌世界了。
這之后,季永靈就開始頻繁地來往于歐非兩大洲,除了喀麥隆,他還把服裝貿易帶去了烏干達、坦桑尼亞、塞內加爾等國,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驗證了他當初的推斷。“當時,只有一個念頭,非洲的生意太好做了。”季永靈介紹,非洲大部分常年恒溫,基本只有夏天。哪怕歐洲夏末即將過季的衣服,他也敢大量囤貨,因為他知道非洲那邊有源源不竭的需求。“利潤還非常高。”那幾年,季永靈開始嘗到了非洲市場的甜頭。
非洲很多是農業國家,制造業基本沒有。“在多年的市場考察后,季永靈開始向實體經濟轉型。2006年,他在烏干達投資了藍迪工業園,建立了第一家工廠生產鞋。
| 1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