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創新營銷】在電商大浪的沖擊下,傳統零售奮起反擊。一開始,店商的反擊集中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階段。一時間,百貨、超市,甚至各種品牌店都開始紛紛上線網店。但由于隔行如隔山,而且投入有限、專業人才缺失,幾乎沒有線下企業觸網成功。
經過反思,店商經營者開始覺得,聯合有實力線上企業才能實現突破,這就是所謂的O2O。
從阿里到騰訊的積極傳播,以及傳統零售的主動配合,線上到線下這一時髦的舶來品,短時間成為了零售業的熱詞。此前,同為浙商的銀泰百貨,就將阿里的支付寶的聲波支付引入到了百貨店內。當時,一些消費者嘗試了這一便捷的支付模式后,也紛紛感慨科技力量的可畏。地產巨無霸萬達也將企業新的盈利增長點押寶O2O,把這種模式看成串聯企業各個環節的螺絲釘。即便是最傳統的企業,也會通過將網店與線下門店結合的方式踐行O2O。
由于影響面太大,路徑差異明顯,做O2O的企業都會對同行的做法有些看法,甚至不屑一顧。
不過,在筆者看來,O2O更像是一支引發零售業革命的催化劑。O2O之所以引人關注,并非是模式本身,而是它已經或即將引發的一系列創新。
今年是傳統零售企業經營格外艱難的一年,除了中國宏觀經濟沒有了前幾年瘋狂躥升的勢頭外,恐怕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自身。
在商場領域,企業習慣了循規蹈矩。以促銷模式為例,一個龍頭企業創新了滿減、買贈模式后,就會迅速被同行學習借鑒。這也是商業領域促銷千店一面的重要原因。作為零售業與消費者結合最緊密的促銷環節,也是整個運營環節創新停滯的寫照。
盡管自采、自營模式每年都會出現在各個傳統零售的工作計劃中,但真正能夠實踐的卻少之又少。沒有企業愿做“出頭鳥”的背后是,失敗的成本難以承擔。
但推陳出新恰恰是電商業迅速崛起的重要標簽。眼花繚亂的促銷模式,不斷變換的營銷花樣,著實是傳統零售所缺少的精神。 (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