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吉萬覺得優質品牌的誕生依然需要信仰,他說:“要拋開簡單的商業模式規則,從定位、出發點為受眾提供消費服務,不僅是滿足需求,更是滿足時尚生活方式;同時員工也要具備做奢侈品牌的素質。中國現在的強項是‘制造’,而非創造,盡管目前相比以前設計水平有所提高,但和國際品牌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產品設計是品牌的靈魂,優秀頂尖的設計人才和普通的技能型工匠是完全不同的,并不是說一個有能力的工匠,或個別有設計天賦的設計師就能夠承擔起一個奢侈品品牌的誕生。中國目前還在走模仿的道路,在理想的狀態下,我們要趕上國際品牌,走自主設計的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亨達擁有將近30年的品牌歷史,并具有“中國馳名商標”等中國企業的頂級榮譽,但是王吉萬并不滿足于此,他說:“我們用較短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路。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亨達盡管獲此殊榮,但我們還不能滿足,而真正更需要的是受眾的全面認可,我們的目標是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生活方式。”
關于幸福
關于幸福,王吉萬這么理解:“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可以理解成是滿足的,是富裕和富有的,這體現在快樂的心情、豐富的物質、或者某種程度上說自己良好的性格。幸福更高層次來說,不是財富層面。假設一個企業家擁有巨大的財富,但是夫妻不和、兒女是問題青年,這也說不上是幸福;家庭幸福、事業興旺、和諧團隊這個層面也是幸福。第三個層面,有人認為施舍是幸福、責任是幸福,這也是幸福。有的人以自己的滿足富裕為幸福,有的人為幫助他人為幸福,有的人以造福社會為幸福,那么幸福的指數、標準也不一樣。
我的幸福的標準是:個人快樂、家庭和睦、企業和諧、國家昌盛。站在社會的角度,回頭來認識企業,企業就會很健康的發展。
以閱讀和寫作放松
談到出書,王吉萬目前雖然還沒有打算,但他希望對于傳統文化的交流不局限于亨達內部,而是與大眾去交流,所以他堅持寫作,并以自己的方式,通過報紙、雜志、視頻等方式去傳播。王吉萬不僅在新浪博客上的文章受到關注,在這個微博時代,他也不落人后地在分享著自己的思想片段。對他來說寫作是最好的靜心方式:“從自己的理念價值觀、經營之道、管理方法等等進行總結,關于觀點是否犀利、語言是否優美倒是不太在意,主要是分享自己的心得。”
欣賞的人
談到欣賞的企業家,王吉萬聊起了海爾集團CEO張瑞敏,“海爾是從1984年有集體企業改制發展,亨達也是創業于1984年,張瑞敏用短短不到30年的時間,在人們的觀念保守,人才匱乏的情況下,從傳統家電行業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品牌,他也成為了一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企業家,我受他的影響十分大。一位優秀的企業家除了提供優秀產品、優秀品牌,更應該提供優秀的模式,例如管理模式、服務模式、流程再造模式,國內的企業都受益,也為社會提供了很多人才。”
同時,王吉萬認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首先在家里應該是一個孝子、好兒子、好父親(母親);在企業中,是一個優秀老板,對職工不單單是讓他們做好產品、積累財富,而更要供員工成長、做好職業規劃;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不是有多少財富,更重要的是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在做人做事方面要有自己的表率,他說:“做到說到的是圣人;說到做到的是賢人,說到做不到是騙人。”(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