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銷售管理】相當長一段時間,人們對人生價值的判斷是看這個人做什么。
北大學子賣豬肉就成了人們議論的對象。確切的說,是嘲笑的對象。似乎北大學子搞搞國學,研究研究哲學就夠層次。當這位學子成了富翁后,議論之聲轉向贊揚。
一分錢不花打出知名度
北大學子回應的好,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北大的水平。
北大學子賣豬肉本身就是一種水平。
世界上賣豬肉的千千萬,只有幾個人賣豬肉全國人民知道。一是春都,二是雙匯,三是金鑼,四是雨潤,五是北大學子。
前者,賣豬肉,讓全國人民知道,花了幾十億的代價。而北大學子賣豬肉,一分錢沒花。
北京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賣豬肉,離奇又不離奇。
西方新聞界有一句比喻叫,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北大學子賣豬肉雖然有點離奇,但確實構成了新聞。北大學子賣豬肉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成為市場傳播的核心元素。
對于北大學子的“食品"事業,構成了傳奇和故事。這不是世界品牌構建的基本軌跡嗎?
北大學子進京賣什么豬肉更是一種水平。
身份是一種賣點。魯房地產公司聘請孔子學院院長擔任該公司的顧問,前不久,這位院長為中央領導介紹過《論語解析》。
策劃,就是跳開產品深入群眾
產品銷售,我們往往就產品而銷售產品,在產品上找賣點太容易撞車了。
我在《中國策劃》雜志寫了一篇文章,叫“策劃,就是跳開產品深入群眾"。也就是跳開產品,從人和社會的角度發現賣點。
土豬肉,在許多商人眼里的賣點是顯而易見的,不就是養殖時間長,養殖過程中不用人工飼料,這種豬肉吃起來口感特別好,以及比起人工飼料飼養的速成豬肉營養更豐富。因為這個賣點也是路人皆知的土豬肉常識,所以賣土豬肉的也不必為此費太多口舌,肉攤上只要標明“土豬肉"三個字就可以坐等客人關顧了,這是普通商人賣的土豬肉的賣點,這個賣點也是所有土豬肉可以通用的,所以沒有什么差異化的價值,不足以讓土豬肉更暢銷或賣出更高價格。
營銷人如果不能為產品賦予賣點或挖掘出賣點,這個產品一定賣不好,這個營銷人也一定不優秀。
一個產品要盡快實現被交易,這個產品就必須有令消費者心動之處,精明的營銷人總會在產品自身去尋找別人未曾看出的差異之處,這個差異之處又足以打動人心,這就是產品最好的賣點。但產品自身不存在這個的差異之處時,營銷人也會設法通過外圍的種種關系給產品賦予差異特征。
而從產品外找賣點就容易的多。
為什么市場上比比皆是的土豬肉和賣肉人不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就在于不“出格"。
“北大學子進京賣土豬肉" 的新聞,是誰傳播出來的呢,也許就是這位賣豬肉的主人翁。
“北大"學子賣的土豬肉,因為冠上“北大"這個關鍵詞了,這個土豬肉就被賦予全新的賣點,人們在消費土豬肉的同時還通過消費行為表達對“北大"學子的同情、支持、認可,以及用消費土豬肉的行為表達更多更復雜的思想感情,所以別的土豬肉商販只能守住一個攤位,而“北大"學子可以形成品牌效應,一年賣個上億元的土豬肉,“北大"學子用屈身賣肉的行為賦予了土豬肉的新賣點,因而他是向下發展而成功的賣土豬肉商人,將來也還可能成為賣土豬肉的企業家。 “北大"學子賣土豬肉,在事件發生之初或許不是一個營銷策劃案的開始執行,而是“北大"學子面對就業市場的無奈之舉,這個事件也因后來媒體的關注而發酵,由此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新聞,就這樣陰差陽錯地變為一個完整的商業“事件營銷"。這樣的營銷就是把原本沒有賣點或賣點沒有差異性的土豬肉,賦予了“北大學子賣的土豬肉"這一賣點。
逼自己跳開產品來思維
山東的幾個草根歌手,從歌手的穿戴打扮上找到了賣點,如大衣哥、草帽姐、山東大嫚等等。
歷史上的“豆腐西施"故事,也是把平淡無奇的豆制品,加上美女“西施"的外衣,是人們對這個豆腐給予了特殊的賣點,如今還不乏一些人在效仿,諸如“奶茶妹"、“豬蹄西施"等,有了這個賣點后的產品自然會格外受關注和暢銷,因此這個營銷方法也是至今沒有過期的有效方法。
給產品自身沒有賣點產品賦予賣點,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逼自己跳開產品來思維。(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