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精英專訪】在溫州經歷過1987“火燒溫州鞋”事件的人,都聽過余阿壽老先生的名字,他是全國行業第一個自律性地方協會的會長,也是帶領溫州鞋企走出低谷,重振溫州鞋業品牌的第一大功臣。對余進華來說,父親留下的,不僅僅是艱苦歲月里父親吃苦耐勞的背影,還有那些不驚天動地卻至真至切的感恩故事,這個家族傳承的是余阿壽先生教導的“做企業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社會服務”。

溫州吉爾達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余進華
從1981年雙華皮鞋廠創建算起的話,吉爾達鞋業已經有31年的歷史了,是溫州最早一批做鞋起家的企業之一。那一代的溫州商人,吃得苦中苦,不等不靠、自主闖天下、白手起家,打下溫商的天下。是時代造就了一批溫州人,也是這批溫州人創造了一個時代。到21世紀,科技迅猛發展,創新刻不容緩,溫州鞋企也經歷了新老兩代的交接班。
余進華很早就跟隨父親進入企業工作,從銷售做起,了解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也許正因為很早就接觸到企業的工作,余進華學習到的是傳統的企業運營模式,而面臨這個時代目不暇接的推陳出新,改制勢在必行。譬如傳統家族集權式的經營如今需要權利分化,聘用職業經理人才進行細化管理,以家族控股的方式讓企業不再以個人為核心,而是由職業化的團隊來保證企業長期穩固的運營。余進華眼下已完成數據調研,接下來就是將報告付諸實踐,改變就從2012年開始。
2012是個被娛樂化的數字,不管世界末日是否真如電影般發生,時間未停止,我們的生活還在繼續。受2011年大環境的影響,2012年對溫州來說將會是迂回收斂、蓄勢待發的一年,用余進華的話說,是“穩中求勝的一年”。在政策、CPI等各方面因素不會有太大變化的情勢之下,企業能做的只有靠自己,這一點,余進華是了然于心的,因為抱怨不會帶來任何的改變,“還是老老實實做好實業”。
從營銷團隊建設到人才引進,從控股改制到網絡渠道調研,余進華為企業未來的上市時刻準備著,也為自己能盡早退休享受生活樂趣而忙碌著,“這個過程必然有痛苦,但一定會柳暗花明”。
大環境改變 企業利潤降低
記者:對2011年的業績你還滿意嗎?
余進華:不太滿意,大家都知道溫州這幾年發生了很多事,整個市場大環境不好,原材料、工資、CPI都漲了。在溫州我們有一個在百貨公司里的高端店,往年一天的銷售可達200萬,現在一天只有100多萬,整體營業額比去年降低了5個百分點,勞動密集型產業屬于利潤本來就不高的產業,所以利潤差別還是很大的。
記者:主要問題出在哪?
余進華:主要是信貸壓力,利息過高,做實體企業除了解決就業,就是資金,這是一個長線投資。民間借貸危機在全國都有發生,只是溫州發生的比較早,面積比較廣。再加上國家調控的措施影響,對實體企業確有沖擊。
記者:你有什么應對措施?
余進華:企業自己要去努力解決,尋找生存之道。政府怎樣能推動和鼓勵實體企業,不能千篇一律。你也看到很多做實體企業的去做房地產,因為做實業在資金方面的壓力很大。
記者:你也有做其他產業嗎?
余進華:我就安安心心的做好自己的實業就好。改革開放這么多年,這幾年也有一些波動,雖然開始也做一些其它的投資,但做鞋這點是不會變的。國家調控、經濟危機對我們也有影響,作為企業也要有應變措施。
經歷溫州鞋品牌重振的時代
記者:這個企業有什么樣的由來故事?
余進華:我父親是解放初期以手工藝為生的,以前家里不富裕,父親12歲就去當學徒學手藝,后來去集體企業做工,改革以后自己接私活后來做個體辦企業,這樣一路走來,形成一個家族企業。
記者:溫州鞋企大多經歷過80年代的“火燒溫州鞋”事件,對吉爾達有什么影響?
余進華:那時候做鞋的利潤相對較高,很多人就跟風做鞋生意,但有些人的規范意識比較薄弱,用差的材料做假鞋,導致了87年的事件發生。這把火燒了以后,各地對溫州鞋的質量開始質疑,那時候溫州以鞋為主,整個GDP都受到了影響,產業也很弱,政府開始重視誠信,提高質量意識,重振溫州品牌,成立了第一家鹿城區鞋業協會,因為當時鞋企主要集中在鹿城區,區政府就委托我父親去建立這個協會,對企業做一個帶頭作用。
記者:為什么會找到你父親來建立這個協會?
余進華:當時我們家做鞋在當地是很有名氣的,我父親在溫州的人緣特別好,資歷也比較老,當時政府力量還不夠,就借用民間的力量和資金,成立鞋業整頓辦公室,和鞋業協會聯合辦公,資金和人員主要都來自協會組織,政府與官方的部門聯系出臺整頓辦法、產品驗收等措施。經過五六年的時間,投了很多精力和資金,連續舉辦了三年展會,請全國的百貨公司、鞋帽中心、和政府部門專員來參觀考察,這樣把溫州品牌又做起來了。
記者:那時候開始一直是用吉爾達這個品牌嗎?
余進華:當時是用另外一個品牌,因為當時溫州鞋質量問題對品牌還是有一定的影響,這個過程中鞋廠要生存,但當時溫州的鞋出不去,進不了大商場,消費者不買,怎么辦呢?于是我們就去上海買一些國有企業的牌子的使用權,所以當時的上海品牌其實賣的都是溫州鞋。用時間來證明溫州鞋是好的,消費者又再次接受了我們。到91年我們辦了一個合資企業叫吉爾達,以前的牌子為了怕受影響就不再使用了。
| 1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