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營銷策略】社會化營銷已經成為企業營銷標配,諸多品牌為社會化營銷投入不菲的預算,甚至在一些互聯網公司,社會化營銷和粉絲經濟就是企業營銷的全部。不過,能夠真正做出有影響力的營銷策劃,并不多見。大多數企業依然停留在開通官方賬號、發布信息、絞盡腦汁找話題吸引粉絲以及抽獎轉發。這并非算是真正玩得轉社會化營銷。
連接一切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在浩浩蕩蕩到來。移動具有天然的社交屬性,乘著移動互聯的東風,作為以關系鏈傳播為基礎的社會化營銷,也正在迎來升級爆發期。在關系鏈基礎上,信息的傳播、用戶的參與、社群的建立,甚至到商品和服務的銷售,從未如此迅速和便捷。
隨著社會化接觸點的無限爆發,品牌的社會化營銷也迎來一輪新的挑戰和機遇。毫無疑問,幾乎所有品牌都已經意識到了“微時代”的“威力”,如果運用得當,社會化媒體的裂變傳播效應,人人傳播,人人參與,能夠為企業帶來無窮的品牌效益,以小博大。
但是,社會化媒體也“助漲”了媒介碎片化,媒介更加細分,消費者注意力被極大分散。能夠引發全民關注的Campaign,越發變得可遇不可求。社交媒體上,優質內容的傳播馬太效應,正在不斷顯現。熱門內容可以被無限放大和傳播,更多的內容則是淹沒在信息海洋中。
社會化營銷已經成為企業營銷標配,諸多品牌為社會化營銷投入不菲的預算,甚至在一些互聯網公司,社會化營銷和粉絲經濟就是企業營銷的全部。不過,能夠真正做出有影響力的營銷策劃,并不多見。大多數企業依然停留在開通官方賬號、發布信息、絞盡腦汁找話題吸引粉絲以及抽獎轉發。這并非算是真正玩得轉社會化營銷。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社會化營銷的傳播驅動力?品牌如何才能找準用戶傳播的G點?如何才能讓品牌和產品在社會化媒體無限放大和傳播?
根據業界的基本共識:品牌的核心是定位,定位必須找到自己在社交媒體中的傳播驅動力,這驅動力不是段子不是笑話,而是真正產品本身帶來的東西,要讓消費者有可說的東西,要讓消費者被打動,并且說“我愿意”才是最最重要的。
從社會化營銷初創階段到現在,內容驅動一直是最為經典的傳播方式。好的內容,用心的創造,是創造傳播的最關鍵元素,不管是文字、圖片、視頻,或者更新的形式,只要經得住億萬用戶的放大鏡考驗、能夠引起用戶的共鳴,這類內容永遠在社會化平臺擁有市場。
這一點,前幾天爆紅的柴靜《穹頂之下》即是佐證。雖然各種時機、借勢以及傳播技巧非常重要,但內容更為關鍵。這部時長達103分鐘55秒的視頻,柴靜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完成,確實打動了大多數網友。在《穹頂之下》片尾字幕中,也展現了整體制作團隊之豪華:提供風格定位的羅永浩團隊+范銘的文案攝像團隊+社交圈中功力至深的大V智囊團。
產品驅動,是去年開始非常流行的社會化傳播方式。在社會化媒體時代,社會化媒體可以迅速放大一個產品的特性,產品帶動傳播。通過一個Big idea“引爆社交網絡”,越來越難。
微信紅包、臉萌、圍住神經貓等等,這些都是去年的刷屏案例。微信紅包就產品而言,顛覆了傳統的發紅包方式,讓中國人發紅包的習慣強關系鏈更便利地實現,同時激發了人性中的貪嗔癡因子。
技術驅動,或者說數據驅動,將成為未來越來越重要的發力方向。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個人數據的累計、以及個性化營銷策略與數據分析的結合,在未來,營銷將變得更為智能和有趣。
微軟小冰,在剛上線時都引發了用戶的大量關注,在朋友圈引起轟動性效果。不管是贊譽,還是吐槽,至少對于用戶們都對她產生了極大興趣。這類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的傳播方式,驚喜重重,激發了人類內心的某種好奇,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社交媒體中還有一種爆紅方式,即踩準網絡文化和網友心理,由事件或者創意引發,趣味驅動。這也是年輕一代用戶特別喜歡和擅長的傳播方式,屬于網絡一代的特有傳播語言。包括最近成龍的Duang,來去匆匆,看著非常無厘頭,但能成為一時之熱,人人爭相傳播。
有評論分析,成龍的Duang迅速火遍微博微信,首先得歸功于這條段子的趣味性。這也是為什么網友樂此不疲的貢獻智慧造出大段神句并引來轉發。同理,在品牌營銷中,尤其在新媒體營銷和娛樂營銷中,你若端著,我就無感。
歸根結底,不管是通過內容、產品、技術還是段子,所有的社會化營銷都是回歸到“人性”,回歸到人的理智與情感。只有真正觸動到了用戶的“七情六欲”,才能讓用戶主動行動起來。在社會化媒體,每一個用戶才是真正的主人。(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