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創新營銷】任何一個有發展前景的新舉措—不管是一家獨立的企業或是一家知名企業的某項創新—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路障。最近,我一直建議企業家和創新者要重視一種現象,即那些看似能走成功捷徑的突如其來的商機。如果企業嘗試過于頻繁,這些機會最終只會成為致命的誘惑。應該如何規避這些致命的誘惑,請參考以下幾則案例(基于保密,文章采用了化名)。
比爾依靠風險投資商的資金支持,運營了一個為美國專業機構服務的新公司,并以此實現了創收的目的。第一年,該公司承擔了兩個實驗項目,預期該市場將有幾十億美元的規模。但是,幾乎在同一時間,有人給比爾提出了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建議,在美國以外的英語母語國家提供類似的服務。因為想到自己的業務能夠盈利,同時涉足海外市場,一旦成功,就可以讓自己更有實力和信譽,所以比爾無視新業務的挑戰性,以及新業務與自己原有商業模式之間的差異性,硬是要開拓海外市場。之后,比爾與一家機構合作,創建了一個規模更大的國際性網站。但是,突然間,比爾發現自己陷入困境,新的業務和原有的業務相差太遠,甚至危及到比爾在美國開展原有的業務。
在這個案例中,似乎有一個非常誘人的機會,看似和原有的業務關系密切。但是危險在于,這個機會將消耗你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進而危及你之前的核心業務。
瑪麗的情況略有不同,雖然最后面臨類似的困境。瑪麗一開始管理的是一個非營利性機構,有著充足的創建基金,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董事會。這家機構的工作是在衛生保健行業倡導傳播創新。這本來是一件眾人都支持的好事。但是,隨著一些項目的運作,人員劇增,但卻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因此,很快這家機構關注的不是如何支持創新,而是如何籌集資金。這家機構的資助人感到困惑,不清楚該機構能為創新做出什么貢獻,進而導致私人資助減少,該機構難以為繼。
諷刺的是,原本以為是成功的機會,恰恰是所有問題的來源。企業家面臨各種誘惑,這些誘惑可能來自于投資者、捐助者、潛在合作伙伴或其他企業家。面對這些誘惑,企業家可以采取以下行動:
建立一套原則,以便適時對機會進行判斷:分析新機會帶來的利與弊,但要明確自己的底線以及發展方向,確保新機會和現有業務能夠并行開展,并能起到加法的作用,有一致性,能夠被復制推廣。戰略不僅僅是做什么,同時意味著不做什么。
證實那些必須證實的觀念:大多數人都是具體化的思想者,他們會把第一次遇到的項目當做商業機會—正如比爾的戰略擴張一樣。但這種做法十分冒險。重要的是給新機會做一個雛形,至少要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么做的同時要切記客觀現實。譬如,如果你想找合作伙伴,那么至少找到一個。有時候,如果資金的來源會擾亂原有的業務,不要向“錢”看就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堅持既定的原則:針對項目設定目標并堅持方向。觀察家發現,人們通常會降低對創新的要求,只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使用自己原有的語言。有些方法適合初始階段的工作,但是如果你沒有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業務,你就有可能因為一些不適合的商業機會而分心。
不要與世隔絕:創新者的學習力要強,但是不要將自己孤立起來,不要只和擁護自己或奉承自己的人來往。柯達敗落是由于以某個決策者為中心,而不是像硅谷那樣,允許個人對未來保持不同的看法并將不同的觀點融合起來。(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